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宪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生的重要课程,也是未来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提高目前的数学学习效果,许多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兴趣爱好,将游戏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从而在游戏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相关的特征。文章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活动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游戏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总体学习状态,分析他们的实际需要,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制定相应的游戏活动计划,通过对他们的反馈来改进和优化后续的教学活动。
一、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的运用能够较大程度地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趣味性,符合学生当前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征,借助多元化的游戏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
(二)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融入游戏活动,能够将学生从略显枯燥、压抑的课堂氛围中“解放”出来,跟着教师的思路完成一系列游戏活动,在游戏中逐渐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整体的活动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只是起着辅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曾经掌握的学科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能够得到有效的整合,并应用于课堂游戏中,这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其创造力。
二、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一)制作类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综合以往各项研究,多数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制作类游戏,以动手操作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数学教材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利用其身边的资源来辅助学科学习,比如瓶盖、木棒、白纸、树叶、石子等。且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自主,让其能够通过独立探究来制作游戏,如此在掌握对应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强化对其的认知,利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即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废弃的纸张、小剪刀等,然后设计游戏活动。首先,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活动,针对教师来说,要求其能够在网上搜集关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等,将图片编辑为一个简短的视频。针对学生来说,要求其能够通读教材,对各种多边形有基本的了解,为后续的游戏活动奠定基础;其次,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小组来共同完成游戏,小组在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学情与兴趣等方面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再次,在课堂进行环节,教师通过暂停的方式,一一显示对应的多边形,让学生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记忆播放的多边形有哪些,这个环节所有的学生都可参与;然后,要求各个小组能够以废纸为材料剪出系列多边形,比拼各个小组的多边形数量以及正确性,在各个小组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机制;最后,教师可对在游戏中获胜的小组给予必要的夸奖与小礼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游戏参与积极性,并与后续一系列游戏的展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游戏为基础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正方形与长方形同属于四边形,其有何异同之处?怎么判断?”以此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掌握多边形知识的同时,拓展其思维空间,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感官类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游戏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能够较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在感官逐渐增强时,学生的思维模式就会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与优化。据此,教师需紧抓该项特点,在游戏活动中设计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感官小游戏,借助口、手、耳、鼻、眼等器官的参与,协助学生增强抽象思维,逐渐具备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其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记忆。
例如,在进行《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时,即可导入对应的感官类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该项略显抽象的知识。比如,可将该游戏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为学生布置对应的任务:“根据自身生活经验,选择游戏对象,绘制对应的折线统计图”。如此有利于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并学会用生活常识解决数学问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例如,有的学生会在网上搜集环境变化绘制折线图,以此来感受世界各个地区环境的变化趋势,让其能够更好地爱护环境,也有学生会选择记录每天的天气来感知温度变化,亦有学生会选择“摸球游戏”,记录双色球“6+1”彩票的中奖概率来制作折线统计图。以此来明确,虽然中奖概率确实存在,但是整体的折线趋势维持在较低水平,如此能够避免其本身陷入彩票“骗局”,对于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该游戏模式不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够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式提升其本身的感官感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其更好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更好地去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三)角色扮演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角色扮演游戏不同于其他游戏的关键点是其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以沉浸式的游戏让表演的学生与观看的学生获得全新的体验,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且利于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并让学生正确认知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学会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来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例如,在《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即可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并能够正确的使用人民币。可设计主题“今日我当家”,游戏场景则布置为校园小超市,挑选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收银员、顾客等角色,准备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分配给收营员与顾客,在顾客挑选准备好的东西去结账时,其他学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与纠错作用,比如,扮演顾客的学生买了一个15元的杯子,若是其拿出50元结账,其他学生即可做出提醒,表示用一张20元或者一张10元和一张5元即可。如此在简单的场景与对话中,让所有的学生都产生参与感,一起认识与使用人民幣,这让学生掌握了本节知识之后,还能提升其运算能力、思考能力等,让其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探讨了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数学教师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从而在后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游戏活动的开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学习效率,让其更好地理解数学抽象知识。还需注意的是,游戏活动的融入与应用,应综合教材知识进行,脱离或者偏离了教材的游戏活动,教学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
[1]曾昌辉.核心素养给予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新的启发[J].数学教学通讯,2021(16):83-84.
[2]韩清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