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危险因素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的影响

2022-06-20 06:02冯英秋周妮娜刘清莲金占国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5期
关键词:内耳颈动脉斑块

冯英秋 周妮娜 刘清莲 金占国

1.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142;2.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眩晕中心,北京 10014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 tional vertigo,BPPV)是与头位改变相关的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常伴有特征性位置性眼震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BPPV 在老年眩晕患者中较为普遍, 近年来老年眩晕疾病中BPPV 占比可达30%以上[1]。 心血管危险相关因素(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CVRFs)是诸多老年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或重要诱因,有报道显示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对不同年龄段人群BPPV 发病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2-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粥样斑块是临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两个重要指标,常间接用来反映CVRFs 对全身动脉器官的损害程度[4]。 本研究拟通过分析34 例BPPV 老年患者和34 例正常体检老年人的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探讨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对老年人BPPV 发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的34 例BPPV 老年患者(≥60 岁)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的试验组年龄、性别相匹配,到健康体检科参加健康体检无BPPV 病史的34 例老年人(≥60 岁)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患者主诉在头位改变时出现反复发作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持续时间≤1 min)眩晕或头晕;②通过变位试验、Dix-Hallpike 试验和滚转试验诱发并记录到特征性位置性眼震的老年患者。 排除标准:①继发于其他内耳疾病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突发性耳聋和半规管瘫等;②由物理性因素损伤耳石器导致的位置性眩晕,如头颈部的手术史和肿瘤占位等;③中枢性、心因性和体位性眩晕或头晕。本研究经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01807003 号),入选研究对象和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信息采集 分别对两组的性别、年龄、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等信息进行采集。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包括7 个CVRFs 指标, 即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糖水平、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2 个颈动脉超声诊断指标(IMT 和粥样斑块)。 CVRFs 评定参照中华医学会各学科分会发布的高血压、2 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5-7]。判断标准分别为,①高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 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1 mmHg=0.133 kPa);②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③血脂异常:TC≥5.18 mmol/L、TG≥1.7 mmol/L、LDL-C≥3.37 mmol/L 或HDL-C≤1.04 mmol/L;④肥胖:BMI≥25 kg/m2。 为了更好地反映CVRFs 叠加对BPPV 的影响, 将各危险因素随机组合,按照组合数量进行划分,0 个危险因素为正常,1 个为低危,2~3 个为中危,≥4 个为高危。

1.2.2 影像学资料 采用荷兰Philips 公司的IU-22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8 例受试老年人的颈动脉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IMT 和粥样斑块。其中,IMT 的量化数值取自两侧颈动脉较小值,IMT≤0.1 cm 为正常,0.1 cm<IMT<0.13 cm 为轻度增厚,IMT≥0.13 cm 为重度增厚[8];单侧或双侧颈动脉显示粥样斑块阳性均记为粥样斑块形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性别、年龄及CVRFs 指标的比较

根据本研究CVRFs 的评定标准,BPPV 组和对照组中CVRFs 异常者分别为30 例和27 例,其中,BPPV 组中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肥胖者分别为19 例(55.88%)、9 例(26.47%)、21 例(61.76%)和10例(29.41%);对照组为13 例(38.24%)、7 例(20.59%)、23 例(67.65%)和9 例(26.47%)。两组的性别、年龄及7 个CVRFs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性别、年龄及CVRFs 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性别、年龄及CVRFs 指标的比较(±s)

注 CVRFs:心血管危险相关因素;BMI:体重指数;TC: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组别 性别(男/女,例)年龄(岁)BMI(kg/m2)高血压[n(%)]高血糖[n(%)]TC(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BPPV 组(n=34)对照组(n=34)11/23 11/23 69.85±8.37 69.85±7.11 23.78±2.62 23.21±2.75 19(55.88)13(38.24)9(26.47)7(20.59)4.57±2.62 4.19±0.85 1.41±0.51 1.52±0.56 3.01±0.79 2.89±0.70 1.36±0.27 1.38±0.27

2.2 两组危险因素程度的比较

两组危险因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危险因素程度的比较

2.3 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比较

两组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PV 组颈动脉IMT 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分析CVRFs 及其相关预测方法对老年人BPPV 的影响,CVRFs 及其相关因素对老年人多种疾病产生不利影响,不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也会叠加一些其他疾病,如认知障碍、慢性肾病、急性休克和内耳疾病等[9-11]。 本研究以一对一的模式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BPPV 患者与非BPPV 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 尽可能避免潜在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存在CVRFs 的危险因素,但两组性别、年龄及7 个CVRFs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有些报道但认为BPPV 与CVRFs之间存在相关性[12-13],但本研究与Singh 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 该研究对三个不同中心628 例全年龄段BPPV 患者和非病例对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血压、血糖、血脂和BMI 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Cao 等[12-13]研究显示,高血压和高血脂与BPPV的季节性发病趋势具有一致性而非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危险因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VRFs 并不是老年人BPPV 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了更加深入分析CVRFs 异常造成的血管形态异常对BPPV 组患者发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临床上可反映CVRFs 对全身动脉损害程度的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检测,分析IMT、粥样斑块与BPPV 发病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BPPV 组患者随颈动脉IMT严重程度增加,分布呈现递增趋势,而对照组中呈非趋势性分布,BPPV 组颈动脉IMT 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颈动脉IMT与老年人BPPV 发病具有一定的关联,颈动脉IMT 可作为老年人BPPV 发病的有效预警指标[1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与IMT 和斑块具有显著相关性[4,16]。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断,BPPV 发病的多为具有CVRFs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早期仅引起颈动脉IMT 异常,而没有进行口服药物或其他防治措施,故导致BPPV 的发生。

关于BPPV 反复发作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合并症[17],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血脂水平异常变化,血液中部分酶的活性增强,并在终末微循环中进行扩散,诱导氧自由基的产生和炎症细胞的聚集,导致终末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引起内耳终末微循环障碍,前庭器官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耳石的生成及代谢平衡被破坏,脱落耳石过量,从而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生[18-19]。在动物实验研究中,高血糖模型小鼠的椭圆囊和球囊结缔组织中发现了过量的溶酶体和脂滴,小鼠的内耳器官发现毛细胞退化及前庭蜗神经脱髓鞘病变,这对内耳器官的终末微循环及外周神经均有一定的影响,并可能影响内耳淋巴液的内环境,进而破坏耳石的异常脱落及溶解吸收的稳态[13,20],因此糖耐量异常也可能是产生BPPV 的另一危险因素。 尽管耳石异常脱落随内淋巴液进入半规管并导致重力平面上头位改变诱发眩晕是国内外学者们公认的BPPV的病理机制,但是耳石异常脱落的原因并未明确。 上述研究仅说明CVRFs 可能是引起老年人BPPV 发生机制其中潜在趋势,另外老年人BPPV 发病率较年轻人高,CVRFs 对内耳微循环、 内耳淋巴液及耳石代谢产生影响,但仅能作为预测指标。 而存在CVRFs 未进行有效防控,即出现颈动脉IMT 增厚而无相应治疗从而导致BPPV 的发生也证明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CVRFs 并非老年性BPPV 发病的危险因素,颈动脉IMT 可作为老年性BPPV 风险评估和干预的参考指标。 在后续的研究中,需不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 并对存在CVRFs 患者采取早期防控措施是否为引起BPPV 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明确早期有效防控对存在CVRFs 患者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
内耳颈动脉斑块
MRI内耳水成像对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指导价值分析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恐龙内耳的秘密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3.0TMRI在内耳成像及内耳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