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北京电影学院,北京 100088)
电影教育起源于电影业发展的客观需要。20世纪20年代,国产电影事业勃兴,“吾国电影事业,大有一日千里之势”,各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据统计,1926年仅上海一地有电影公司三四十家,各电影公司竞争激烈,急需大量电影人才尤其是电影演员。随着电影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提升,作为职业的吸引力增加,众多男女青年和社会人士纷纷“以一显身银幕上为快”,电影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投身电影界的重要途径。20世纪20年代也是我国电影教育的萌芽时期,继1922年3月明星影片公司创办并附设明星影戏学校后,各电影公司或私人创办的电影学校层出不穷。然而,早期“电影学校”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研究电影艺术、造就人才的不少,而以办学为名行骗、敛财的也不在少数。据1927年1月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当时有电影学校近20家,这些电影学校少数由私人创办,或大多附设于影片公司内,组织不健全,“教师缺少经验,课程又不能完美,焉能有成”,因此,早期电影学校的生命周期普遍不长,最多仅持续数年。
贝兰女士(Miss Naomi Bailey,生活中称Mrs.Booth,又译“蓓蕾女士”“佩兰女士”“白丽女士”等)自1923年冬来华,至1926年2月在上海去世,在我国活动前后仅有不到三年时间。贝兰女士在我国的主要电影活动包括创办贝兰电影传习所、主持“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和筹办中美电影公司,其中,“贝兰电影传习所”是贝兰女士于1924年6月在上海私人创办的一所电影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宗旨突出,这也是目前已知的外国人在中国设立最早的电影学校,为我国早期电影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人们对于这所早期电影学校的认识极为有限,目前,学界一般从《中华影业年鉴》之说,误认为“贝兰电影传习所”和“美亚电影传习所”是两所不同的电影学校,而有关贝兰女士在华的主要经历、具体办学情形及其对于我国早期电影业发展的贡献等研究多付阙如。由于对基本史实及发展线索缺乏梳理,细致深入的分析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同时,对于贝兰女士创设贝兰电影传习所、筹办中美电影公司和中美电影研究社等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缺乏论述。加强对于这一个案的研究,对于探索我国电影教育的早期发展状态、还原中美两国电影交流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据笔者考证,美国贝兰女士的英文全名为Naomi Sutherland Bailey,1893年9月生于美国纽约洛克波特(Lockport),16岁投身银幕从事戏剧行业。贝兰女士早年在美国纽约百老汇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与纽约和美国东部海岸的众多小型戏剧公司合作,具有多年戏剧训练和丰富的制作成就,来华前已经成为当时美国最优秀的独幕剧(one-act plays)导演之一。贝兰女士是美国戏剧公司“Washington Square Players”的创办者之一(“Theatre Guild”的前身),在“Bandbox Players”“Caravan Players”等多家公司从事戏剧导演和表演工作,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她发明过很多独特的灯光及舞台效果,曾经一度被认为属于大胆的“未来派”(futuristic)艺术,这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后来在百老汇和银幕上被普遍运用。1917年,贝兰女士到美国好莱坞从事电影工作,与多位好莱坞著名导演交往密切,曾经参演美国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自导自演的滑稽短片《快乐的一天》(’),该片于1919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贝兰女士在其中饰演游船乘客(boat passenger)之一。
