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媛
摘要:随着新课程目标的改革与深化,各个年级的课程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小学,许多学科都受到了重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因此在小学里就有很多课程来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学生对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喜爱程度,是目前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教学
前言:音乐有一种美妙的美感,它可以在凝聚灵感、激发想象力的同时,还可以陶冶人的心境。它可以促进学生的音乐和美术认识,发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艺术修养。因此,开展音乐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学校里,音乐教室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们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
一、音乐课堂存在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受到传统学科的影响而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会让同学们进行游戏的学习,而是简单的给学生讲解一段乐曲,由学生自己操练,老师引导学生跟着唱歌,这样一节课就结束了。这种教学方法缺少弹性、实用性,使每个学生都不能真正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造成了音乐课堂的死气沉沉,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对音乐的不重视目前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存在着误解,忽视了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发掘他们的音乐知觉。教师错误地将一节课和一本书作为教学目的,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教学,从而使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忽视了教学目的,忽视了自己的责任。
(三)忽视学生的情感,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对象和目的。然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却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置于中心位置。由此造成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忽视,使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对音乐教学产生反感。有的同学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和思想,但老师对他们的过度关注使他们失去自信。
二、怎样使音乐课堂生动活泼
(一)教学法的最优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死板、单调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课堂互动的方式,缩短师生的距离,并以协作的方式完成音乐的学习。同时,通过音乐、视频等手段,通过音乐、视频等手段,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丰富他们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际的教学,并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老师可以通过鼓掌、拍手等多种方法控制不同的节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使课堂上的音乐教学从死板的教室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课堂。
(二)明确教育目的
不断地探索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要把教学目标和目标混为一谈。教师要以目标为中心,而非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导向。这种做法只能导致教师过分追求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自己的经验和对别人的学习,要经常到课堂上去听课。通过对老师们的课堂观摩,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学习方式,来充实自己的课堂。老师要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地去学习知识,去探索无限的音乐,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主体性,而不能侵占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带到教室的中心,向学生讲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因为他们的情绪可以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老师要注重让学生的情绪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老师要让他们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和空间,而不能打击他们的自信和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对老师产生尊敬,对老师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提倡歌词创作,加强感情的培养
一首歌,除了能够用旋律来传达情感之外,它也是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它,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它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现在,许多年轻人,甚至是更年轻的孩子,都在尝试着填词,用歌词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作为老师,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挑选出一首自己喜欢的歌,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歌。因为学生们对这首歌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让他们来填单词或者修改单词,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我是一个粉刷匠》的授课中,可以自由的改变单词和临时的创作。学生们写这首歌很容易,他们会很激动,会主动要求编曲,老师也会给他们讲解,让他们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感情。如此一来,教室里的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
(五)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方法的应用
小学音乐教学要创新,灵活应用教学法,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导向,以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摒弃单纯的单一的教法,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能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好奇心、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音乐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音乐中发现了艺术的美,将音乐教育和学生的生命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音乐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情景呈现情景
音乐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室内,应该让学生回到现实,融入自然,享受自然。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带领学生在树林中散步,树叶沙沙作响,溪水潺潺,小鸟欢唱,这不正是大自然弹奏的一首优美的音乐么?不知不觉间,学生们就跟着这优美的自然旋律哼起了歌,曲调清新自然,纯朴自然,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感觉到了生命的美好。
结语:实践表明,音乐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持续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的过程。《新课标》还规定学生要用自由、即兴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创作技巧。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獻:
[1]李霞.幼儿音乐游戏研究[D].西北师范小学,2012.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小学教育评论,2003(01).
[3]邓双林.对音乐本质的认识[J].北京科技小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