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婕 陈思颖
摘 要:“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教学的目标,为此应当确保专业教育能够和思政保持同向同行,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培养对象的需求视角出发,通过问卷针对某工科院校商学院财会专业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状况、教学形式以及考核评价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从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形成多元化浸润式教学方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完成各个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在内的各种课程思政发展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会计学;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5.068
《高等學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政作用,通过这一手段来增强各大高校的综合实力。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课程思政建设并不只是纯粹的把会计理论和思政结合,而是要根据该专业所具有的特性,在培养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能力建设、评价体系等不同层面把思政元素与会计学课程相结合,构建会计学思政教学体系,最终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充分明确会计理论的前提下,实现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在于完成隐性与显性教育、理论传授与价值引导之间的融合,将理论课堂、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作为主要教育阵地,在理论、实践以及思政教学三个角度来完成课程思政建设(殷俊明,张兴亮;2020)。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当前存在“两层皮”现象,这也代表着当前许多高校依然尚未完成课程思政的发展,许多学生的认同意识缺乏,而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师也缺乏良好的思政能力(吕伶俐,余伟;2020)。因此,需要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与会计专业知识融会贯通,采取大部分学生喜爱的方法完成德育教学(陈丽英,2020)。王小春(2020)提出“每周课堂思政十分钟”设计,每周让学生在课前讲述一个财务造假事件中涉及到的思政内容。已有研究从会计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当前问题、教学方法等展开了相应的研究,然而因为会计学课程思政的发展时间不足,尚缺乏基于学生视角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展开的讨论与研究。本文以培养对象的视角作为起点,在明确思想政治建设方向与具体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工科学校的特点,依靠发放问卷的方式来调查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看法与意见。
1 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与内容
1.1 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把思政理念融入至教学工作中,在专业教育中实现学生爱国情怀、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目标。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完成思政和专业理论的融合。思政教育包括政治观、价值观等不同的层面,其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价值理念。会计学专业作为商科重要专业,在学习与的工作阶段,学生必然会面临许多主观价值判断,在面临这些判断时会计人员的思政水平必然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诚信、守则、遵纪、责任与担当均是会计人员必备的品质,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培育出一批“觉悟高、懂专业、能力强”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觉悟高”主要指代会计学人才需要拥有诚信的优良品质,具有较高的伦理认知和道德敏感性(王彤彤,郭新,2020)。“懂专业”的内涵在于会计人才必须能够充分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各种理论,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适应大数据、AI等尖端技术的普及将会对会计工作产生的作业,了解与把握会计学各种前沿理论。“能力强”代表会计人员拥有相对较强的专业能力,其中包括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力等。
1.2 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
会计课程涵盖了财会类课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类课程、审计类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等(殷俊明,张兴亮;2020)。根据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以此类课程的特性为基础,教师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德育培养融入至教师的教学规划(陈丽英,2020),发挥好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主要内容。会计学专业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公平、公正、诚信的品格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所以,财会类课程的教育者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后养成诚信的品格,依据客观事实,坚持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客观公正、公允地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2)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冲击下,会计教学未来的主流培养对象必然是管理人员,为此需要依据其掌握的财务知识来帮助企业开展后续规划、价值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此外思政课程还应当引导学生重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企业多个利益相关者角度提供企业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本与价值信息,为管理者制定战略、价值、投资等方面决策提供全面的绿色财务信息。
(3)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财会类、管理会计与审计类课程都需要在其中加入职业素养的教学,包括独立公正、坚持原则和准则、诚实守信等。同时,会计学作为一个拥有较强实践性质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与创造力。
2 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需求分析
为明确学生针对课程思政是否了解与其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笔者选择某工科大学2017-2020级财会专业的学生,为其发放了调查问卷。该大学是以工科为主,不同学科共同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商学院作为该校20多个院系之一,设计了会计与财管专业和会计相关的专业。此次调研采取线上调查的手段,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不记名,自愿参与的方式。两个专业四个年级共350人完成网络问卷,其中,会计学专业学生占比78.3%;女生占比79.21%,男生占比20.29%,体现了会计类专业女生较多的特点;年级结构情况是大一年级同学占比34%,大二年级同学占比2571%,大三同学占比2486%,大四同学占比1343%,硕士及以上占比2%,说明调查问卷能够反应本科生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情况。有效问卷占比达到九成,拥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2.1 学生对于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认知情况
根据表1可以发现,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调查的分数均值是4.26,说明同学们认为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很有必要,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知统一到位。针对目前学校的思政教育所得出的分数均值达到395,说明同学们认为本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做得较好,然而依然存在着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可见当前课程思政依然无法完全实现同学们的要求。针对样本数据开展信度研究,其中克隆巴赫(Cronbach’s α)系数为0679,大于06,表明样本数据内部一致性良好,信度尚可接受。
图1可显示了学生对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在学生填入的思政词云分布中,“思想”“教育”“政治”等选项受到选择的次数是56,31,22,16,排在前面。由此,能够发现受调查的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了解依然仅限于宏观层面上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三观”教育等方面。
