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靓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行业正经历巨大的变革,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原创少儿科普出版也进行着迭代。本文试图通过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双减”政策下我国原创少儿科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根据SWOT矩阵分析,从重视传统文化、科学人文融合,加快人才培养、打造编创团队,深化融合出版、开发IP产业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少儿科普 原创版 SWOT分析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同日发文阐述《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表示目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从而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一、“双减”背景下的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现状
虽然“双减”政策出台的时间尚短,但这些政策是经过广泛吸收采纳各方的意见建议后充分论证的,也充分反映了近几年社会上关于“释放社会活力”“改善教育模式”“回归教育本质”的呼声。因而在“双减”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行业正经历巨大的变革,而与之密切相关的童书出版也进行着新一轮的迭代和洗牌。根据开卷的数据分析,从2021年各类图书的码洋构成来看,少儿类仍然是码洋比重最大的类别。虽然少儿图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但少儿科普百科首次赶超少儿文学,成为少儿图书第一大细分类。
《意见》总体要求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指导思想,可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进一步避免基础教育“内卷”。然而“双减”后如何擁抱素质教育,避免新的“内卷”?少儿科普图书作为一个切口,击中了家长的痛点,激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少儿科普图书一路高歌猛进的态势下,我国原创少儿科普的发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通过统计和整理近几年当当网少儿科普图书中引进版图书和原创版图书的数量(见表1),对比后发现,在数量方面,引进版依然占据了大半江山。
从另外一方面看,虽然原创少儿科普市场占有率仍有限,但近几年却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下文试通过SWOT分析法(又称势态分析法)深入剖析“双减”政策下我国原创少儿科普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二、“双减”背景下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出版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我国少儿图书市场的稳定发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70后、80后、90后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加之国家对于全民阅读的倡导、书香社会的构建以及国家生育政策逐步放开等多种因素叠加,我国少儿图书市场正在经历第二个“黄金十年”。
少儿图书市场稳定发展的局面是目前其他品类书籍无法比拟的,这也为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双减”政策之后,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需求侧依然在不断释放增长潜力,出版工作者应抓住这个机遇,从供给侧的角度给予有利的匹配。
2.“第二课堂”为原创注入活力
2021年12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打造“第二课堂”,“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这样能有效地增加科普资源与学校和学生的互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科普教育质量。学校加强科普教育可为科普认知打下良好的基础,科普工作者能“俯下身子”与学生互动,就能进一步走近学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和需求,研学基地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为原创科普图书提供内容和市场。以上多种因素叠加为原创科普图书的作者、内容以及市场注入活力。如入选自然资源部2021年优秀科普图书《乘风破浪去远洋》一书的作者徐小龙就是自然资源部“海洋科普进校园”的科普讲师,他结合自己多次参加科学考察的亲身经历,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提问,创作出了这部优秀的原创科普图书。
3.增强软实力为原创选题指明方向
“双减”政策下的很多改革是对传统认知的颠覆,“‘双减后,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地位更加凸显,学生的判断力、分析力、创新力等综合素养更加被重视”。[1]“双减”减的是作业,增加的是对孩子软实力的培养。因而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应打破传统,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从阅读力、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适应力与探索力、分析力与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心智习惯、品格养成等角度出发,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助力“双减”落地,让下一代成为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中坚力量。若从这些角度策划原创科普选题,不仅可以与引进版差异化,也可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二)劣势
