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思考

2022-06-17 01:11林霄
成功营销 2022年4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摘要: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维持商业银行的良好经营状况,可以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性,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会出现较多不良资产,不仅会对自身的正常运转造成限制,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不良资产风险,实现对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相关概念加以介绍,提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因素,探索商业銀行不良资产风险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到关键时期,如何在经济建设中保障银行业的稳定发展,充分发挥银行的支撑作用,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良资产的出现,是限制商业银行高效运转的主要原因,加大了经营发展的风险,容易出现烂账和呆账等状况,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导致其综合竞争力受到影响。在传统工作体系下,对于不良资产的认知程度不高,而且缺乏完善的应对机制,导致不良资产的风险不断升高,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为了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商业银行必须以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为重点,构建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可靠条件。

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述

不良资产的概念具有一定广泛性,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讲,不良贷款是不良资产的主要组成内容,如果资产状况较差或者贷款没有及时回收、确定无法回收,则可以被归为不良资产的范畴。按照其他的分类方法,次级等级信贷资产、可疑等级信贷资产和损失等级信贷资产等,都属于不良资产的基本类型,运用传统的划分法对其实施划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不良资产的基本特点,其呈现出僵化性问题,随着不良资产的变化,传统分类方法也具有局限性问题。“五级划分标准”中对不良资产做出了明确的等级划分,相较于传统方法而言呈现出精细化的特点,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加清晰和准确的找到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采取针对性控制方法。正常等级信贷资产和关注等级信贷资产则不属于不良资产的范畴。该分类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更加客观和真实的反映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情况,为风险管控和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处置方法不合理

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会对整个商业银行的运营发展产生影响,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缺乏正确而规范的处置方法,导致银行面临的风险升高,随着不良资产的增多,风险指数也会越来越大,容易造成恶性循环的现象。部分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采用传统方法,比如“追债”,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脱节的情况,不利于风险的有效控制。部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完善的激励措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无法得到快速处置,只是采用投机取巧的形式加以遮盖,未能完全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很多工作人员长期局限于传统思维理念下,对于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认知程度不高,先进技术应用能力较差,无法在制度及机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2.2 存量控制不严格

不良资产管理与信贷管理工作的衔接度不足,缺乏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导致无法准确反映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情况,比如在采用“五级分类标准”时,客观性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为了完成自身的绩效,工作人员采用暗箱操作的方式实施处理,无法正确反映银行不良资产的存量,给后续经营发展埋下较大隐患[1]。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不了解客户的贷款偿还能力,因此在统计不良资产时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无法为商业银行领导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相较于商业银行提供了的信息而言,不良资产的实际情况要更加严重,将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银行信贷服务水平的提升。

2.3 资产评估不准确

对于不良资产评估工作的关注度较低,商业银行以眼前经济利益为主,导致评估结果无法准确反映不良资产状况,难以针对不良资产的特点采取更加适用的管控方法。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整个评估流程存在混乱性及形式化问题,没有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银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不了解不良资产的存量及未来变化趋势,导致内部风险指数升高,管理决策容易出现偏差。在审核与监督过程中存在繁琐性问题,导致处置工作的推进受到限制,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不高,在资产评估中无法获取全面而精确的信息作为参考。为了预防出现较多的不良资产,在提供信贷服务时需要对企业的偿还能力实施评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真正详细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等,而且部分企业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以获得信贷资格,导致资产回收遇到困难,给商业银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4 分类管理体系不健全

不良资产的类型较多,在实践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分类管理体系,也是导致商业银行风险升高的主要原因。虽然逐步建立了责任机制,将不良资产的处置与个人工作绩效结合在一起,但是却造成工作压力不断提升的状况,无法彻底解决银行的烂账和呆账等问题。银行业的竞争逐渐加剧,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经营利润,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以业务拓展为主,不良资产分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有效体现,这也是影响实践工作开展的关键原因[2]。

2.5 政府干预较多

针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情况,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实施处理,有法院向相关人员下发清收通知,以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管控措施,虽然签订了和解协议等,但是原来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很多个人或者企业的经济状况不佳,无法在和解协议规定期限内完成偿还。如果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实施破产清算,商业银行获得的补偿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加大了成本投入。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在实践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无法有效提高银行收入水平,同时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导致实施难度增大。

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应对措施

3.1 外部环境优化

3.1.1 增强诚信意识

贷款企业诚信意识的逐步提升,可以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避免商业银行出现较多的不良资产,以达到共赢的目的,增强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中小企业的数量也在增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因此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多元化的信贷服务。在此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严格约束与管理,确保信贷业务流程及手续的规范性,严格审查企业的相关证明资料和文件等,將对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3]。除了要对中小企业做出有效管控外,商业银行也应该积极调整管理机制,始终保持信贷业务流程的透明性,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情况,最大限度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该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使其能够正确评估不良资产的存量情况,反映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及原因,为管理人员提供可靠信息支持。