2.2 学生对于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學形式的需求情况
会计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与认同感,所以笔者在制定问卷时在其中添加了五种新的“课程思政”模式,并对其排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老师讲述国家大事、生活热点时代入课程思政有效填写人数最多达到280次,而对于开展课前演讲的形式有效填写人数最少仅174次。此外依据学生的排序结果针对所有选项进行赋分,排序为1赋5分,排序为5赋1分,未选择赋0分,得出每一项总分,结果可见于表2,老师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热点、影视题材、案例素材得分最高,为4.12分,课前演讲分数最低为1.145分,说明学生认同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社会热点、案例实践活动、影视题材等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2.3 学生对于会计学“课程思政”考核评价的需求情况
课程思政的考评机制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在于针对教师的思政教学效益进行评估,因此如何开展科学的考核评价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而言具有显著的作用。在设计考评方案的过程中,不但要使其能够准确地表现出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又要尽量减少思政内容考核对专业内容考核的冲击。学生问卷调查反馈结果如表3所示,以案例分析、课前演讲等形式计入平时分,加大平时分比重的考核方式的得分为2.552分,排名第一;期末考试闭卷,减少分录题的比重,加大案例分析题比重得分最少,为1.597分。所有考核方式的得分都不高,不超过3分。说明学生对会计学“课程思政”考核评价的认识度不高,愿意学习思政内容,但是不愿意考试;即使一定要选择考核方式,也愿意选择相对比较简单的加大平时分比重的方式。
3 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在对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内容以及教学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科院校工科背景的教师多,工科与商科跨学科融合优创新势强等特色,从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形成多元化浸润式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各学科的结合等层面来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3.1 加强宣传,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
课程思政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本身是否能够对其传授的思政理念具有充分的理解与认同;其次是受教育者对于这些理念的认识。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他们具有的思政素养对于思政课程的实际效益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具备坚定的立场信念与丰富的理论素养。邀请马克思学院老师给会计专业老师上课,探究思政教学的方式以及内容,提升理论水平与教学技能;其次通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新教师,储备专业思政教学人才;最后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并尽可能选择学生更加喜爱的模式。
学生是否能够可以思政理念也会影响教学的效益,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谈及对于思政的印象时,只能在宏观的政治与道德等角度做出反馈,对思政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采取能简单就简单的态度。这也代表高校必须加大力度开展思政方面的宣传,确保学生可以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了解思政理论水平对于会计人员专业素养所具有的影响,两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内容。
3.2 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浸润式教学方法
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希望思政教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生动活泼的,易于接受的,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正向的引导。所以教师需要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使用更加多样的手段,实现显性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目前,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进步也为教育者产生了更多的选择,不仅有课堂面对面的线下教学,还有基于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等线上平台,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还可以将思政课程进行录制,上传到年轻用户为主要使用人群的B站,学生能够在其中与教师沟通,提出自己的学习困惑和对课程的改进建议。
思政教育应当和会计实践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结合案例,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热点、影视题材、案例素材等。例如可以结合瑞幸咖啡财务报表作假事件等会计舞弊实际案例,分析财务人员要守住职业道德,不做假账;结合明星偷税逃税的事件,分析税法要点,引导学生建立起法规意识。
3.3 改革考核方式,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传统的会计学专业考核方式重视知识点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高,难以表现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希望课程思政将案例分析、课前演讲等考核形式计入平时分,加大平时分比重。
建议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多阶段多元化考核手段,全方位反应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学习的效果。充分利用学习平台的自动化评价工具,开展会计热点案例结合思政的讨论、案例分析、PPT展示、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政课程学习的综合考核评价。
3.4 发挥工科院校优势,加强多学科融合
作为工科院校的商科专业,可以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优势,将会计专业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结合行业特征,开发行业、工程会计核算的案例,从工程案例的背景中去感受探索精神及工匠精神。依靠会计专业与工程背景的结合,增强科学和工程伦理意识,提升人文素质。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会计学专业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为培养“觉悟高、懂专业、能力强”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具体内容包括:责任感与使命感、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显示: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引导与加深;学生认同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社会热点、案例实践活动、影视题材等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选择考核手段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更加简单的提升平时分权重的手段。因此,从加强宣传提高认知水平、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浸润式教学方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多学科融合方面提出了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吕伶俐,余伟.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J ].高等教育,2020,(37):94.
[2 ]王彤彤,郭新.财务造假对高校会计伦理教育目标的思考 [J ].财会通讯,2020,(4):169171.
[3 ]殷俊明,张兴亮.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J ].财会通讯,2020,(15):163166+176.
[4 ]安存红,周少燕,石琦,等.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商业文化,2021,(02):120123.
[5 ]陈丽英.会计学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以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精品改革领航课程)为例 [J ].国际商务财会,2020,(09):5255.
[6 ]王小春.“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初探 [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6):4143.
[7 ]岳世忠,张楠.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思政教育视角 [J ].财会研究,2019,(10):3234.
[8 ]董必荣,刘海燕.会计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J ].中国大学教学,2019,(10):7579.
[9 ]苏海雁,杨世勇,边和平,等.会计学课程思政:启示、设计、思考 [J ].商业会计,2020,(18):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