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吉林长春 130021
三级量化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制订不同层级的量化指标,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每个过程进行评价,从而为把控护理质量提供确实有效的理论依据[1]。 眼病专科中的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心理焦虑,常伴并发症等特点,同时护理工作操作难度大,风险事件发生率高,患者极易与护理人员产生摩擦和医疗纠纷,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和防风险性要求[2-3]。如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减少和避免护理中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就成为了该次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该院眼科7 名护士,观察两种护理管理模式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眼病专科7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7 名护士在研究持续期间并无岗位人员的变动,均为女性,年龄28~49 岁,平均(34.39±5.04)岁。所有护士对研究内容知晓,并且签订了同意书,研究内容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患者12 例,男7 例,女5 例;年龄38~72 岁,平均(55.1±4.3)岁。 观察组患者12 例,男6 例,女6 例;年龄39~73 岁,平均(56.2±5.1)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采取岗位责任制的管理。 根据功能任务、医院相关规定和护理服务工作量,将护士按岗位进行管理,实施岗位管理考核办法,护理岗位科学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岗,按照岗位的需求聘用、竞聘上岗,建立激励性的护理岗位用人机制,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三级量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成立三级量化护理管理小组:组内成员为专业技术能力强,理论知识坚实,技能操作娴熟,工作资历深的护理人员。组内任职根据职称分配,如副主任护士担任组长,小组内成员负责对三级量化护理管理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根据问题导向明确管理目标,解决问题,落实职责,完成目标。
(2)规范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制度:常规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与实际护理工作存在很大出入,形式上由单一模拟培训向多元护理实践转变,内容上在三级量化护理管理小组的集体商议下,制订和补充更为详细的护理专业技能要求和技能操作规范,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专业技能,更好实现从培训到入职的无缝衔接,这不仅减少了新入职护士入职前未能充分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也能减少由于岗前培训不到位导致的实际护理中出现各种风险。
(3)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从两方面入手:①精神文明风貌:制定仪容仪表规范,上岗前由三级量化护理管理小组随机抽查着装是否合乎规范,良好的仪容仪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还能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精神风貌,为工作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②专业技能:在影响护理满意度的诸多因素,最为重要的就是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是否达到了专业水平。为了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对医疗服务的要求,科室定期举行全员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的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内容由小组内成员根据实际需要和全国护士考试大纲结合出题,确保考题贴合实际。 同时采用考核与奖金挂钩的激励制度,促进护理人员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4)规范科室管理制度:眼科相比于其他科室,很多护理操作都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专业性和风险性都高于其他科室,所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一定要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医嘱,病情,床号等内容,严格遵守护理流程,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5)做好科室质量控制管理:三级量化护理管理小组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护理管理方案。在进行护理工作前,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工作,例如若因眼科疾病导致视物模糊,患者自理能力的显著下降,会导致在日常生活中如上厕所,上下楼梯等极易发生跌倒等风险事故。护理人员应当及时为其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和健康知识宣讲,避免患者遭受意外伤害。
(1)护理质量由护理管理小组定期对研究对象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①专业水平考核是指护士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包括输液,抽血等基本操作情况。 ②知识水平考核是指护士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向其讲授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全面认识,消除其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③技能操作考核是指研究对象定期参与护理管理小组举办的技能操作考核,技能操作内容均与眼科护理操作相一致, 旨在提升护士的技能操作熟练度。 专科护理体现在眼科的专业护理技能中。 参与研究的护士均在研究结束前一个月进行护理培训考核,考核成绩计入研究数据。以上每项指标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者表明相应护理质量指标越优秀[4-7]。
(2)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该院眼科自制的调查问卷系统, 对研究对象护理的24 名患者采取线上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填写时注意不得干预患者的自主选择,确保调查问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 分,其中90~100 分为非常满意,60~89 分为满意,小于60 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9-10]。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专业水平考核评分、知识水平考核评分、专业技能操作考核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0、-6.901、-5.668,P<0.001)。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专业水平考核、知识水平考核、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专业水平考核、知识水平考核、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s),分]
?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8.33%低于观察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6,P=0.012),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是从事研究出现在视觉系统,主要研究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发生的疾病的学科。眼科研究的重点包括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视光学,视神经病变及青光,白内障等多种眼科疾病。一般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膜炎、干眼症、弱视、散光、交感性眼炎、沙眼、夜盲症、失明、中心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等。
研究三级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能够给眼科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开拓新的思维和实践方法[11-13]。 三级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凸显了成立三级量化护理管理小组优势,小组内成员均为科室内带头人,选用资历深厚、经验丰富、技能娴熟,基础扎实的带头人可以为后续开展对研究对象的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提供权威的基础,还能在应用三级量化护理管理模式中与研究对象构建一种类似于师生的关系, 指导研究对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各方面护理能力,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和落实管理模式提供更好的人员基础;规范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稳步提升,以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且与实际护理匹配程度较低的岗前培训制度会导致新入职护士思维和操作逐步僵化,教条化,当实际护理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处理[14-17]。这既与建立岗前培训的初衷相违背,也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因此需要积极推进和规范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制度,做到新入职护士经过培训即可成为科室护理的中坚力量;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包含专业护理技能和精神风貌两方面,前者需要制订更为详实的护理操作规范和工作要求,做到每一步护理操作均有规范指导。后者则需要从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谈吐举止着手。做到制服干净整洁,服务态度和蔼可亲,进一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尽可能讲解清楚护理的操作过程,操作目的,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沟通交流,避免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规范科室管理制度: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护理人员是否严格遵守工作规范和要求将与绩效奖金挂钩,正向激励护理人员提升自我能力;做好科室质量控制管理。 三级量化护理管理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建立不同层级的评价指标,能够有效提高眼科护理的质量。通过三级量化护理管理小组成员不断制订眼科护理工作规范,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有助于落实相关护理管理措施。实施三级量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对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专业水平考核、知识水平考核、 技能操作水平考核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P<0.05),这一结果与冯彩英[18]的观察组满意度98.6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0.12%(P<0.05), 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三级量化护理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大幅提升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