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莹
歌曲《春天的芭蕾》,由海政文工团词作家王磊作词,作曲家胡廷江作曲,作品首演于文化部2010 年春节晚会,并于同年3 月20 日正式发行,而后收录于常思思个人专辑《春天的芭蕾》之中。该作品曾一度“登上了2010 年春华语红歌榜榜首”。歌词是王磊为“春晚歌曲之我见”专门创作的一首词,发表于《词刊》之上,在他看来“在传统多届春晚中,玩会一开场就是轰轰烈烈的基调,大红大绿的色彩,欢天喜地的感觉,是不是应该设计一次唯美的开场,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唯美中展现对“春”的企盼,唯美中展现对于“欢天喜地”的“春节”的庆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歌词《春天的芭蕾》就此诞生。胡廷江亦是在偶然之间获得该首词,感触颇深,他这样评价这首词:“这首词给我很现代的感觉,很跳跃的感觉,好像有青春的那种气息,节奏感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了,感觉就像一个少女在雪地里翩翩起舞,跳着芭蕾的感觉”[1]。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词义,胡廷江曾多次与王磊反复推敲,就这样,一首颇具现代感、跳跃之中带有些许俏皮的歌曲《春天的芭蕾》,由此诞生。
笔者作为一名歌唱演员,有幸演唱过这首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在演唱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了这部作品,并将它作为笔者演唱作品目录中的常备曲目。正是基于对于该作品的喜爱,也是出于能够更好地演绎该作品的目的,笔者将该作品进行了分析,分别通过词义简述、音乐分析、演唱叙述三个方面展开,以期能够从分析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经验。
《春天的芭蕾》歌词如下:
随着脚步起舞纷飞,跳一曲春天的芭蕾。
天使般的容颜最美,尽情绽放青春无悔。
啊!春天已来临,有鲜花点缀。
雪地上的足迹是欢乐相随。
看那填空雪花飘洒,这一刻我们的心紧紧依偎。
啊!春天的芭蕾!啊!幸福的芭蕾!
脚步起舞纷飞,跳出纯真韵味。
大地从梦幻中醒来开出花卉。
雪人也想扭动身体来减减肥。
春天的芭蕾!灿烂的芭蕾!
啊!春天的芭蕾!
通过上述歌词,我们可以发现,整首词紧紧围绕“春”字展开,既有春天之意,又结合青春之名,将“青春”之向上融入大地之春万物复苏的韵律之中,将“与春共舞”的青春与春天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而“芭蕾”的舞步与律动又仿佛是春之来临,鲜花点缀与青春之欢乐足迹的寻觅。歌词第一句“随着脚步起舞纷飞,跳一曲春天的芭蕾”,直指“春”之一重——“春天”,将舞者的律动与春天点明。第二句“天使般的容颜最美,尽情绽放青春无悔”,即将“春”之二重——“青春”点明,青春之容颜,无悔之青春,“春”的意义即在于春天的万物复苏,青春的无悔与容颜,二者既相互对应,又相互契合。寒冷的“冬雪”是欢乐的足迹,就连“雪人”也想跟着青春与春天的律动翩翩起舞,将青春的活泼与俏皮、春天的盎然生机与春色撩人蕴于芭蕾的律动之中。可以说,这首词既赋予了芭蕾青春的容颜与无悔,又赋予了春天来临之际复苏之灵韵。
该作品是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其曲式结构在整体上呈三部性,由前奏、A 部、间奏、B 部、A’部组成,具体安排如下:
曲式结构 前奏 A 部 间奏 B 部 A’部二级结构 A B A1 B1 A2 A3 扩充调性 #c 小调 #c 小调 bD 大调 bD 大调 #c 小调 bD 大调 #c 小调 A 大调 #f 小调小节 1-16 17-48 49-64 65-73 74-104 105-120 120-153 154-170 171-192
就整体而言,该作品“是一首将西方圆舞曲风格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的一首创作歌曲,富于舞蹈性节奏的三拍子贯穿全曲”[2],歌曲由16 小节的前奏引入,一方面,奠定了整首歌曲的初始调性#c 小调,另一方面则是呈现了圆舞曲风格的律动性。歌曲的第一部分由A、B 两个部分组成,A 部分可以说是整首作品的主题呈现,17—48 小节,#c 小调,节奏律动与引子一致,富有圆舞曲的律动感,浮点音符的穿插运用更是增加了这一感觉,将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伴以芭蕾为主导的青春之舞步的律动,将“春”的两个主题直接点明,既赋予了春之来临的喜悦之感,又赋予了青春舞动的赞美之情,可以说青春舞步与春天的“复苏”相伴。歌曲进入B 部分,不仅调性发生了变化,由#c 小调转入bD大调,而且在旋律的设定上也发生了变化,该部分以长音“啊”进入,将赞美青春、歌颂春天的情感进一步呈现,这样青春的“芭蕾”,既是春天的舞蹈,也是幸福的舞步,这样的芭蕾既与春天鲜花绽放的律动相相一致,又与青春舞动的舞步相伴,随后伴以跳音的“啊”,运用“花腔”的演唱技巧,将歌曲带入第一次高潮,将冬去春来的喜悦,青春绽放的无悔,展现的淋漓尽致。
