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芬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美德树真人。在德育体系建设中通过挖掘学校历史的底蕴美,打造思想教育中的特色美,追求德育教育的艺术美,帮助学生体验实践美,构建了一套以培养“海美”时代少年为根本任务的“海美”德育体系。
【关键词】美育;德育体系;小学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美德树真人。在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不能缺乏“美”的概念,学校的德育体系建设更无法离开“美”的构建。“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羣众,岂力也哉!”《史记·礼书》中认为美德主宰万物,新时代教育工作以“美”德为育人的核心是紧跟历史的步伐,契合时代发展的。
美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顺德区容桂海尾小学深度挖掘学校历史的价值美,涵养学生的思想美,展示学生的艺术美,创造学生的实践美。构建了一套以培养新时代少年“海美”少年为根本任务的“海美”德育体系,经历三年的规划-实施-调整-提炼-成形,育人成效初现。
一、以历史之美,凝神聚力
但凡体系规划之初都会显得稚气,推行的过程会可能缺乏核心。懂或略懂粤语的不少人, 初听名称都会以为“海美”德育的由来是“海尾”的粤语谐音,但其实“海尾”除了在地理沉积的亿万年中真的是处于海口之尾,更源自于有一段“美”的历史。海尾小学在抗战时期曾是共产党地下组织联络点和解放战争据点,历史上在解放顺德、中山、珠海的战斗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借助学校这一段壮美的历史,学校请来党员作家面向全体师生全面地口述学校历史,在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带领师生追溯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通过历史上真正的故事情节来温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聆听中摆脱狭隘,树立理想,对学校产生更大的自豪感。须知,历史的底蕴美能坚定信心,催人奋进,更能成為一股“海美”德育的向心力和稳固体系的凝聚力。
二、以思想之美,固根培元
思想是德育体系的灵魂,是体系中的根,没有思想教育德育工作就是枉然与徒劳。爱国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法制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环保意识是定要形成的,传统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把思想的内涵做成特色,是海尾小学的德育研究工作之一。
学校的德育研究工作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让学生成为践行美育的主体。在学校教师的齐心协力之下,经过以诗歌朗诵为主要教育形式的“爱国教育”系列活动的特色打造,学生们对这有温度、有情感、有内容的主题式、立体式的教育活动产生强烈的共情与共鸣。
其中,学校的爱国教育案例一举获得了顺德区爱国教育案例征集的一等奖;以“禁毒童谣”为教育手段的法制教育为学校摘得“禁毒教育基地”的牌匾。因此,形成特色的最大作用是用“美”的理念帮助美的思想内化形成,为整个体系的建设打好根基。
三、以艺术之美,催生活力
没有艺术的德育体系是缺乏生命力的,只要有艺术的地方,活力便能自然而然地衍生。然而,这种艺术上的充分挖掘与融合,不单只是停留在嘴上说说而已,它需要落到实地、落到实物,方能为德育的枝桠开出绚丽的花朵。
构建传统文化艺术是海尾小学德育艺术的其中一个分支,学校大量的投力人力财力,组建了占学校十分之一人数之多的“海雅”古筝教育基地,普及化的德育艺术教育让学生在德育基地中感受传统器乐所烘托的音乐魅力,并且在传统乐器中追溯华夏悠久的历史: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重走了红军的长征路;一曲《王二小》回顾了小英雄的悲壮的牺牲故事,一曲《渔舟晚唱》又勾起了学生的本土水乡情怀。穿越朝代的艺术碰撞在孩子的思想脑海中绽放中跳动的火花。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热爱音乐的同时,感悟到了流淌在一代代人脑海中的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学校的另一个德育艺术分支是“小帆船”文学社的童谣艺术。童谣的内容浅显、朗朗上口,极具趣味性与教育意义,学生们一学就会。因此,把童谣当作儿童成长的又一沃土,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童谣,既能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在文学社中,学生的童谣作品一切皆来自于生活,一碗双皮奶或是一碗生滚粥;一把钥匙或是一双筷子;不想写作业了或是跟朋友吵了一架都成为一首首天真的童谣流淌出来。生活中的德育催生了艺术,艺术又彰显了德育的活力。彼此相融相长,难以分离。
四、以实践之美,铸就能力
德育的构建最终体现在于实践,有理想更要有实现理想的本领。海尾小学的实践架构部分包括家庭劳动实践,社会职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校内校外基地实践等等。通过结合多方资源与实践类别的多元化,创造了大量的体验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与兴趣进行选择,在浸润、体验、实践中进行多样化学习和多元发展,促使学生最大程度形成把思想转化为行为的观念。
实践管理机制的巧妙制定更有利于提高实践的效果。学校的“海勤”种植劳动教育基地位置与别的学校大不相同,一般学校的劳动基地会设在校园一角,稍有管理不慎,大有被闲置的危机。海尾小学的劳动基地则堂而皇之地利用了正对校门的大块宽敞之地,师生和家长进进出出必要经过。于是学校干脆以开放式的机制进行基地管理,除了每周固定的基地活动时间,无论课间或上学、放学,只要路过,孩子都能自由地进入基地打理绿植,爱浇水就浇水,爱搭架就搭架,发现种下去的种子没长出来,挖起来看一眼再种下去也无所谓。孩子们每天进进出出地块之间的身影成了学校最美的风景,成与不成,这都成了一种能力。这也让学校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德育新观念,在德育方法和德育内容上“不走寻常路”,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在探索“美”的教育下构建的德育体系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海美”德育不单展现了独有的底蕴,而且拥有无限的生命力。相信在以美育美,以美建美的这一行之有效的德育体系建设理念的支撑下,定能为学校在改革创新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带来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蒋琳.浅谈小学德育和美育的结合教育[J],2020.
[2]陈彩珍.论中小学德育的美育化[D]. 福建师范大学,2001.
[3]严卫平.浅谈小学美育与德育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