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冠豪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自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将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随后,一系列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2016 年9月,G20 杭州峰会发布《G20 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017 年以来,“数字经济”已经连续5 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第六产业最早由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在20 世纪90 年代提出,其认为第六产业不应只是一二三产业的简单相加(6=1+2+3),而应是一二三产业之积(6=1×2×3)。相乘关系表示一二三产业上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值都不能为0,否则第六产业的产值为0,其更强调三者的融合关系。第六产业具有广泛的外延与深刻的内涵,目前并没有明确定义。程承坪和谢雪珂(2016)认为,第六产业就是三产融合。金涌等(2017)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认为第六产业是一个全新的综合产业。路征(2016)对第六产业的概念有了进一步拔高,提出第六产业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以第一产业从业者为主体,通过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一体化发展来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综合性发展策略和模式。本研究认为,定义第六产业要把产业发展的目的和手段加以区分,将第六产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第六产业是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推动第一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可将其视作更综合、更高级、更现代化的第一产业。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数字经济的出现给第六产业发展培育了新动能。本研究以马克思的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指导,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第六产业发展的逻辑进路,并结合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与产业融合的实践,从数据价值流与产业资本循环角度提出实现路径。
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存在、发展,才能不断取得价值增殖。产业资本指投入在生产领域、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的资本,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出售3 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3 种形态,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个过程叫作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如下。
式中:—……'—'表示货币资本循环,…'—'·—…表示生产资本循环,'—'·—……' 表示商品资本循环,…表示流通过程中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为不断获取价值增殖,产业资本要不断循环,而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为保持产业资本的3 种形态在空间上并存与时间上的相继转化。
产业资本循环是否畅通是考量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产业资本循环畅通,一是可以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二是可以降低资本的流通费用,从而带来产业生产效益的提升,促进整个社会资本的周转。因此,数字经济畅通、第六产业资本循环可以作为数字经济赋能第六产业发展的逻辑进路。
裴宏和李瑞欣(2020)认为,资本循环模型有“要素法”和“容器法”两种方法。在容器法角度下,资本循环过程被看作劳动价值在不同形式资本中的传导或者流通过程,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均被理解为一种“价值容器”。在容器法视角下,数字经济与第六产业的融合,具体体现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3 方面。一是第六产业劳动者变为掌握一定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的数字劳动力,劳动者的素质门槛上升;二是生产过程运用的机械化、专业化设备不断增加;三是劳动者不仅需要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还需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即价值流变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与数据。从产业资本循环的角度,数字经济赋能第六产业的购买过程主要体现在数字采购与数字融资,赋能生产过程主要体现在数字生产,赋能出售过程主要体现在数字流通与数字平台。具体见图1。
图1 数字经济赋能第六产业发展的具体过程图
2.1.1 数字融资保障融资渠道
第六产业的主要形态是农业,而农产品的产业资本循环时间较长,且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第六产业的资本有效收回面临障碍。市场化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其提供融资的意愿较小。数字融资的主要手段是数字金融。数字金融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与传统信贷相比,数字金融为第六产业融资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融资渠道。数字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推进农业大数据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减少信息约束与信息孤岛;降低了长尾客户群体信息收集成本,并且在强虹吸效应作用下,第六产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将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有效缓解了第六产业购买过程中的融资困难。
2.1.2 数字采购提升采购效率
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吸收劳动量,足以通过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第六产业中的主体行业是农业,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包括农机设备、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存在市场秩序混乱、信息不对称、农户议价能力弱、农户对农资产品鉴定能力差等问题。数字采购又称采购数字化管理,指供应商和企业用户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流程自动化等技术,实现传统供应链中“采购”环节的数字化升级。相较于传统的采购模式,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采购能通过数字整合,对农资产品的生产资质进行把控,并且利用平台优势,给农户匹配价格较低的农资产品,从而降低第六产业的购买时间与经营成本,提升采购效率。
生产过程指资本家用购买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活动,即……'阶段。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资本利用效率越高,从而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增殖。资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主要分为劳动期间与非劳动期间。以资本周转时间为角度,数字经济对第六产业生产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 数字经济缩短第六产业劳动期间
劳动期间指“由许多依次进行、互相连接的工作日构成的工作日”。劳动期间越长,资本周转的速度就越长,需要预付的资本量越大,同时受外界影响(经济危机、社会秩序的扰乱等)的可能性越大。数字经济背景下,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动态监测,构成精准诊断、预警、防控的动态数据库。通过遥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能在线查看作物长势,了解土壤肥力、气温、湿度等因素,提供农田管理的数字计划。相比于传统的人力巡查,数字化管理降低了人力成本,并且实现实时监控,减少农作物遭遇外部突发因素(恶劣天气等)带来的生产时间延长,有效缩短了农业生产者的劳动时间。
2.2.2 数字经济缩短第六产业的非劳动期间
休止时间指生产过程中断,从而并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职能中断的时间,即非劳动期间。非劳动时间越长,就越不利于价值增殖。非劳动期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作用时间,即“与劳动过程长短无关,而受产品的性质和产品制造本身的性质制约的那种中断”,随着数字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时间可能会被缩短。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智能感知技术,智能识别农业动植物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测算出动植物最佳的生长环境与生长状态。二是原材料储备时间,即原材料已经进入生产领域,但尚未加入生产过程的时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仓储管理减少农产品原材料的价值损失;数字化产业供应链有效减少原材料储备量与供应链的环节,并为第六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预警和指引,平衡供求关系。
出售过程指资本家将其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即'—'阶段。马克思指出,“商品价值从商品跳到金体上,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数字经济对第六产业出售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数字经济缩短第六产业的出售时间,出售时间越短,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进而带来更大的价值增殖。出售时间包括商品运往市场的时间和商品在市场上等候的时间。通过智能供应链技术,一方面借助更高效的物流运输,缩短了商品运输时间;另一方面,降低了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成本。二是数字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借助数字技术,挖掘消费者的消费取向,最大程度减少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解第六产业生产过剩的现象。数字平台通过整合生产者的信息,借助数字科技手段进行精准营销与推送,大大缩短商品的出售时间,减少产品滞销,从节省保管费用与纯粹流通费用的角度提高流通效率。
畅通第六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的堵点,是推动第六产业接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围绕数据价值流与产业资本循环的具体过程提出具体实现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从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与法律责任等方面明确了数据使用规范。但是在数据确权、数据定价与数据交易等方面,国家及有关部门还未颁布相关的法律规章,应尽快填补相关领域法律空白。
国家应加强农村地区的新基建建设,推进5G 网络和千兆光纤宽带等网络设施建设,降低“最后一公里”的成本。此外,要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化的技术引领,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
国家应规范数据资源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让数字劳动者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加强对数字劳动的激励,缓解第六产业数字劳动者匮乏的现象。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肃清民间非法融资渠道,加强农民的普法意识,防止文化程度较低的生产者被非法融资机构利用。金融机构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金融创新,根据不同经营主体,适当放宽农业融资的担保物与还款期限等。例如,某金融机构利用“数字+金融”,创新推出“农证贷”,山核桃林农只需在手机上提交个人与农业资产基本信息,即可生成数字证书及评估分,获得相应的授信额度,根据资金需求随借随贷。
此外,针对第六产业数字采购面临的困境,应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共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通过结合第六产业内部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能力,攻克数字生产链上机器设备或关键技术的难题。对于具体的生产过程,应通过农技推广体系和院校研究人员授课等线上或者线下的灵活形式,结合对数字农业技术采纳的定向资金支持等方式,开展数字农业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构建第六产业生产者与大数据平台之间的深度合作联盟,打造共赢互惠的数字化生产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