作品在经过了9 小节的伴奏之后,正式进入歌曲的第二部分,该部分的设定,可以说将整首作品的情绪进一步激发,冬去春来之喜悦,青春无悔之赞美更加浓郁。该部分由A1、B1、A2 三部分构成,在A1 部分,歌曲以二声部形式呈现,作者将“伴唱”作为铺垫,伴唱声部与A 段旋律一致,独唱声部则是运用了模仿的复调手法,晚于伴唱声部一小节开始,并做了高四度处理,在调性上与A 部分一致,但二声部的运用、伴唱声部的加入以及独唱声部的高四度处理,进一步将歌曲的情绪提升,使得整首歌曲的情绪线条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样的处理既避免了同曲反复的枯燥,又使得歌曲整体情绪得以进一步发展。B1 部分在调性、节奏等诸多方面均与B相一致,与A1 部分形成了情绪上的反差,但其中长音以及花腔乐句的设计,又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歌曲的情感表现,使得A1 与B1 既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又使得歌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尤其是“雪人也想扭动身体来减减肥”一句,既突出了青春与春天的感染力,又为这一“芭蕾”的春天与青春之舞步增加了些许的活泼、俏皮之感。
作品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减缩变化再现,在第一部分的结构基础上,去掉了B 部分的再现,将A 部分做了调性与速度方面的处理,调性上,由第一部分的#c小调转入A 大调,速度上,则是由开始的146 降为112,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以花腔为基础的“扩充”部分,不仅在花腔部分做了调性上的设计,而且花腔部分的速度再度提升至150,出现了全曲的最高潮“High 降E”,使整首歌曲在春天、青春应有的活力与绽放之中收尾。这样的处理,既避免了同曲反复的乏味,又增加了歌曲的可唱性与表现力,使得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准确,尤其是速度上的变化,不仅将歌曲的整体感情表现的更加浓厚,而且也为后续扩充部分的真正高潮做了准备,作者用速度上的变化,告诉了我们“春天的舞步应该是什么样的,青春无悔的舞蹈应该是什么样的”,可以说,速度上的变化,既塑造了整首歌曲的感染力,又凸显了春天与青春的魅力。
总体而言,该作品将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虽然在主题的反复再现上并未出现过多创作技法上的突破与创新,但是其中各部分的巧妙设计足以彰显胡廷江对于民族文化的创想,也足以见得他对于民族音乐创作之所思。就该作品而言,可以说《春天的芭蕾》是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一部佳作。
作为一名歌唱演员,演唱技巧方面的训练与学习,可以说是一名歌者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追求。无论是技巧、技术上的训练与探索,还是技巧、技术与情感表达的结合,都涉入其中。只有不断完善演唱技巧,不断磨练自己的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演绎一部作品。因此,该部分,笔者将结合《春天的芭蕾》这部作品,就演唱方面展开叙述,分别通过呼吸技巧、咬字吐字、花腔技巧的运用等方面探讨该作品在演唱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内容。
对于声乐表演而言,呼吸可以说是它的根,“气沉丹田”的意义即在于此。只有沉稳、能动的呼吸,才能够呈现出美好、动听的声音,如若呼吸不稳,必然会导致破音或不美好的声音出现。现如今,声乐界广泛运用的一种呼吸方法为“胸腹式呼吸法”,即通过外肋间肌肉的收缩、扩张,来完成气体交换的呼吸方法。对于《春天的芭蕾》这部作品而言,演唱者需要在演唱前要格外注意训练呼吸间的快慢交替,养成富有快慢呼吸节奏律动的弹性呼吸习惯,如快吸慢呼、快吸快呼、慢吸慢呼、慢吸快呼等,针对作品演唱中的不同需求,运用不同的演唱技巧。对于《春天的芭蕾》这部作品而言,笔者认为,在作品的开始部分,由于整体音域在十度以内,且节奏较缓慢,因此,对于呼吸而言,演唱者需要将自己的呼吸节奏与音乐的整体律动相协调,根据歌曲律动,找准呼吸口,保证呼吸的平稳即可。但是,在歌曲的花腔部分,由于跳音较多,节奏较快,且音域较高,多跳进,,气息的稳定就越发的重要,这就要求演唱者在该部分时,一方面要保证气息的沉稳,另一方面则是要注意呼吸的快慢节奏变化,将快慢呼吸律动灵活运用,音高越高,相应的“气息”应该越“沉的下去”,在气息沉稳的基础上,保证呼吸的跳跃性,尤其是在全曲的最高潮部分,更要求演唱者要格外注意气息的位置与呼吸的跳跃性。
