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的探索

2022-06-23 17:52范红艳王艳春任旷钟秀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医德教育药理学

范红艳 王艳春 任旷 钟秀宏

摘  要  从高校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性入手,研究归纳吉林医药学院药理学教学团队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医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思政;医德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1-0098-03

0  引言

2009年,《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  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医学教育,德育为先”,把“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1]。这充分肯定了将医学生培养至良医过程中医德教育的重要性,把医德教育全面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开辟良医培育新路径[2]。因此,近年来,各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越来越重视,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开创了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有些以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主的地方医学院校,更是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作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点,力求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1  开展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1.1  进行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热点。要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举措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单元,就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承担者与实践者、实施者。目前,医学院校仍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教师应积极学习转变教学模式,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医学院校的理论核心地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3]。

高校思政教育要从立德树人出发,发挥思政课程的德育功能,把价值引领贯穿专业课程教育,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复杂性本质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均重申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明确全方位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完善课程育人的实施内容、工作方法、指标要求等。由此可见,开展药理学课程思政改革非常必要。

1.2  开展药理学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学是不断更新的学科,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的治疗手段及药物不断优化,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贯彻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医德在学生思想及行为教育中的分量。医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既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培养思维方式的主阵地。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医德教育是提高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药三分毒”,辩证地指出了药物的两面性,即药物既可“治病”,也可“致病”。尤其是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下,药物的负面作用更加突出。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用药行为,包括随意使用抗菌药物、不遵医嘱服药、不恰当地用药、盲目地选药购药等。医学生通过结合身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学好药理学,能够为今后临床工作的合理用药打下坚实基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全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在药理学课程学习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医德教育,有助于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理用药科普宣传的中坚力量。

2  药理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药理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些资源与思政内容有着很好的契合度,有利于教师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物主义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各环节,润物无声、如盐化水般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达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吉林医药学院药理学教师团队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中探索的思政元素融入点如下。

2.1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的先进价值观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师潜移默化地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及新冠疫情防控,教师可以结合我國公民实行核酸免费测、疫苗免费打、患病免费救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介绍药物发展史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传统医药对世界医药发展的巨大影响,这是价值观中提倡的国家文明对于人类的贡献,有助于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讲述药物临床试验的科学和伦理要求时,教师要结合日本731部队以活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传染效应、细菌武器效能实验事件,以及南京大屠杀事件,融入不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忧患意识。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国强当自强,激发他们奋发图强的决心,正如《孟子》中所说“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让他们懂得只有经受住生活的考验才能拥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成就大业。医学生要想成为救死扶伤的健康守护天使,必须扎实地学习医学知识,做到“敬业”。

在学习糖皮质激素时,教师可以结合新闻中“激素依赖性皮炎”事件,强调激素滥用的危害,指出医生要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教师以“肾上腺素作为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国内外医疗剧中急诊科抢救时肾上腺素的使用频率,探讨生命至上,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教师在讲解“抗癫痫药的临床用药原则”时可外延至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强调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体现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对医生的重要性。

在实验课上,教师要倡导学生善待动物,感恩动物,培养学生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对动物也要“友善”;强调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培养学生慎独、自律精神;要求学生尊重客观规律,不篡改数据,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做到“诚信”。

2.2  融入唯物主义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尊重自然、客观存在。学生学习抗菌药物时,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教师要引导他们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耐药菌的产生表明了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要学会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由糖皮质激素的自我调节联系到整体观、和谐共生,由糖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强调唯物论、尊重客观事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教师在讲解β受体阻断药在20世纪70年代前被禁止用于心衰治疗、之后又可用于治疗心衰的过程时,可以评价β受体阻断药在心衰治疗中的进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药物在体内过程的四个步骤(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序协调进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整体观,教师可切入哲学的联系观点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权衡、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比较,体现出辩证思维与辨证施治的理念。教师在分析患感染性休克的病例时,应明确糖皮质激素抗休克治疗效果好的同时,患者糖尿病确为激素的禁忌证,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选药、用药,制订个体化合理用药方案。

