我国古代田家诗的课程思政价值探析

2022-06-24 14:55王蕾
今古文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生态文明课程思政

王蕾

【摘要】 我国古代田家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表现农民生产生活的诗,这些诗有的充满了对农村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赞叹,有的赞扬农夫坚韧顽强、自足自立的精神,有的表现作者爱民伤时,悲天悯人的情怀,反映农业技术和农业工具的田家诗则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孜孜不倦、探索创新的精神。课程思政是把德育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要求各门课程将这种理念融入各科知识的教学当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古代田家诗中的人文价值、思政元素有待深入挖掘,因古代田家诗中含有爱国爱乡的感情、生态文明的理念、以民为本的思想、重视劳动的情结,使其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的有益资源。

【关键词】 田家诗;课程思政;爱国爱乡;生态文明;民本观念;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2-00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2.011

一、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因此,如何发掘学科知识中的思政价值成为课程思政理念付诸实践的当务之急。

我国古代田家诗多以农家视角,或以农人为主人公,表现农夫的生活和思想。孟祥光认为,凡是涉及“田家”这一群体的题材内容,包括生产劳作、日常生活、赋税徭役、战乱灾荒、农村风物甚至士人模仿田家的村居劳作生活等,不论写苦写乐,都应纳入“田家诗”研究范畴。[2]本文所说的即是这个范畴的田家诗。我国古代田家诗饱含思政元素,解读古代田家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热情和忧国忧民的意识,为我们的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教學资源。

二、田家诗的课程思政价值

我国古代田家诗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诗人对国计民生的思考,其课程思政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田家诗的爱国爱乡教育价值

爱国主义精神在凝聚民族力量、促进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实行小农经济,发展农业需要有基本的土地资源,讲究不违农时,因此,人民就形成了安土重迁的特点,土地赐予农人的有优美的风景,丰饶的物产,农人对土地有深厚的依恋之情。同一个地域有血缘关系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家族,中华民族具有认祖归宗的意识,人们认同本民族的人都是同根同源,由此形成了对乡里乡亲的感情,对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认识, 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自己的著述中不断表现爱国爱乡的感情。

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面前,中国传统文化一再强调舍小家,为大家。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3] 在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更是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人心人力,促进中国梦早日实现。发掘教学资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的教育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古代田家诗中有表现乡村风光的优美、恬静的篇章,诗人以诗句的语言美、色彩美、音韵美、意境美,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能使人产生爱家乡、爱土地的美好情感。田家诗中对乡亲乡情的描写,可激发人们热爱同胞的感情。了解与认同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可增强民族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田家诗中表现传统民俗节庆的篇章多写得精彩传神,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杨万里的《观社》描写的是农民祭祀土地神的“社日”,“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梅尧臣的《春社》也是这类题材,“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鸭。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春社在播种之前,拜祭土地神,寻求其保佑,秋社在收获之后感谢其对这一年的庇护。社日这天农民非常重视,人们敲锣打鼓,杀猪宰羊以供奉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张耒的《一百五歌》,表现了农人在寒食节时祭拜祖先的情景。

田家诗的内容鲜活生动,具体可感,教师可在对其讲解时加入家园美好、乡情淳朴、节庆丰富的阐释,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的教育。

