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洋 崔杨 刘玥 辛璐璐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发生于子宫颈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起源于子宫颈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治疗CC 的方法有很多,如化疗、手术、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而放射治疗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1]。目前,对于放射性皮炎患者的临床干预多采用常规皮肤护理,可降低创面感染,但创面愈合周期较长[2]。研究指出[3],红光治疗可减轻放射性皮炎患者的痛苦,改善放射剂量的耐受性。本研究旨在探讨红蓝光局部照射在CC 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及其对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探索如下。
选取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1 年7 月期间105例CC 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照射组。常规组52 例,年龄26-63(44.00±9.27)岁;体质量49-67(58.26±3.21)kg;放疗时间14-20(16.00±1.35)d。照射组53 例,年龄 24-62(43.00±9.23)岁;体质量 50-65(57.54±3.33)kg;放疗时间14-20(17.00±1.28)d。两组基线资料经比较无差异,组间可比(P>0.05)。经宫颈活检、宫颈细胞学、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全身感染性疾病、其它恶性肿瘤、认知方面异常等。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两组均应穿着宽大柔软棉质内衣,避免外界刺激,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
应用0.9%氯化钠溶液(上海邦景实业有限公司)冲洗创面,采用无菌湿棉球对创面表面的坏死皮肤黏膜组织清除,采用无菌纱布吸干创面表面的液体。
1.2.2 照射组 给予联合红蓝光局部照射
应用0.9% 氯化钠溶液(同常规组)对创面进行冲洗,采用红蓝光治疗仪(安徽航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照射创面,患者在照射期间需佩戴专用护目镜,将红光和蓝光波长参数分别调整为(640±10)nm 和(460±10)nm,调整照射距离为12 cm 左右,光斑面积为260 cm2,每次照射20 min,每天2 次。两组均持续干预2 周。
(1)应用效果:比较两组干预后应用效果。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06—2016《职业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评估应用效果,创面基本愈合,皮肤表面光滑无分泌物,无疼痛烧灼感为显效;创面部分愈合,皮肤表面有少许分泌物,有新鲜皮肤组织生成,有轻微疼痛烧灼感为有效;创面无改善,皮肤表面分泌物无减少或增多,疼痛烧灼感无减轻或加重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2)皮损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皮损改善情况。①依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TOG)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4]评估皮损状态,共5 级,无变化为0级;有滤泡样暗色红斑,出汗减少,存在脱发及干性脱皮为1 级;有触痛性或红斑片状湿性脱皮,存在中度水肿为2 级;3 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存在融合湿性脱皮,呈现出凹陷性水肿为3 级;存在溃疡、出血、坏死为4 级。②统计创面愈合时间。
(3)疼痛程度: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2 周的疼痛程度。依据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估疼痛程度,分数0-10 分,分数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
照射组临床总有效率96.23%(51/53)高于常规组80.77%(42/52)(P<0.05),见表1。
表1 应用效果[n(%)]
照射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常规组;照射组RTOG 分级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皮损改善情况
两组干预前至干预后2 周NRS 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照射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疼痛程度(,分)
表3 疼痛程度(,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P<0.05;与常规组相比,*P<0.05。
CC 放疗为治疗CC 的一种办法,因为宫颈是一个天然的腔道,利于放射线发扬细胞毒效果,对其周围的膀胱、直肠影响小,能缩小癌病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放射周期长,可能引起照射野部位出现皮肤反应,引起皮肤损伤,不利于临床预后。皮肤护理干预可改善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但创面愈合效果不明显[5]。相关研究证实[6],光子治疗仪可减轻急性放射性皮炎患者的疼痛、瘙痒症状,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放疗中断率。
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定期清除坏死皮肤黏膜组织,维持创面洁净,为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环境,对创面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7]。红蓝光局部照射所应用的红光,其对患者机体而言相当于一种温热的刺激因子,利用其较强的穿透力,促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加快局部皮肤组织的血液循环速度,促进水肿消散,减轻创面疼痛瘙痒感;并可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利于胶原的形成,促进细胞新生,改善机体局部组织营养状态,推动肉芽组织生长进程,加之蓝光的光谱抗菌特性,可降低创面感染风险,促进创面愈合[8]。结果发现照射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表明红蓝光局部照射可改善CC 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皮肤疼痛烧灼等症状。
结果显示照射组创面愈合时间水平低于常规组;照射组RTOG 分级水平优于常规组,表明红蓝光局部照射可调控CC 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皮损改善情况。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应用无菌纱布吸干创面表面的液体,保持创面干燥,降低了因创面液体渗出引起的皮肤组织与衣服粘连,避免了因动作牵拉造成的再次皮肤损伤,但由于该方式仅对皮损改善进行外部干预,致使皮损改善情况的调节效果一般[9]。红蓝光局部照射利用蓝光的光谱抗菌特性,可作用于靶细胞,避免创面红肿、溃疡等发生,为创面愈合营造良好的抗菌环境,并能降低创面炎性渗出,保证创面洁净,利于创面愈合;应用红光,并进行规律性照射,通过细胞线粒体对红光的吸收,提高细胞代谢能力,对成纤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增殖具有刺激性作用,减少创面渗液修复损伤皮肤[10]。
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通过对创面进行定期冲洗,减少创面表面细菌滋生,降低炎性物质释放,可一定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11]。红蓝光局部照射通过产生特定波长的红蓝光,对患者创面进行特异性作用,促使光子能量渗透至皮肤深层组织,甚至达至皮下组织,推动细胞增殖进程,并改善深层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促使其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降低致炎物质分泌,减少炎性渗出对皮肤的刺激,促进炎症吸收,减轻机体疼痛,缓解疼痛程度[12]。
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前至干预后2 周NRS 评分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照射组低于常规组,表明红蓝光局部照射可改善CC 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红蓝光局部照射对CC 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进行干预,可改善疼痛程度,调节皮损改善情况,改善应用效果,疗效优于常规放疗后皮肤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