在学习抗心绞痛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价各类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利与弊,培养“慎思、明辨”的思维习惯。

在讲述抗肿瘤药物时,教师可以引入2019年初中科院陈小平教授的研究——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获初步疗效的热点新闻,讨论疟原虫感染导致疟疾、治疗癌症,探讨事物的两面性问题,并结合药物的两重性,培养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严谨的科研思维。

2.3  融入传统文化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先秦时期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对人、社会的认识及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追求。其中,仁爱思想在药理学教学中涉及较多。在药动学教学中,教师以药酶抑制剂、药酶诱导剂为切入点,分析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头孢哌酮、呋喃唑酮、甲硝唑等服用期间喝酒引起双硫仑反应[5]为切入点,分析食物与药物间相互作用,倡导学生保持“仁爱之心”。

从性别因素考虑对于药物作用的影响及女性患者的不同生理阶段对于药物作用的影响,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宣传以人为本、尊重患者个体差异的治疗理念;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于药物作用的影响,达到临床用药方案安全、有效,这是儒家文化“仁爱思想”的体现。

教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时,从用药及疾病的早期预防引申出关爱父母、关注老人,弘扬中华传统孝道,“百善孝为先”,增强学生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在介绍阿司匹林的不同剂量呈现不同作用时融入中庸之道、“度”的把握,在介绍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时融入“治未病”的观念。

2.4  融入新发展理念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符合中国国情,顺应了时代要求。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融入新发展理念意义重大。在抗高血压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检索高血压的流行病学、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建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从我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由此及彼,对患者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从高血压的治疗新概念引申出如何对患者科普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权衡利弊,实现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体现专业素养及人文情怀,强调“治未病”的科学理念,强调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医务工作者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

教学化疗药物时,结合我国结核治疗的医药费用由国家承担及我国对艾滋病患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通过自身纵向对比及与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增强制度自信。

2.5  融入精神追求

很多哲学家、科学家具有远大的志向、勤奋实干的作风及不畏艰险的胆略,他们身上体现着奋斗精神、科学精神、白求恩精神。在介绍新药开发与研究过程时,教师可以讲述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的死亡率而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事迹[6],让学生懂得科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是医务工作者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在镇痛药章節,教师可以从疼痛症状的标本兼治强调职业道德;结合对吗啡进行简单加工得到海洛因的构效关系知识,延伸到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宣传远离毒品强化法治思维;介绍发现吗啡受体的奠基人邹冈教授,结合他勇于创新的事迹鼓励学生爱岗敬业、励志成才,契合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爱国、敬业,同时鼓励学生学习他的科学、奋斗精神。

3  结束语

药理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特点,尤其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临床合理用药能力方面意义重大。教师应善于挖掘思政元素,因势利导,在药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用科学家、学者、大师的成就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以达到课程思政的改革目的。

总之,医学生在药理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应学习思政元素,既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医德,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国情意识、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认知,有利于全民合理用药科普健康教育的可持续性开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9(21):25-29.

[2] 方建宏,刘群英.良医培育的路径:把医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238-241.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 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5] 丽如.头孢哌酮舒巴坦迟发过敏与双硫仑样反应并存的急救与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8):239,246.

[6] 郑逸.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屠呦呦媒介形象建构:以《光明日报》《东方日报》《旺报》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项目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依托国家级合理用药科普基地开展合理用药普及教育的精准扶贫创新实践研究”(21JXYB05);吉林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资助课题“探索医学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路径研究”(JJKH20210510SK);吉林医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zxyb2204)。

作者:范红艳,吉林医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王艳春,通信作者,吉林医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任旷、钟秀宏,吉林医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132013)。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专业医德教育药理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艺术药理学
地方性综合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教育改革探索
病案式多媒体教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医学院校辅导员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卫生类高职院校医德教育现状调查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留学生医用化学全英文授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