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利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天津 3018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是指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有着发病急促、病情严重已经并发症多等特点[1]。血管痉挛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易见的一种并发症,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并据不完全统计,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高达50%左右,若处理不当,可进一步造成脑组织严重缺血的出现,甚至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的障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故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患者予以有效诊治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现阶段,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以预防再出血、抑制血管痉挛等为主。尼莫地平为临床常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治疗的药物,其能选择性地对脑血管平滑肌发挥作用,同中枢神经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脑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但单用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腰椎穿刺为临床常用于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术式,其可在蛛网膜下腔内形成一定的压力梯度,以促进脑脊液的循环,但对于积血的清除效果有限。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在清除积血上效果显著,还可有效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在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上有重要作用。
为提升临床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效果,本研究就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与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进行探讨,旨在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及安全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患者72例,根据治疗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治疗,n=36)和研究组(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n=36)。
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68±5.87岁。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57±5.9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伦理编号:BDQRMYY20161107。
纳入标准:患者皆满足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相关诊断标准[3],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皆为首次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作患者,并于发病后24 h内入院;既往无相关手术史;患者年龄为30岁~70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多个重要器官或系统感染、肿瘤等疾病者;处于哺乳期女性;病情危重,意识障碍者;药物过敏和过敏体质患者;合并免疫力严重缺失、凝血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疾病或相关家族史,依从性较差者;于本次治疗前接受过其他治疗者。
两组患者入院后皆予以相关检查的完善,常规治疗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治疗或者栓塞治疗,术后予以脱水、利尿、升血压、扩容、抗休克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支持处理。
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进行治疗,尼莫地平(生产厂商: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5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306),用法:50 mg·次-1,将尼莫地平融入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商: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0 mL,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1157)中,静脉滴注,Qd。不间断用药14 d。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行1次或多次腰椎穿刺,血性脑脊液单次释放量为20 mL~40 mL。
研究组采取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尼莫地平用法:50 mg·次-1,将尼莫地平融入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d。不间断用药14d。;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选择L3-4椎间隙为穿刺点,持专用腰穿针缓慢进入蛛网膜下腔,见有脑脊液流出后,将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向患者尾侧置入腰大池内5 cm~8 cm,流出端皮下潜行6 cm后固定于皮肤,无菌纱布覆盖后用3M敷贴固定,接输液器,床边固定。24 h的引流量约为150 mL~300 mL,引流时间14 d左右。检测值正常后拔出引流管。
1.3.1 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4]。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神经功能较前明显改善,血流速度正常;有效:症状、体征较前明显好转,神经功能、血流速度较前有所恢复;无效:症状、体征较前无显著改变,神经功能、血流速度未出现变化甚至较前严重。
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3.2 炎性因子
于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3000 r·min-1,10 min,r=8 cm)后取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操作皆根据说明书进行。
1.3.3 并发症发生率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颅内感染、脑水肿、癫痫等。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知: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n=36)
治疗前,两组VEGF、TNF-α、IL-8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VEGF、TNF-α、IL-8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以研究组最为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EGF、TNF-α、IL-8水平(,n=36)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EGF、TNF-α、IL-8水平(,n=3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由表3可知: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n=36)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动脉壁的异常突出,当瘤体破裂出血患者常表现为颈强直、呕吐恶心、意识障碍等,血管痉挛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的一种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常可造成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及神经功能异常。且据研究指出,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5]。
尼莫地平为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一种,有着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的效果。持续腰大池引流是治疗脑积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一种手段,其原理是利用引流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将患者的颅内压力控制在正常范围,减轻多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循环与吸收,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的状态,以降低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可有效提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患者治疗效果。且研究组治疗后VEGF、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更能有效减轻炎性因子的释放,这可能与尼莫地平通过对血管收缩功能发挥抑制以改善脑缺血症状,腰大池引流持续的促进了红细胞排出以及脑脊液更新有关。此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取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