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莹 俞志松 李 彦
1.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漳州 363000;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漳州 363000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1]。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以左心功能急性异常导致的心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输出量降低、肺循环淤血、肺水肿及与上述相关的体征。 由于急性心力衰竭起病凶险,病情变化快,一旦处理不及时极易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临床上需紧急救治处理。 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策略是常规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剂等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2]。尽管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 但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近远期并发症改善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 近年来关于川芎嗪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加。由于川芎嗪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 川芎嗪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研究也有所报道[3-4]。但目前为止,关于川芎嗪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仍缺少足够循证医学证据。 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研究川芎嗪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尤其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旨在为指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用药策略提供依据。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15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川芎嗪组(58 例)与对照组(57例)。川芎嗪组中,男44 例;年龄46~79 岁,平均(62.77±10.35)岁。 对照组中,男37 例;年龄47~81 岁,平均(63.92±9.68)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诊断均满足《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5];②均使用尼可地尔治疗。排除标准:①肾、肝等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既往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过敏;④有认知障碍的患者。 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参与研究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对照组按照《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原则进行规范治疗,给予尼可地尔(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0070,规格:12 mg),静脉注射2 mg/h,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等根据患者症状调整治疗;川芎嗪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60713,规格:每支2 ml:40 mg)治疗,80 mg/次,1 次/d。
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 后的心功能参数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 心功能参数测量如下: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收集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以及每搏输出量。 血流动力学指标参数测量如下:通过床边监护仪测量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肺循环阻力、肺动脉压以及体循环阻力。
根据《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判断患者疗效[6],具体判断标准如下:显效为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为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改善,症状基本缓解,心功能改善;无效为生命体征、症状、心功能均无好转。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川芎嗪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短于本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川芎嗪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短于对照组, 川芎嗪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组别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ml)川芎嗪组(n=58)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57)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64.04±8.03 52.79±6.55 8.268<0.001 58.21±6.75 49.96±4.84 7.565<0.001 31.26±4.67 39.03±4.59 9.037<0.001 60.35±5.66 71.87±6.73 9.977<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64.25±6.72 57.88±7.14 4.905<0.001 0.152 0.879 3.985<0.001 56.97±5.34 54.63±5.28 2.353<0.001 1.091 0.277 4.942<0.001 31.48±4.15 36.22±3.84 6.329<0.001 0.267 0.790 3.563 0.001 60.58±6.04 66.41±6.28 5.052<0.001 0.211 0.833 4.499<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川芎嗪组的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s)
注 1 mmHg=0.133 kPa
组别 中心静脉压(mmHg)肺动脉压(mmHg)肺循环阻力[(dyne·s)/cm5]体循环阻力[(dyne·s)/cm5]川芎嗪组(n=58)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57)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13.87±3.22 9.14±2.61 8.691<0.001 33.75±4.21 23.04±3.18 15.460<0.001 221.35±26.47 169.43±22.71 11.337<0.001 1568.16±316.22 1031.09±214.68 10.702<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14.13±1.97 10.98±2.05 8.365<0.001 0.521 0.603 4.208<0.001 33.88±4.56 26.76±5.35 7.647<0.001 0.159 0.874 4.523<0.001 223.67±29.38 192.54±28.64 5.728<0.001 0.445 0.657 4.789<0.001 1570.24±320.07 1293.50±284.65 4.878<0.001 0.035 0.972 5.574<0.001
由于急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7]。 急性心力衰竭大多继发于心肌损伤、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肌炎引起的心脏结构或功能急性变化。 在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后,由于心脏功能下降会导致直接导致心脏前、后负荷显著增加[8]。 因此,需要第一时间处理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症状,以提供更大的临床获益。 尽管目前以西医为主的治疗策略可改善患者症状,但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改善情况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9]。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既往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其具有心脏保护、减少心肌损伤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10-11]。近年来,川芎嗪也逐渐用于临床一线心血管患者的治疗。 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分析了川芎嗪联合尼可地尔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川芎嗪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川芎嗪具有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增加一氧化氮合成、抑制血浆内皮素-1 分泌和降低心脏负荷的作用。而尼可地尔可以扩张冠状动脉, 并通过开放钾通道和阻断细胞外钙离子流入,持续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13]。 因此,在尼可地尔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川芎嗪, 两组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多个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给予患者吸氧、硝酸甘油、利尿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效果[14-15]。 本研究采用尼可地尔作为对照。尼可地尔同样被证明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上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既往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的早期持续激活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16-17]。 而根据报道,川芎嗪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阻断半胱天冬酶激活级联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发挥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18]。 这可能是本研究中川芎嗪组患者疗效更佳的重要潜在机制,更具体的作用信号通路仍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综上所述,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