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缔,张晓梅,吴亚男,谭赛男,邹俏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 510515
脑卒中在我国已超过心脏病及癌症成为最常见的主要致死致残疾病,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其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该病不仅给病人家庭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病人及社会长期积极主动参与。积极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强化脑卒中健康教育力度,通过采取不同形式的干预措施加强病人防治意识,让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得到纠正和改善,从而提高病人的自我慢性病管理能力,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和降低脑卒中危害[2]。脑卒中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开展时间不长,方式也较为常规,目前住院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模式仍以基于视听工具及材料为主,通过重复次数或考核等方法增加教育强度。然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无论是课堂教学、分发健康教育材料,还是其他多媒体网络教育方法,多为被动学习,但病人年龄较大,长期记忆水平较低,极易忘记以往学习的内容[3]。基于实际经验的健康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使病人直观地感受到并发症对自身健康的危害,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糖尿病等疾病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4]。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实景体验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1 对象 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1 月在我科就诊的脑卒中病人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14 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版)[5]中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标准;②通过CT 或MRI 首次诊断为急性脑卒中;③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为0~15 分;④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⑤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听写、阅读、沟通障碍;②有精神疾病;③有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临床资料不完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首次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病人,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最开始纳入的60 例作为对照组,后来纳入的60 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6 例,女24 例;年龄47~75(62.36±14.02)岁;体质指数(BMI)为22~26(24.30±2.64)kg/m2。观察组:男38 例,女22 例;年龄48~76(63.18±13.25)岁;BMI 为23~26(25.02±2.37)kg/m2。两组脑卒中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通过向病人展示PPT 的形式对其进行集体教育,教育结束后分发相关脑卒中的图册等。重点介绍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的用药及其注意事项,脑卒中的饮食及其注意事项,脑卒中后运动禁忌及其注意事项,脑卒中预防、治疗和筛查,脑卒中后康复锻炼方案,每次宣教45~60 min,每周进行2 次。出院后随访半年。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实景体验的健康教育模式。①单肢无力症状体验:协助病人将沙袋砝码捆绑在一个踝关节和一个腕关节,每个部位捆绑一个沙袋砝码(2 kg)。引导病人直线行走12 m,体验脑卒中后单肢疲劳感。②眼部症状体验:指导病人佩戴眼镜,佩戴眼镜会出现相应部位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的症状。③感觉症状体验:第一部分主要引导病人双手佩戴一副普通的白色手套。戴上手套后,让其进行瓶盖取物的测试,目的在于让其感受神经缺失的感觉。第二部分为自主进行穿袜,而后让其在海绵垫上行走,目的在于让其感受无力感。在进行上述体验时,护理人员可与家属协助做好病人相应的防护工作,避免摔倒等不良后果的产生。④血管疾病体验:指导病人佩戴一双有弹性的厚手套,佩戴固定装置,病人移动他们的手,感觉温度和血流差别。解释和体会脑卒中导致血管弹性和收缩力下降,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的血流不畅和肢端发凉症状。研究人员依次为病人佩戴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每例病人体验每种并发症各1 次。病人体验后分享佩戴每件工具后的感受,然后教育者向病人解释每件工具的意义和脑卒中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每例病人接触体验工具后,用75%乙醇擦拭并消毒体验工具表面,防止交叉感染。每次教育45~60 min,每周2 次,出院后随访半年。
1.3 研究指标
1.3.1 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应用NIHSS 和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估病人神经功能受损情况。NIHSS 量表总分为42 分,得分越高,代表神经受损越严重。mRS 总分为0~5 分,得分越高表示残障程度越重。
1.3.2 生活能力 采用Barthel 指数(BI)评价护理前、护理后1 个月和6 个月病人的生活能力,包括排便控制、个人整理、如厕、饮食等项目,总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生存能力越强。
1.3.3 脑卒中相关知识 应用脑卒中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评估问卷[6]中的脑卒中相关知识(9 个条目)评价病人知识掌握情况。总分36 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越好。
1.3.4 负性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和抑郁程度。SAS 和SDS 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越严重。
1.3.5 健康行为达标率 包含戒烟/不吸烟、规律运动和低盐低脂饮食3 部分内容。
1.3.6 脑卒中复发率 随访并记录两组病人出院后半年内的脑卒中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定性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NIHSS、mRS 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NIHSS、mRS 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病人NIHSS、mRS 得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例数60 60 NIHSS 评分护理后6 个月7.46±2.28 6.51±1.96 2.448 0.016护理前10.48±2.35 10.59±2.78-0.234 0.815 mRS 评分护理前2.28±0.51 2.32±0.46-0.451 0.653护理后6 个月1.93±0.35 1.44±0.26 8.705<0.001
2.2 两组病人BI 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BI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BI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例数60 60护理前38.13±4.31 39.22±4.37-1.376 0.172护理后1 个月51.23±4.17 60.74±7.35-8.717<0.001护理后6 个月58.27±8.11 71.14±8.43-8.522<0.001
2.3 两组病人脑卒中相关知识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脑卒中相关知识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脑卒中相关知识得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例数60 60护理前23.97±2.46 23.74±3.02 0.457 0.648护理后6 个月26.41±2.67 30.19±3.08 7.183<0.001
2.4 两组病人SAS、SDS 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SAS、SD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SAS、SD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例数60 60 SAS 评 分SDS 评 分护理前56.38±6.42 57.12±7.83-0.566 0.572护理后6 个月49.34±7.56 42.65±5.24 5.634<0.001护理前55.67±4.83 55.23±5.71 0.456 0.649护理后6 个月50.29±5.28 44.36±6.67 5.400<0.001
2.5 两组病人健康行为达标情况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病人健康行为达标情况比较 单位:例(%)
2.6 两组病人脑卒中复发情况比较 出院后半年随访期间,对照组脑卒中复发5 例,观察组无复发病例,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面临着与西方国家相似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缺乏运动、肥胖等,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公共健康卫生的重要问题之一[7]。与首次脑卒中相比,复发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通过规范化诊疗措施和病人行为方式的改变可以预防脑卒中后80%的复发性血管事件[8]。研究显示,脑卒中后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预防措施的了解程度仍然是有限的,因此,脑卒中后病人是强化健康教育的重要人群[9]。随着医学科技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在国内开展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注重预防知识的宣教,主要体现在社区高危人群的预防、出院后病人的康复及延续性护理等,住院期间主要体现在疾病相关知识、康复等相关内容;出现了脑卒中讲堂、同伴支持教育。实景体验的健康教育模式以并发症健康教育工具的应用为主,目前并发症体验研究多局限于糖尿病病人。赵丽华等[10]研究显示,并发症体验工具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改善了病人的健康行为。因此,针对住院脑卒中病人可结合脑卒中常见症状,应用并发症实景体验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病人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健康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6 个月两组病人NIHSS、mRS、BI 及脑卒中相关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促进了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病人自我生活能力。实景体验模式让病人设身处地体验脑卒中各种并发症的感受,清楚认识到脑卒中的具体危害,重视脑卒中的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实景体验化枯燥的健康说教为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更能让病人掌握脑卒中知识,认可与接受护理人员的教育[11-12]。病人对脑卒中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明白脑卒中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可通过慢性病管理将脑卒中的危害降到最低,也缓解了其自身对于患病的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6 个月观察组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健康行为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景体验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病人建立与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善病人预后;其不仅重视病人院内的恢复,更关注病人院外健康生活行为的保持,而这也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对于降低复发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实景体验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能力,控制负性情绪,改善健康行为,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