(二)田家诗的生态文明教育价值

生态文明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只有实现生态文明,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自然哺育了人类,给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生活所需,在长期的精耕细作中,我国人民建立了和自然万物的深厚感情。儒家文化强调爱人以及自然万物,道家主张尊重自然,向自然学习,并最终与自然融为一体。佛教强调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提出通过慈悲为怀来普度众生。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这三家学说都无一例外第认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与日俱增,向自然无节制地索取,过度排放人造垃圾,使地球自然灾害频发,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退耕还林,防风固沙,兴修水利,治理水患,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人不断努力的方向。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4]的高度。在日益紧张繁忙的都市中生活的人们,不时感到身心疲惫,因此除了在古典诗词中怀想农耕社会的悠然与宁静之外,现代的人也热衷于到农家乐、度假村中去体会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自然之子的幸福,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民心所向。当今,生活中污水排放、土壤污染、垃圾成堆、焚烧废料、奢侈浪费的现象还很常见,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为他们筑牢精神防线,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古代的田家诗为此项思政课题教育提供了许多可用资源。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思想。[5]古代农人在田地上精耕细作,创造了优美富饶,充满生机的农耕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景观被记载在田家诗中,描写乡民淳朴情谊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情感,而古代田家诗中对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描写,也能警醒我们,使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因此,借助田家诗的学习,可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如教师在讲《小雅·信南山》中关于对终南山的治理时,可分析周人对土地资源的重视,教师还可将梅尧臣《畬田调》所描写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与之进行对比,结合我国当前的退耕还林政策,引发学生对保护水土资源的思考。

(三)田家诗的民本观念教育价值

中华民族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已深入民族精神和民族血液中,对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前文明时代,人们由于无法解释自然界的变化和政权的更替,认为是神意决定一切。我国的民本思想最早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尚书》有言:“天矜下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突出了民的作用。荀子说:“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论语》强调“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指出天子须对民负责。

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本思想的确立期。人民在杀伐征战、生产劳动、国家兴亡中的作用日益被重视。到了汉代,民本思想经过儒家完善,成为官方学说。金耀基认为,我国的政治,“自秦汉以降,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局面,但总因有浓厚的民本思想之影响,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纾解”[6]。民本思想要求君主要敬天保民,为民造福,民本思想即认可人民的力量,重视人民的价值,关注人民的福祉。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当今社会执政为民的要求,存在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历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传统,田家诗中有大量表现老百姓心声、表现对贫民同情的篇章。如梅尧臣的《汝坟贫女》,写了因为征兵给农民带来的苦难。白居易的《别州民》中有云,“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年”,表现诗人对税赋和旱灾给人民带来不幸的忧虑。晚唐王驾的《夏雨》,“非惟消旱署,且喜救生民”,表现诗人看到旱情缓解,人民的生活有了希望,内心充满喜悦。欧阳修的《食糟民》,“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表现了对食糟民的同情和自己无功空受禄的自责。张俞的《蚕妇》、范成大的《采菱户》分别写了养蚕人和采菱人的痛苦和心酸。苏辙的《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秋田正急车难起,汗滴肩赪愧邻里”,描绘了外孙用车拉麦穗,满头大汗的情景,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苏辙的《寓居六咏》》(其六),“比闻山田妇,出汲争群牛”,记叙山里村妇在旱灾中只能与牛争水喝的情景。

田家诗中爱民惜民的篇章,涉及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充实,贴近生活,具有感染力,能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农人生活的不易,从而认同诗人代民立言的情感,是培养学生的民本观念的好教材。

(四)田家诗的劳动意识教育价值

劳动是人类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活动[7],劳动对促进人智力的开发,意志力的养成,合作能力的培养,体能的锻炼,品德的修为,美育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自身,使人成为万物的灵长,在劳动中,人丰富了知识和智慧,学会了勤勉坚持,学会和同伴分工协作,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养成了踏实肯干的作风。在劳动中,人们力求使产品尽善尽美,从而给人带来愉悦感和自豪感,因此,劳动又是对美的创造,劳动教育对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一直重视劳动教育,其中经历了片面强调体力劳动、忽视文化知识学习的认识偏差阶段,1978年,邓小平同志对劳教结合提出指导意见。199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忽视劳动教育,会让学生疏离劳动人民感情。2010 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8] 但受我国传统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影响,再加上职业分工造成的收入分层,当今社会还是存在轻视体力劳动的现象,2018 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9],他强调劳动可以促进不同行业的社会成员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和谐。针对社会中轻视劳动的观念,不诚实劳动的现象,不认真对待劳动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使他们学会尊重劳动人民和他们的劳动成果,培养自己的劳动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将自己训练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质劳动者。