图1 贝兰女士(Miss Naomi Bailey,1893—1926)
贝兰女士富有人格魅力,交际广泛,毕生从事戏剧和电影工作,具有深厚的戏剧表演、导演功底,以及美国好莱坞的从业经验,与好莱坞著名导演交往密切,这些都无疑是贝兰女士来华进行电影活动最好的“噱头”。事实也证明,贝兰女士的早年经历和个人特质为她后来创办电影学校和筹办电影公司等活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20世纪20年代,外国人在我国上海创办的电影学校主要有“贝兰电影传习所”和同时期稍晚的“奧斯曲莱影片公司中西影戏学校”(Astra Film School,又译“阿斯特拉电影学校”)两所。贝兰女士来华时,我国电影艺术正处于萌芽时期,各电影公司急需电影演员,“电影演员为目下各家电影公司所急需,唯缺乏真正之电影艺术演员,以其未曾受过真艺术也”,贝兰电影传习所时时以“电影艺术”为号召,“足下有表演电影之面容,更无论何人均有为电影明星之希望,美亚电影传习所为教授真正电影艺术之所”,后期的广告用语有时更自称为“中国唯一之电影艺术专门学校”。奧斯曲莱影片公司中西影戏学校是一所以电影美术为主的电影学校,为招徕学员,招生广告体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影戏美术专家岁入极丰,远非他种职业可比”,这所电影学校开设音乐、舞蹈唱歌、化装及演艺、装潢布景服饰等课程。
1923年冬,贝兰女士“奉美国高尔温电影公司之命,来华调查中国电影事业”,在美国富商C.H.Getts(G君)的支持下,计划在上海摄制影片。因摄制影片需要大量演员,1924年6月,贝兰女士在上海福煦路221号洋房创办“贝兰电影传习所”(迁址后改称“美亚电影传习所”,又译“美亚影戏学校”“美美电影传习所”“美华电影传习所”“美华电影学校”等,早期外文翻译不统一,都从英文名“The American Oriental School of Acting”翻译而来,以下统称“贝兰电影传习所”),招收男女学员,“教以种种电影学术,务使于最短时间内卒业,以便实行摄演其已编排之剧本”,聘请著名小说家张舍我担任该校编剧及说明事务。
自1924年6月10日起,贝兰电影传习所在《申报》《新闻报》连日刊登招生广告,“以教授电影学术,于最短时间内养成演员摄演影片为目的”。贝兰女士以“美国电影明星”“美国好莱坞导演名家”为名进行广告宣传,对于当时希望跨入电影界的广大社会人士具有极强的号召力。贝兰女士认为人人有天赋、人人可通过培养成为演员,为便于招收学员,贝兰电影传习所对学员的性别、年龄和学历等均无特殊要求,凡是“有志电影事业者”,不限男女均可报名,学员报名缴费后即可上课。贝兰电影传习所于1924年6月17日晚8时正式开始授课,“来学者颇形踊跃,大都为热心艺术、受有教育之少年与大家闺秀,现因原有所址不敷学生上课及实习之用”,租赁九江路14号大陆报馆二楼写字室一间,1924年6月25日迁至新址上课。因条件限制,“本所不备膳宿”。贝兰电影传习所迁址后扩大招生规模,继续招收男女学员,除原有班级外,添设“跳舞班”。后来因学员日众、班数增多,1925年3月,跳舞班另聘欧洲跳舞名家山桑夫人(Mrs.Sandor)教授各种新式步法。
早期由外国人创办的电影学校,对学员的外语水平有一定要求。贝兰电影传习所教学语言“中英语并用”,“美人指导,华语表演”,奧斯曲莱影片公司中西影戏学校“英法及中国言语均可通用”。早期电影学校为尽快造就电影人才,都属于短期职业培训性质,学习期限长短不一,一般持续数星期至数月不等。贝兰电影传习所的课程分为初级课程(minor course,五星期)、高级课程(major course,五星期)和毕业课程(graduation course,六个月),“以切实为宗旨,数月可成全材”。贝兰电影传习所的授课时间灵活,且多在晚间授课,尽可能满足社会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为吸纳学员,收费较为低廉,例如1925年2月登报招收学员,“选取新年特别班学生一百名,学费四星期收大洋五元”。
