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用文化融合缓解文化疏离感的对策

2022-06-23 16:45赵淑华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对策

赵淑华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怒江学生踏上去珠海求学的旅途,但环境、语言、饮食、习俗等差异使怒江学生产生了文化疏离感。本文针对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怒江班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现状尝试提出一些融合文化差异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疏离感;文化融合;对策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珠海市政府制定对口帮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针对性措施,其中,“聚焦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工人才”是教育帮扶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开始一批批的怒江学生踏上去珠海求学的旅途,在珠海开设“怒江班”是江海教育扶贫协助的一个缩影。由于怒江州与珠海本土文化在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怒江班学生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文化疏离感。而文化疏离感对怒江班学生未来三年的正常学习、实习、就业和人格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通过文化融合的措施缓解怒江班学生的疏离感,提升文化适应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状分析

文化疏离感是指处于交叉文化中的个体因文化差异而对母体文化和主流文化产生分离感、孤立感、被控感、不和谐感等消极情感。

为了解怒江班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影响因素,我们对怒江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做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怒江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现状表现为以下方面:

1.汉语水平差、人际关系差的学生人际疏离感越强。怒江班学生民族意识强,普通话普遍不标准,他们习惯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而学校授课、同学交往都需使用普通话,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接收知识和处理信息时尤为吃力,影响学习生活。怒江学生与本地学生常以“我们”“你们”互称对方,交流不畅不时易引发矛盾冲突。语言障碍是他们不能很好融入珠海的主要因素。

2.出现水土不服、身体不适应的学生环境疏离感越强。怒江学生到珠海后需要较长时间去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勤洗澡的卫生习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病。一部分学生表示吃不惯,睡不好,水土不服,想退学回家。地理环境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增加了怒江学生的文化不适感。

3.对本土文化适应能力越弱的学生社会疏离感越强。对怒江学子来说,珠海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面对强烈的文化差异,怒江班学生做出不同选择,有的兼收并蓄、主动融入,有的封闭不交流,有的否定自身,有的甚至敌对差异文化。适应新环境的认识和能力对怒江学生融入本地文化有重要影响。

4.生活满意度越低、心理弹性越差则疏离感越强。出于安全考虑怒江学生的生活空间基本在校内,周末有一次外出的机会,然而他们习惯不被约束。考勤、手机管理等学校规章制度让部分学生感到被控制,甚至产生焦虑挫败感。怒江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方式是影响文化疏离感的重要方面。

二、融合对策

鉴于怒江班学生对珠海的文化不适,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本地的学习生活,缓解文化疏离感,特提出以下文化融合对策:

(一)尊重彼此,校园文化显包容

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能减缓怒江学生的文化疏离感。尊重彼此的文化是文化融合的关键前提。通过校园的民族主题展览、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的人文建设让江海两地学生了解各自民族文化的差异,树立正确的文化價值观,避免文化偏见的产生。怒江学生性格豪爽、多才多艺,开设民歌社、传统工艺社团等让学生的才能得以展现,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自信心。同时,鼓励怒江学生参加学生会组织,携手汉族学生服务学校的接待工作以及各类校内节日活动。在运动会、技能节、文艺晚会等集体活动中融入怒江各民族元素,不断丰富怒江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加文化认同感。

(二)丰富主题,文化交融聚活动

怒江班学生一直以来民族意识深厚,为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学校在重大节日可举办多样的活动,创造节日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例如,结合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及珠海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组织一系列活动,以文化讲座、文化活动的形式介绍有关珠澳的历史事件、传统文化习俗。从历史、民生、文化等层面多角度展示珠澳的神韵。目的是唤起怒江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共鸣,在珠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融入感。中秋节、阔时节等重要节日让珠海及怒江学生共度节日,在和谐的气氛中了解节日所传承的文化内涵,体验节日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从而增强爱校爱家乡的感恩之情。还有从语言、饮食、个人卫生多方面举办专题活动让学生增加对珠海本地风俗习惯的认识,主动融入文化交流中,努力适应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对学习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筑梦珠海,校企联动促就业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怒江学子千里迢迢到珠海求学,他们也担负着改变命运、摆脱贫困的特殊使命。为提升怒江学子综合竞争力,学校应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专业的教学实训环境,挖掘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锻炼能力,增加其文化认同感和就业竞争力。学校还主动走访珠海的相关企业,拓展岗位资源,积极推动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搭建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通过校外参观交流、岗前培训活动帮助怒江班学生开拓视野、提前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流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缩短在珠海顶岗实习的适应期,为踏上职场夯实基础。怒江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及社会的关怀和接纳,归属感增强,更加坚定在珠海求学谋发展,努力成长为能为民族团结、地区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曦,杨东.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41-146

[2]刘兴婕.怒江班学生文化疏离感现状调查报考[N].广东教学报,2019-6-5(48)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珠澳两地高校文化情感融合研究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