1.原创科普图书跟风出版、同质化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原创少儿科普起步相对较晚,加之原创图书组稿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出版周期长等因素,有的出版企业为了降低风险、迅速获得短期利益,跟风出版导致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例如陈卫平等著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系列上市后畅销不衰,于是市面上出现了各种以“写给儿童的……”“写给孩子的……”为主题的图书。当然在流量时代,以蹭热点的方式促进销售也无可厚非,但有的出版企业却急功近利地跟风出版热门图书,加之“双减”政策出台后,为了更快地占领课外阅读市场,不少少儿科普图书内容更趋于短期拼凑、粗制滥造,甚至连基本的编校质量都不合格。当当网上的一些读者评价也非常犀利:“这套书非常失望,炒作程度大。”“不建议买,内容拼凑。”“这套书错误百出,本来给孩子读的,自己先看了一下第一本就多处错误……”在少儿图书消费中,功利性阅读一直主导着家长。“双减”之后,家长们已逐渐将选择教辅的焦虑转移向文学和科普读物。但若跟风出版不加遏制,在打击了用心做原创科普图书出版企业的同时,也会严重破坏出版生态,不利于原创图书的系列化运作,以及品牌效应的生成,更会让家长们对于原创图书的品质和品牌产生疑虑。FB02C4CF-029A-4AF0-913E-EB666A0691EC
2.编创团队人才缺乏
少儿科普图书不仅要求作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作者有儿童视角,从儿童本位出发,写出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内容。但是,目前科研人员本身科研任务繁重,往往很难再抽出时间和精力从事写作。加之少儿科普作品需要深入浅出的表达,写作能力要求高,这些原因都导致少儿科普作者资源稀缺。另外,科普图书编辑除了要有基本的编辑素养之外,也需要涉猎各个专业学科知识。为了增加少儿科普图书的可读性,“编辑作为最熟悉图书内容卖点的人,应当懂设计语言,将符合读者观感的设计要求清晰地转达给设计师;设计师不仅要懂设计,更要站在读者角度了解其购买心理。两者合力才能打造出直击读者心灵、使其乐于接受的有视觉温度的装帧”[2]。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涉猎少兒图书市场,但是拥有综合素质高、协作能力强的专业编辑团队的出版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三)机会
1.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2021年3月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科技的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双减”政策从长远来说正是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一味刷题、靠考试技巧拿高分的考生。少儿科普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基石,少儿科普图书不断升温,同国家持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密不可分。
2.国家政策对科普的大力扶持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素质建设作出系统全面规划。”[3]如果说《纲要》从宏观政策方面将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列为重点,那么上文提及的《通知》则从具体执行层面为科普资源助推“双减”指明了方向。这些政策都为原创少儿科普提供了政策支持。
3.我国在科技领域不断有领先世界的突破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有不少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例如高铁技术,5G通信技术,航天技术,深海探测技术,太阳能、风力发电技术,造桥、隧道技术以及量子通信,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我国正在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而这些领先科技也为我国原创科普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质资源和土壤。不少出版工作者也已发现这个先机,如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探月工程科学绘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揭秘高铁系列”等。这些领先科技为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内容组稿提供了优厚的资源和土壤。
(四)威胁
1.引进科普图书的实力和影响依然超过原创版
由于国外科普图书的创作起步较早,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资源,逐渐专业化、产业化。例如前文提及的当当网童书类“科普/百科”图书畅销榜前100名的引进版中,英国DK出版公司所出品图书的占比平均为19%,完美诠释了“80/20”法则。以DK为代表的一批品牌特色明显、读者口碑好的引进版科普图书和市场地位无法撼动。原创科普图书在品牌化、美誉度方面的积累任重道远。
2.数字时代,不进则退
“双减”之后,科普教育基地、科学素质类校外培训机构会进一步被规范,很多科普教育基地正在向科普研学品牌化发展,一旦进入市场化和品牌化运作,他们会推出一系列科普展览、科普展教品、科普影视、科普玩具、科普旅游、科普网络与信息等活动和产品。而科普图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且不是必需的,科普教育基地若将内容开发为AR/VR、视频等更利于传播、更新颖的形式,出版企业的竞争力势必会降低。加之,《通知》也进一步强调“教育部和中国科协组织有关专家开发研制与学校科学课程相适应的体系化配套课程资源,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向学校免费提供,为教师教学提供专业支持”。为了进一步体现教育均衡,加大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国家主导研发免费的科学课程。科普图书在内容上相对容易开发出交互性强、创意度高的数字产品,但对大多数中小出版企业来说,要实现这样的资源整合、融合出版,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这些都是暂时难以实现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根据“双减”政策下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出版的内部条件、外部因素等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出SWOT矩阵(见表2)。