我国早期国产影片带有浓厚的文明戏色彩,电影演员多由京剧或文明新剧演员担任,演员表演、服装和布景等未完全脱离文明新剧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电影艺术逐渐摆脱“文明戏化”的窠臼,社会对于新剧演员担任电影演员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新剧重做作,电影则纯属内心表演”,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下,我国国人“始知影戏中有所谓导演,有所谓化妆术,更有所谓内心表演、摄影巧技等,不禁如大梦初觉,顿悟影戏乃为一种有组织的艺术”。贝兰电影传习所是贝兰女士在上海私人创办和管理的电影学校,她为这所电影学校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贝兰电影传习所的办学活动在当时取得成功,“一时闻名,求学者数百人”。贝兰电影传习所也是当时上海乃至国内最早系统训练银幕技巧和职业化装术的电影学校之一,以培养专业的电影演员为主要目标,所开设的课程包括理论与实习两部分。“该校分初高二级,男女兼收,五星期毕业,学费初级拾元,高级廿(二十)元。初级科目分五种:一电影表演原理、二面部表演术、三纯正的与编奇的个性描写法、四电影编制法、五摄影机前之实地表演。高级科目同上,唯较深而详尽,授课时间亦多,初级所学都电影要旨,高级加设电影机械学,分一摄演术、二布景术、三影片说明与接片、四导演术等四种。”贝兰女士在美国戏剧、电影领域从业多年,尤为擅长面部表演,贝兰电影传习所开设的课程虽以电影表演为主,电影导演、摄影等亦有涉及;研究与实习并重,重视电影技术,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已具现代电影学校的雏形。
为扩大贝兰电影传习所的社会影响力,吸纳更多学员,同时为即将成立的“中美电影公司”物色演员,1924年9月,贝兰女士与邻近的《大陆报》()在国内首次发起“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Screen Beauty Contest,又译“银幕竞赛团”“电影演员照片竞赛会”),“为吾国电影界之创举,不论电影演员或非演员,均可加入”,比1924年12月《民国日报》发起的“电影演员比赛会”更早,在当时我国电影界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这项“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由贝兰女士主持评定,仅针对中国男性和女性,主要依据参赛者的照片进行评判,“择其面貌美丽、姿势优美者,每星期各选出二张,一男一女,登于《大陆报》之插画上,并在维多利亚戏院制成幻灯照片,映于观众之前,作为名誉奖,此为初选;再一季或半年后,举行总选,由初选中择出最优者三男三女,并分等列,第一等(一男一女)得在中美电影公司充重要角色,并在美亚电影传习所高级免费学习六月,第二等得在美亚电影所读高级五星期免费学习,第三等为初级免费学习五星期”。比赛自1924年9月底开始持续数月,安排缜密细致,目的是为制作国产影片评选出理想的电影演员。1925年2月,“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最终选举李曼丽(Miss Mary Lane)为女性冠军,她求学之时起便立志成为电影明星,贝兰女士评价她“拥有真正的银幕素质(possesses real screen qualities)”;男性冠军William Hsu(中文姓名不详),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他对于电影表演有浓厚兴趣,被认为“有成为出色演员的可能(has the possibilities of an excellent actor)”。
图2 “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参赛券[22]
贝兰女士对于电影艺术始终坚持高标准,对待贝兰电影传习所的学员极有耐心,热心帮助学员寻找适合的角色,“自该电影传习所创立以来,中国电影人材,由贝兰女士之训导而成者,已属不少”。贝兰女士通过招生广告招募,或通过“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选拔的若干学员,经过贝兰电影传习所的培养,后来成为我国早期电影界最优秀的电影明星,如黎明晖、朱飞、杨爱立和李曼丽等。经常有出色的学员被各大影片公司选中而担任重要角色,例如高级班学员黎明晖被大中华影片公司聘请主演影片《战功》,朱飞参加“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并获选进入贝兰电影传习所高级班学习一个月,“既从美国贝兰女士游,艺益精进”,进入英美烟公司影片部拍摄《一块钱》《三奇符》,后来主演明星影片公司《空谷兰》《梅花落》《白云塔》等影片,善于面部表演,成为无声电影时代炙手可热的“首席小生”。“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冠军李曼丽“为美国影戏明星贝兰女士之高足,操英语甚流利,尤善舞蹈”,因主演英美烟公司影片部《柳碟缘》《情天终补》得名,擅长演唱京剧《虹霓关》《玉堂春》和表演歌舞而轰动一时,“盖其悲哀之表演,实足与名重一时之王汉伦争雄于中国电影界也”。
