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21 22:06蒋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3期
关键词:问题链探究性教学运用

蒋伟

【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是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究,将外部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用问题链为思维导向,积极探索问题链在“四个能力”的指引下,围绕“联系性”“ 启发性”“层次性”这三个方面设置,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数学中的展开运用,让学生真正会学数学,会用数学,从而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问题链;运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追求教学进度,经常出现学生的探究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增强这四个能力的关键就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的起点。教师应当好引导者,用“问题链”为学生思维导向,搭建探究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看法。

一、加强联系,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极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厌恶。因此,教师应该赋予数学知识生命,通过设置问题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又要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各类问题的基本框架和模式,使得学生能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

(一)生活联系,数学带上“烟火气”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在课堂中展示,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是当代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巧妙运用问题链,将生活情境问题自然过渡到数学问题,学生自然学的开心。

(二)横向联系,问知新知“相辅相成”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的,知识点间是有联系的,而问题链是一组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问题组,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运用学过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掌握新知识。

(三)遷移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网”

数学的学习包含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方法的领悟。对某些问题探究时,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出不同的策略方案,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还是缺少一定的认识。老师设置的问题链要具有合理的程序性和明确的实质性,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活动过程,又要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新旧知识、不同的策略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各类问题的基本框架和模式,由数学现象走向数学本质,使得学生能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

二、启发思维,指明探究方向

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设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链,扩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空间,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桥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引领学生以问促思、以思促学,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巧用提示词

学习是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当学生遇到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概念,教师如果直接全盘托出,学生接收到的只是一个乏味的“名词”,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后续的学习也极为不利。教师应该将关键提示词运用在问题链中,无形中助推学生感悟数学知识。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秋游与同学分享食物):问题1.8颗糖,两个人怎么分?问题2.一个苹果怎么分?问题3.又过来一个小朋友,这个西瓜怎么分?问题4.二分之一是“谁”的二分之一?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来的?三分之一呢?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的意义,教师带着问题链循循善诱,引领学生了解分数,理解分数,明确分数的意义

(二)巧换图形

教师不能机械的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转化成直观的、熟悉的知识。再通过问题链,带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的内核,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三)巧设活动

小学生是好动的,经历过自身操作后,教师抛出问题链,学生将操作活动提炼成数学知识,使知识深入内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入。

经过动手、动口、动脑,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性的问题链下,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空间观念得到增强。

三、层次递进,落实探究内容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所以在落实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时,也应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思维含量递增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会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教师要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铺垫、巧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层次性,通常后一个问题是前一问题的深层挖掘,使得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之后,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学习效果大步提高。

(一)由浅入深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在设置问题链时,要把一个有难度的问题经过层层铺垫,降低思维难度,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进而落实探究内容。

为了让学生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性的问题链,由易到难,使学生明确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的倍数应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为下面探究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尤其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做好了铺垫。这样的问题链设计贴近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使得学生在有梯度的问题驱使下,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逐步探究发现算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由外到内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探究,将外部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链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完全符合新课标对“四个能力”的要求。

(三)由形及理

由于学生的发展特点,还没有完全具备抽象概括能力,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链,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推广应用。

经过层层展示一系列乘法分配律的“形”,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的更深。

总之,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合理而有效的问题链去引领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探究的契机和空间,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思维,经历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把学生成功地引向知识海洋的彼岸,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余素龙.关于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思考[J] .教师博览,2015(7).

[2]杨丽芳.问题链,链出精彩课堂——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

[3]张卫东.创设问题链培养数学探究能力的实践与认识[J] .中学数学研究,2006(5).19DBE16D-8ABC-4728-B672-1912C89B0977

猜你喜欢
问题链探究性教学运用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