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的趣意表达

2022-06-24 21:55:56王天博王泽南
润·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托物壮志言志

王天博 王泽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你是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第一反应肯定是在思考:“石灰”是什么?接着就会想石灰的样子——是那个用来涂墙的石灰粉吗?答案是肯定的。石灰本是没有感情的物品,到了这首诗里,怎么就成了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了呢?

诗中的石灰,其实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的作者于谦为明代大臣,其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于谦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后被冤杀。他高风亮节,是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作者站在石灰的角度上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能是生硬的,要找到“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比如在这首《石灰吟》里,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仍然要把清白留下(因为石灰涂在墙上就是青色或者白色),石灰的经历与诗人磊落的襟怀、崇高的人格相呼应,因此可以通过描写石灰来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再比如这首诗: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笔下的蝉就是人格化了的蝉。

前两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蝉鸣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不绝于耳。

后两句借蝉抒情:蝉正是因为身居高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蝉在古代常被视作品德高洁的代表,这首诗也是在说:真正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依靠某种外在的力量(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诗人指出了蝉的习性和特点,又在后两句中通过“自”、“非”这一正一反的对比描写,相互呼应,突出表达了人内在品格的重要性,同时对想要凭借外力而出名的人进行了嘲讽与批评。

“托物言志”与“象征”看似相似,实则不同:“象征”的写作前提是某一种事物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文化意义(比如梅花代表着高洁傲岸的精神);“托物言志”则是需要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进而总结出它的经历与所表达感情的相似之处(比如石灰的经历)。也就是说,成功使用“托物言志”的关键,第一步是对“物”的观察和总结,第二步需要将它与所要表达的“志”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运用“托物言志”的好处,在于读者很容易通过作者对“物”的描写,走进其“志”的情感表达中,产生共鸣。所以,下次写作的时候,不妨试一试吧!

作者简介:

王天博,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诗词达人”,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六强,上海东方卫视《诗书中华》四期擂主。C9C8CBD0-8360-4652-9070-FA8AC580F7EE

猜你喜欢
托物壮志言志
言志为本
中华诗词(2022年4期)2022-12-31 06:22:04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coustic field under mechanical stirring∗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中州建设(2020年4期)2020-12-02 03:20:16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09-21 09:24:52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0
破桩
当代工人(2020年1期)2020-05-11 11:47:32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 00:39:36
飞行员:唯有壮志可凌云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
初中生(2017年16期)2017-03-23 19: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