田家诗中对劳动的意义与价值的陈述,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可使人不自觉地接受有益的劳动教育,对农技、农具的介绍,也可丰富人们的劳动知识,让人体会到将创新技术应用于劳动生产的实效,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以及对劳动的熟悉感和亲近感。

陶渊明的《劝农》,写了后稷、舜、大禹都重视农业劳动,普通人更应辛勤劳作,才不致受饥寒冻馁之苦。杨万里的《插秧歌》,写了全家人总动员,冒雨去插秧,浑身湿透也顾不得吃饭,还要提防小鸭来破坏秧苗,充分展现了劳动的艰辛。白居易《观刈麦》,先写了农夫在炙热的天气中收麦的情景,陈述农妇所受剥削之苦,然后诗人反躬自省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读此类诗可使人明白劳动的不易,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加深对劳动人民的感情。陶渊明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写出了诗人对躬耕劳作的重视,“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表现了劳有所获的喜悦。张舜民《打麦》,表现农妇收麦时的娴熟与利落。《诗经》中的《丰年》《甫田》都表现了庆丰收、颂劳动的意识。王禹偁的《畬田调》,表现了劳动时战天斗地的自豪之情。《竹枝歌》(其一),“一人唱了千人和,又得蹉前五里程”,表现了纤夫勤劳顽强的精神风貌。《周颂·臣工》的 “王厘尔成,来咨来茹”,意谓王教给你们生产方法,你们要仔细考虑,认真钻研,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视。梅尧臣的《桑原》写了桑麦间作法,陆游的《残春》诗,也写到此法。陆游在《小憩前平院戏书触目》中写道,“稻秧正青白鹭下……林薄打麦唯闻声”,反映了麦稻复种技术。《诗经》中《生民》关于“有相之道”的陈述,就讲了在耕种前对土地地形、水源、光照等自然资源的考查。《幽风·七月》集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表现了耕作要讲求时令节候的特点。苏辙《欲雪》一诗,“老农畏冬旱,薄雪未覆亩”,讲了瑞雪兆丰年的知识,“飞花得盈尺,一麦可平取”,讲了落花纷飞该收小麦的生产经验。苏辙的《春日耕者》一诗,“阳气先从土脉知”,讲了泥土温度适宜要及时春耕的知识,“雨深一尺春耕利”告诉人们最便于耕作的时机。苏轼有《秧马歌》,描写了北宋农民插秧时所坐的器具秧马的形貌和用法。梅尧臣的《扬扇》,写到了扬扇这种使谷物去除杂质的农具,表现了劳动中收获的智慧,即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去粗取精的道理。因此,我国古代的田家诗具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可为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田家诗的发展源远流长,诗篇众多,题材多样,内容充实,表现了农村风光的优美、物产的富饶、民风的淳朴、民俗的热闹,农人的生产劳动、喜怒哀乐,农技农具的丰富多样,田家诗的作者有最高统治者、各级官员、文人士子、布衣僧人,体现了社会不同阶层对田家的关注和认识,因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思想的精警深刻,感情的真挚深沉,成为开展爱国爱乡、生态文明、民本观念、劳动教育的有益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实际需要,充分发掘古代田家诗中课程思政元素,打造有情怀、有审美、有温度、有智慧的课堂,将课程思政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7:378.

[2]孟祥光.试析唐代田家诗研究范畴的“独立”[J].江苏社会科学,2010,(02):178-182.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4]周宏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任务、新举措[J].中国发展观察,2018(11):32—35.

[5]周宏春,江晓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来源、组成部分与实践指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1):

1-10.

[6]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務印书馆,2005:815.

[8]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8):7—8.

[9]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 -09/10/ c_1123408400.htm.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生态文明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