图3 “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冠军
1923年冬,明星影片公司因影片《孤儿救祖记》公映大获盈利而转危为安、根基巩固,国内电影界自此进入摄制长故事片的阶段,“国人对于影戏事业之观念由此遂达于狂热时代”,各影片公司纷纷成立,扩充招股。1924年11月,上海富商陈琴荪、邵树基等人发起组织“美心电影公司”,附设“美心电影研究会”,“即系该公司之特约演员,且曾受美亚传习所贝兰女士之教授者”。1924年下半年,英美烟公司影片部开始拍摄“中国影片”,摄影、导演均由美国人詹森(William H.Jansen)担任,从贝兰电影传习所物色演员杨爱立、李曼丽等人,拍摄《一块钱》《神僧》等故事片,贝兰女士担任英美烟公司影片部的制片人。
贝兰女士积极创办电影学校并取得一定实绩,因主持“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获得社会关注,1924年10月,贝兰女士与张舍我、C.H.Getts(G君)等人筹备组织“中美电影公司”(Oriental Films,又称“中美电影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美华影片有限公司”),“已将就绪,并向法国定购摄影机一架”。中美电影公司附设“中美电影研究社”,以提倡电影事业、造就演员人才为宗旨,先后两次征求男女社员,“特聘游美返沪、富有电影学识者指导面部表演暨一切电影艺术,成绩颇有可观”。中美电影公司积极“筹备试行摄片”,然而该公司在“未得实在成绩”之前,招收股份极为谨慎,仅组织社员专心研究剧本,这与当时国内电影界盲目投机、因陋就简之风形成鲜明对比。
图4 美华影片有限公司(1) 参见:Oriental Films,出自The North-China Desk Hong List(《字林报行名簿》),上海字林西报1926年版,第293页。
1925年春,中美电影公司获得怀德夫妇斥巨资赞助,在美国注册立案,“专以制造‘中国的’影片、发扬中国文化暨经理欧美著名影片公司出产品为宗旨”。中美电影公司计划摄制影片《西太后》,“借以表扬中国之文明艺术”,德龄公主现身银幕扮演“西太后”一角,兼美术顾问与副导演,贝兰女士为总导演,张舍我任副导演,“不幸五卅案起,百务停顿,美华之进行遂受一极大打击,荏苒数月,损失綦巨。顾怀德等犹不以为意,进行益力,已而布置略备”,中美电影公司在国内公开招收华股,贝兰女士亦积极参与怀德夫妇的电影项目,1926年2月2日,贝兰女士突然因感染天花在隔离医院(Isolation Hospital,又称“工部局医院”)去世,“于是股东观望,怀德、G君、舍我等亦无复有以前之勇气,于是哄传一时之美华电影公司,遂以解散闻矣”。
20世纪20年代,国产电影事业勃兴,电影艺术逐渐脱离戏剧传统的影响而独立发展,“舆论界都以银幕与新剧不能合作”,“导演上则多效尤欧美名导演家之杰作,利用深刻的表情与一种小动作,较以前出品有天壤之别”。20世纪20年代是无声影片繁荣兴盛的时代,无声电影主要是视觉的艺术,表演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表情动作是传递情感最为重要的手段,而具有纯熟的银幕技巧和唱歌、跳舞功底的电影演员无疑会受到欢迎,贝兰女士来华后的电影活动,尤其是贝兰电影传习所的办学活动,探索电影表演的特殊规律和独特表现形式,为电影演员的专业化培养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美国贝兰女士是中美两国在戏剧、电影领域早期交流的典范,她来华的理想是为美国电影市场制作具有东方特色的古装影片,希望在电影创作中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故事。为此她准备了若干剧本,计划摄制当时国内电影界流行的古装影片。尽管贝兰女士组织中美电影公司、摄制古装影片的目标最终没有实现,然而她在电影教育领域开启了中美两国早期交流的新篇章。20世纪20年代,贝兰女士将美国戏剧界和好莱坞的从业经验引入我国,运用她多年在戏剧、电影领域的丰富从业经验开展办学活动,她在上海私人创办和管理的贝兰电影传习所是第一所外国人在我国创立的电影学校,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已具现代电影学校的雏形。此外,贝兰女士还主持我国电影史上首次“电影演员美丽比赛会”,选拔和培养了若干我国电影界早期的电影明星,为我国早期电影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