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析

2022-06-23 18:26:08余清余洪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微课

余清 余洪

摘  要  美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是我国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美术学科是实施美育的主阵地之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要着眼于科技发展之实际,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对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反馈等的实践探索,创造性地设计、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关注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  美育;信息技术;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微课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1-0141-03

作者:余清,南昌市高新区航空城学校,研究方向为小学美术教学,二级职称(330213);余洪,江西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330038)。

0  引言

美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既具育德益智之效,也是辅助体育、劳动教育的核心要素,是我国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1]。2015年9月,为统筹整合协同推进机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10月,为深化新时代美育理念,构建“五育并举”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将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美术学科是实施美育的主阵地之一,其核心素养涵盖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及文化理解五要素[2]。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着眼科技发展之实际,调整讲解式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对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反馈等的实践探索,创造性地设计、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富有活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1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是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之前,虽然所有的中小学校均开设了美术课程,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美术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学校、家庭、社会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一直不高。因此,美术学科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投入等方面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有较大差距。2016年,教育部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状况分析报告》中指出:“若要使各个省份都能满足最低标准开课目标的需求,全国尚缺美育教师45 566名;”从教学方式上看,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体验活动不足、缺乏主动性,课堂效率不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中小学美术学科的师资和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同时对中小学美术的教法、教师能力等也提出新的要求。2018年4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计划》中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而深度融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中,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够利用其形象鲜明的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情境,弥补传统美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思维窄化、教学流程陈旧、评价反馈单薄等缺陷,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为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提供支持。

2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2.1  改变小学美术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程以教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而学生在课上主要致力于绘画技巧的临习、美术技巧的实际使用,这样做虽然便于管理,容易评估,更能体现学生学有成果,但一些可能存在的感受与尝试则常常被忽视,这对学生而言,易造成多种教学时机的错失,影响创造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让美术的教学方法发生很大改变,教师不再仅依靠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能够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使用启发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将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思维渗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对造型能力、创作能力尚弱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强化创作、想象、鉴赏、批评等基础能力的训练。

2.2  提高审美育人功效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范图让学生鉴赏。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会针对范图进行详细讲解,但这些静态的图画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也就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而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欣赏课中,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营造轻松、有趣、形象生动的课堂气氛,同时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吸收知识营养。

以一年级下册“漂亮的蝴蝶”(赣美版)的教学为例,利用希沃白板中的相关功能,笔者将美术知识和科学知识与自然现象密切地融合起来,通过问答+介绍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并掌握蝴蝶的生长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的蝴蝶,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创作热情,其中“特殊蝴蝶”的影像更是激起学生对蝴蝶与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课融合创新,不仅使学生在美术欣赏中身临其境,切身感受艺术带来的熏陶,而且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寓审美教育于作品欣赏中,“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与想象创作能力。

2.3  优化介入方式,促进兴趣生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美术课,首先要使学生对所学新知产生浓厚兴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使课本上的文字、画面、照片等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阶段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即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初步发展,他们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所以好奇心强,喜欢玩耍,并开始领会一定的因果关系的逻辑基础,在处理与事实有明显关联的问题上更易于成功。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提供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主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实物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先后走进美术课堂,将丰富的感性材料整体而直观地表现出来,帮助小学美术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方法,让教学过程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强烈。以六年级上册“古桥古塔之家乡的桥和塔”(赣美版)的教学为例,这是一节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的绘画创作课,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了解、分析各种桥和塔的结构、造型后,画出家乡的桥和塔。本课的难点是受年龄、关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见过的桥和塔数量少,画出的图画结构单一、形状简单。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国内外著名桥梁和塔的图片、视频等制作成PPT、短视频、教学微课等多媒体文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通过桥梁和塔的图片、视频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感受、领悟、理解桥与塔的造型美。同时,为便于讲解,笔者还制作了美术微课,通过故事讲解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讲解桥与塔的历史渊源,并将学生家乡的桥梁和塔制作成结构图指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形状、特点等,最终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造型美的桥梁和塔。

2.4  学思悟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美术教学要求学生探索、掌握、自主了解事物。当学生的思想“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悟性受限”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动起来”,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有助于课程、教材内容与学生思想进行融合,帮助学生打通思路,增强对事物的理解,突破思维定式和要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三年级上册“秋冬的色彩”(赣美版)教学为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秋冬两季的色彩,感受其特征、变化和魅力,学习冷暖色的色相和简单的调色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美好情感。笔者在分析学情时发现,由于学生的认识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弱,思考力和审美感相对不足,且由于年龄等因素又无法亲身感受、探究其他地区秋冬的景物。鉴于此,根据课程中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笔者首先准备涉及秋冬的动漫场景、不同地区的景色图片等多媒体文件;其次,让学生准备关于秋冬两季的一些问题。在教学中,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播放准备的文件,并配以动听的音乐,为学生重现秋冬两季的情景。当学生沉浸在美丽的自然意象中,脑海内反映两季的自然风光,心与自然会产生共鸣,在情感活动达到融合升华的境界时,再引导学生开始学习色相、调色等内容,使情景化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感悟相融相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笔者解决了教学的要点,攻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并让学生在感受美的陶冶滋养中更加积极、自主地学会新知,开阔眼界,增强认知能力,为绘画写作打下扎实基础,更为美育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鉴于此,基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热情,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设备,激发学生融入课堂的兴趣,从“做中学”唤起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注重训练学生艺术鉴赏方法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与评价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利用网络收集資料的能力,在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下,会在网络浏览中选择欣赏与自身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作品,学会从网络上下载和收集自己喜欢、欣赏的作品资料,经过反复感受、鉴赏,逐渐认知和掌握。如《幽默的形象》《永恒的动感》《中国山水画艺术》《精美的邮票》等美术作品,通过搜索、阅览、收集,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知识的感受与审美,再利用语言、汉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收获感想,真正达到培养学生鉴赏与评价能力的目的。

2.5  转变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需要在上课前耗费大量时间准备教学工具和范画等物品,以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美术体验。由于小学生存在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即使教师不厌其烦地描述、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想象和领悟,仍然有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影响美术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信息技术赋能小学美术教学,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等元素有机地融合起来,给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绘画过程中主动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能够将传统抽象的教学方式变成动态、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并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赋予学生不同情境的感官体验,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如在三年级上册“候鸟的乐园”(赣美版)的教学中,笔者就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各种候鸟的不同姿态,并在候鸟身体上进行勾画概括,使学生领悟核心要义,迅速掌握绘画候鸟的方法,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2.6  完善师生交流,建立教学评价反馈体系

美术作业的评价反馈是小学美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因为评价反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创造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在创作反思过程中领悟绘画理念与技法。利用信息技术赋能美术作业评价反馈,通过开展课堂美术作业展示评价、网络绘画创作展览评比、参与全国各类美术作品大赛等,不断增强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热情和动力,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和能力。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既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又具备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不仅能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易于突破,还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技术赋能小学美术教学,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性、智能化的教学模式,探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能的策略手段,促进学校美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美育微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美育教师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52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