根据上述矩阵分析,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序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并加以组合,发挥优势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化解威胁因素,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三、“双减”背景下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出版的发展对策
(一)坚持儿童本位,激发探索精神
随着我国少儿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童书已经在践行儿童本位说: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注重儿童的体验。但是原创少儿科普还肩负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架起科学技术与儿童生活的桥梁,并以出版物形式普及科技知识,启发科学思维,指导科学探索,让科学在体验中启蒙,使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科学文化模因的形式根植于儿童心中,为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奠定坚实基础。”[4]这个使命其实与“双减”提倡的“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谋而合,目的都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重视传统文化,融合科学人文
原创少儿科普要与引进版形成差异化,做出特色,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入手是不二选择。随着国家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以《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原创科普图书的大热,让很多出版企业看到了我国原创少儿科普的“流量密码”,因而出版业者应秉持工匠精神,将科学与人文、科学与传统文化结合,认真打磨原创品牌,将培养新时代中国学生应具备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融入出版理念中。做好科学普及的同时,又讲好了中国故事,树立了文化自信,培育既有人文情怀又有科学精神的新一代人。FB02C4CF-029A-4AF0-913E-EB666A0691EC
(三)加快人才培养,打造编创团队
当前,不少原创少儿科普还是存在重“科”轻“普”,重“读”轻“做”的问题。这与“双减”政策后要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主动学习、实践探索的目标是相悖的。因而原创少儿科普要借“双减”政策的“东风”在少儿图书市场的竞争中开创“蓝海”,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专业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依托“多年积累的老中青三代作家梯队资源,抓原创,依托安少社专业、敬业、肯钻研的编辑团队……打造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线”的思路值得业界借鉴。[5]正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李学谦所言:“虚构图书考作者,非虚构图书考编辑。”因而若想做好原创少儿科普,出版企业除了结合自身实际,潜心发掘和培养优秀的少儿科普作者外,还需要在项目的磨合中培养具有高素质和综合素养的编辑团队。
(四)深化融合出版,开发IP产业
科普图书在内容上具备融合出版的天然优势。随着VR/AR 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我国在5G应用方面的领先优势,原创少儿科普可以借助技术、通过交互设计增强用户体验,实现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如《60万米高空看中国》,不仅在内容上是主题出版与科普结合的创新之作,而且在形式上聚合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遥感卫星技术新成果,读者扫描书中AR展示页,便可在关联APP中唤醒地球,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
从畅销榜单分析来看,“少儿科普高口碑系列图书壁垒深厚,一旦获得家长和孩子认可,该IP系列图书往往可以延续多年畅销”[6]。原创少儿科普要想创造品牌效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开发IP,实现作品向周边文创、影视、動画、游戏、玩具等领域的跨界价值变现是一条有效路径。如《大中华寻宝记》融合出版项目以畅销书为基础,推出动画片、广播剧、有声书、游戏小程序等多元化衍生产品……进而实现童书IP产业链的打造。[7]融合出版以及IP产业的开发可为“双减”后的青少年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产品。
综上所述,“双减”之后,课外阅读、研学实践以及兴趣类课后服务都存在巨大的市场,少儿科普是全民科普的起点,也是助推“双减”政策落实的有效资源。出版企业应认真分析原创少儿科普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借力“双减”政策,以高质量发展的姿态开创我国原创少儿科普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张文博.落实“双减”,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N].教育导报,2021-11-13(01).
[2]谷建亚,杨嘉庚.新时代原创科普图书出版方向及其面临的新要求[J].中国出版,2021(17):64-68.
[3]本报评论员.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6-26(05).
[4]王勇安,乔子宁.从普及科学知识到播种科学文化——关于文化模因与少儿科普出版的思考[J].出版参考,2020(10):9-12.
[5]孙珏,张聪聪.面对未来未知,寻找出版市场新机会[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01-07(06).
[6]吴冬艳,王童宁.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发展趋势与前瞻——基于当当、京东童书畅销榜的分析[J].出版广角,2021(09):31-35.
[7]孙婷.中国原创少儿科普读物IP分析[D].青岛科技大学,2021.
(作者单位系鹭江出版社)FB02C4CF-029A-4AF0-913E-EB666A0691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