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恒
摘要: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同时预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策略研究
前言
所谓“课前预习”,是指在新课开始前,根据特定的学习需要,对新知识进行预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改变学生对老师的过分依赖,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
课前预习是在课堂前进行引导的一种活动。在课前进行一定的预习,使学生能够在现有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作者的信息、写作背景、文章的内涵有较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较全面的信息,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在课前进行一定的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在预习阶段,学生会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资料,以充实自己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的意识
只有在充分了解了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才能把预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才能体会到在课前做好预习的重要。这要求老师们的细心策划,父母的充分合作。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老师在讲授之前就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同学都觉得这是在浪费他们的宝贵的业余时间。面对这样的状况,老师们可以改变教学方法,不再反复强调纯粹的理论,而是要用实际的实践来让学生体会到。例如,请两位语文能力较强的同学来做课文的解释。让他们有一个人一节课之前不预习,一节课之前要充分预习,让同学们亲眼看到他们的表演。最后,老师作一个总结,指出在课前提前预习的重要意义,使同学们能够在课前充分地预习,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父母,要做一个好的引导和监督人,在家中要经常提醒孩子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并在需要的时候协助孩子做好准备。我认为,在老师和父母的悉心指导下,他们会逐步认识到预习的重要,并且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好的预习习惯。
(二)精心设计预习方案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学生在预习时难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向,所以必须要老师细心地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學习目的,在充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精心制定预习计划,以达到提高学生预习水平的目的。
比如,我们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时候,它就是一篇关于伟大父爱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话方式描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儿子从父亲那里汲取的力量,用自己独特的笔法,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在课文预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一是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第一次阅读时,让同学们能从这篇文章中找出一些新的单词。第二个阶段要求学生注意父子的对话,通过对话来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情绪。第三个步骤是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文本的资料。
(三)重视预习方法的传授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相应的预习课程。同时,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教科书中的文章作为例子,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预习的效果。
比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就可以看到,这是一组以鲁迅为题材的文章。然而,在《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四篇文章中,鲁迅先生的作品仅《少年闰土》一篇,其他三篇则是以鲁迅为题材的文章。所以,在预习第五单元时,老师要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作品的风格、追求的方向等等。在预习部分,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具体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能让同学们对预习的方式有所了解,也就是对作者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四)分层次传授预习方法
在预习阶段,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老师要教授不同的预习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此,老师们要制定出符合本年级的教学计划,如果采用了统一的教学计划,将会使得存在差异的学生难以接受。
比如,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门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能够流畅地阅读课文,并在课前预习中找到新词语,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认识。而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老师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预习能力,不但要让学生能流畅地朗读,还要能找到自己喜爱的片段来背诵,从而真正去认识北京。
(五)多方式预习,趣味学习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灵活转换教学方法,做到寓学于乐。课前的预习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去啃书,或是完成一些主题。老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来接近自然、细心地观察一株植物,并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还可以号召周围的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一场知识竞赛,谁赢了就有奖励,这肯定会让他们很感兴趣。总之,我们不能把预习当成一种习惯,或者是一种娱乐,依我看,这种课前的预习是有效且非常必要的。
(六)合作预习,分享收获
在课堂上学会如何进行交流和讨论,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该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我们可以将一堂课划分为几个单元,让他们一起进行预习。在团队里,他们可以自由地交换自己的观点,并一起解决一个困难。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习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从而实现预习的附加效应。
结语
通过课前预习,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课前预习,合理、科学地指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在小学语文预习中的引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学习的有效方式传授给学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小学语文预习中,要做好预习前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去,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永冈.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力:对提高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2014(26):145.
[2]崔恩东.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及改进策略[J].吉林教育,201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