3.1.2 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部门的适当干预,可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解决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改善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对于不良资产的控制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地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商业银行面临的困境,出台相应的政策,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在生产经营中获得可靠的资金保障,避免经营不善而出现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有助于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也要对商业银行实施大力支持,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促进商业银行的市场拓展,改善当前经济效益,避免不良资产风险过大而对其未来经营造成限制[4]。金融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提高政策实施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为风险管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当前法律法规体系加以不断优化,确保各项法律法规的适用性,比如在征信工作中要更加严格的评估企业的信用情况,以便在信贷业务中为商业银行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避免虚假信息对银行造成干扰。

3.1.3 完善监管体系

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全面监督与管控,是预防和处理风险问题的关键措施,因此应该对商业银行当前的监管体系实施全面优化与改进,提高监管措施的执行力度,避免造成形式化的问题。以内部审计为依托,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指标,针对各个部门及人员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工作情况实施科学评价,准确反映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及原因,为制度改革等提供依据。风险战略决策应该与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保持协同,通过内部审计的方式实现对不良资产风险的分类分级管控,避免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造成阻碍。尤其是要评估贷款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偿债能力,以此为依据制定不良资产风险预警机制,最大限度降低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5]。增进战略决策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董事会之间的交流沟通,强化对不良资产风险管控工作的全面化监督,了解银行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协同清算部、信贷风险控制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等积极做好考核和评价,以达到系统性防范的目的。

3.2 内部环境优化

3.2.1 健全信贷机制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也是造成不良资产的关键环节,因此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信贷管理机制,对于不良资产风险的预防与控制十分关键。应该明确内部各部门及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增强工作协同性,在做好分工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转效率,同时在不良资产管理中可以做到相互监督。特别是在交易活动中,可以督促各部门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银行规章制度,避免在决策中出现随意性的问题,降低了不良资产出现的几率。不仅要提前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要在完成信贷业务后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了解企业的偿还能力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信贷产品也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环境现状,提供更加多元的信贷产品,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客户结构的合理性,这也是预防不良资产风险的关键举措。

3.2.2 构建问责机制

良好的问责机制,可以在出现不良资产风险时找到具体的责任人,以提高各部门对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提供信贷服务时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6]。管理层的工作情况会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与风险管控效果产生影响,应该以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为依托,强化对管理人员的严格考核,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针对考核结果采取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提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防止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良资产风险升高。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在信贷业务、不良资产管理等工作中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遵循按需定岗的原则,提高部门运转效率。

3.2.3 创新追偿制度

追偿能力不足,是导致商业银行面临巨大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面对不良资产时应该制定完善的追偿制度,以最大限度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降低未来发展的阻力。针对资产数额实施科学化评估,了解商业银行的资产存量状况及未来变化情况,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管控措施,避免遭遇较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等。准确评估商业银行的贷款额情况并实施分类管理,了解不同贷款的变化状况,及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等信息实施追回,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对于风险控制也十分关键。

3.2.4 做好资产评估

针对不良资产的有效评估,可以为后续处置和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应该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以保障评估工作的准确性,防止数据信息偏差而对决策工作造成干扰。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当前处置不良资产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达到资产重组的目的,为市场发行奠定可靠保障。证券化处理的方式实现了不良资产风险的有效分散,可以解决当前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限制性问题,降低不良资产的负面影响[7]。DCF法在不良资产评估工作中的应用也较多,应该严格遵循评估工作流程及操作方法,避免造成评估失真等问题,获得更加真实的评估结果。

3.2.5 引入先进技术

先进技术手段在不良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其中,互联网拍卖的方式可以更加高效的处置不良资产,应该确保整个拍卖过程的透明性及公开性,防止造成暗箱操作問题。增进商业银行和互联网拍卖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由价高者获得信贷资产并且为了强化对购买者的约束效果,还应该缴纳相应的保证金。互联网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同时确保拍卖和披露的精确性,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理效率。互联网催收平台也逐渐兴起,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不良资产状况,为数据查询和共享提供了保障。同时,信息孤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整个催收过程的受控性,降低空间因素对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影响,资源配置效果更好。同时,互联网众筹投资平台的出现,也可以实现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确保商业银行和投资者达到双赢,应该结合银行不良资产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4 结语

对于不良资产的合理处置,是维护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可以降低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导致,包括了处置方法不合理、存量控制不严格、资产评估不准确、分类管理体系不健全和政府干预较多等,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为此,在实践工作中应该采取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优化的措施实施控制,从外部环境来看,需要通过增强诚信意识、加强政府引导和完善监管体系等途径,逐步为商业银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体系;从内部环境来看,需要通过健全信贷机制、构建问责机制、创新追偿制度、做好资产评估和引入先进技术等方式,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指数,提高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易杰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法律风险及规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04):188-190.

[2]曹梦樵.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11):85-87.

[3]刘鹏.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及风险控制[J].中国产经,2021,(18):80-81.

[4]陈希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防控策略研究[J].法制博览,2021,(26):61-62.

[5]祝新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21,(06):129-132.

[6]张泽旭.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6):70-71.

[7]栾天航,孙昊.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策略[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03):108-110.

作者简介:林霄,(1990.02-),性别:女,籍贯:福建省福州市,民族:汉族,学历:研究生,职称: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不良资产管理处置研究。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