在咬字吐字方面,笔者认为,中国声乐作品与西方声乐作品的最大不同即在于“字”的方面,中国现今以普通话为标准读音,它的音节构成分别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但是实际上所用到的音节则多达1300 多个,这还不包括不同地区的方言问题,因此,在汉语的“声调”方面,如果出现混淆的情况,则会导致演唱内容出现偏差,导致“字不达意”的情况发生。同时,不同地域,同一颗汉字不同意义的情况更是常见,所以,我们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往往容易受到汉语咬字、吐字的影响,包括声韵母的影响以及声调方面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汉语交流中,甚至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中,都不会过渡强调“牙关”的充分打开,但美声或民族唱法,除要求做到“字正腔圆”外,则需要牙关的充分打开。根据以往经验,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牙关的状态需要保持住“打哈欠”的感觉,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声韵母的咬吐问题。对于《春天的芭蕾》而言,整首作品押“ei”韵,这个韵母在汉语交流中是不需要打开牙关的,甚至口型都可以保持闭合状态,但是,为了保证演唱中的“字正腔圆”,保证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吐字的准确性,演唱者需要对整首歌曲中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进而把握好每一颗字的咬与吐。
“花腔”是女高音演唱中常用的技巧之一,也是难度较大的声乐技巧,“以急速走句、华彩乐段、颤音、华彩经过句等一系列方式,按预写的乐谱或即兴演唱,花腔女高音的嗓音柔韧灵活,能适应这些技巧的要求”[3]。对于《春天的芭蕾》的花腔部分而言,气息的稳定性与跳跃性是花腔技巧演绎的基础,其花腔声部的设计,既包容了速度上的快节奏,又包含了音级的跳跃性,且音域较高,这就给演唱增添了不少难度,所以,演绎这首作品的花腔部分,一方面需要牢牢把握圆舞曲的节奏律动、强弱规律,另一方面则需要注意气息的稳定性、流动性以及跳跃性。作品的第一处花腔乐句出现在A 部的B 段,开始处即为八度跳进,气息的沉稳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沉得住气”才有可能在不破音的前提下完成八度跳进,而后跳跃性的音符设定,演唱者往往容易随着音符的跳动,气息逐渐太高,从而导致声音的干涩,甚至音高不稳定的情况,这就要求演唱者的呼吸,一定要做到“气沉丹田”,控制好气息的呼吸节奏,让气息跟着节奏的律动跳跃,要保持气息始终托着声音。第二部分的花腔设计,出现在B 部的B1 段,该花腔乐句既有连音,又有跳音,这样的设计必然增加了花腔唱段的难度,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该部分是要注意气息的稳定与均匀,尤其是跳音的花腔部分,一定要注意气息是小腹部分带动,而并非是肺部或者喉部做主导,以腹部带动气息的跳动。此外,该部分的花腔后半段,胡廷江设计了一处下行音阶,在演唱该部分是,演唱者需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性,不能因为音高的降低,而忽视了气息的沉稳。
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作品是胡廷江探索民族声乐作品创作道路上的成功尝试,他成功的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声乐演唱技法结合起来,将富有律动感的三拍子节奏与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突破了以往“红歌”严肃、宏大叙事的创作模式,将俏皮的青春之舞与红色叙事相结合。他自己曾这样讲到:“我认为现在的民族声乐作品中,更多的应该注入一种更新鲜的血液,更多的有一些时尚的东西在里面,而且要融合各种各样的风格在里面,所以这首《春天的芭蕾》,我觉得是既有民族音乐中一些基本的元素,又有一些通俗的元素,还有包括民族美声融合的唱法在里面”,很明显,这是他对于歌曲旋律创作的总结,但是我们从中能够体会到的是一位中国作曲家对于民族声乐探索的创想与担当。
此外,从演唱者的角度讲,为了能够更好地演绎该作品,笔者认为,歌唱者一方面要对该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有足够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歌者在接触该作品时即要对作品的歌词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整体意境,首先从歌词内容方面形成准确的把握;另一个方面则需要歌者对该作品的音乐进行详细分析,分析作品的旋律走向、音域的设定、需要运用的歌唱技巧,以及作品的整体结构等内容,避免后续演唱中因为音乐上的不清晰所导致的其他问题;第三,则需要对演唱该作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需要将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的处理等内容做好“备案”,尤其是花腔部分的分析,这是演绎好这首作品的难点,也是演绎该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