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2-06-17 23:35樊水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品德实效性德育

樊水英

摘 要: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全面落实德育目标的重要阵地。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却存在重常规,轻德育;重成绩,轻德育;德育方法老化;德育流于形式化等问题。于是,我尝试采取以下对策加以改变:提高思想认识,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增强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教育等。多措并举,不断提高班级德育实效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级管理 德育 实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0.037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教育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品德修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德智体美劳”,都足以说明德育在学校教育和青年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德育的实施效果关系到青少年能否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德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已得到足够重视,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全面落实德育目标的重要阵地,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现状却存在不少问题:

一、重常规,轻德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然而,由于班主任一般担任着重要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比较繁杂,他们常常比较重视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如是否迟到早退、班级卫生的打扫保持、课间放学路队纪律、学习成绩等,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德育缺少足够的重视。

二、重成绩,轻德育

诚然,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班主任重视学习成绩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条件。通常,班主任会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却常常讲过就算,出现了问题再处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德育缺少具体可量化的评价指标,给评价带来困难;另一方面,是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评价多半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依据。班主任常常以成绩好不好、是否听话、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把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视为一累,而把那些学习成绩差的、调皮的学生当成另类。

三、德育方法老化

班主任工作繁杂,常常没有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班级管理方法,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品德行为现象多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据《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在班级管理的方法中,以批评教育为主的占59%,以心理疏导法为主的占7.6%。可见在教育方法上,使用最多的仍是批评、讽刺乃至惩罚。这种教育方法费时少,见效快,但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自卑自责,自我放弃,甚至敌对班主任,和班主任对着干,造成师生关系僵化、甚至引起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厌恶,带来很多不良的连锁反应。

四、德育流于形式化

主题班会是班级德育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却普遍存在形式主义的弊端。这样的班会,不管形式上有多少花样,也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在思想上受到启迪,空洞、苍白、枯燥的说教发挥不了热任何教育效果。

五、班级德育缺少统筹安排

的确,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力军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面貌已焕然一新:有专职教师来执教。一改从前的语文、数学教师兼职,让道法课成了语文数学的练习课,一有检查才临时报佛脚,上一节公开课敷衍了事这一弊端。但是,课虽然真上,但是常常缺少后续的教学反馈。道法教师没有具体安排,班主任也不会结合德育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改变不加过多关注,大家“各扫门前雪”,学生在课堂上领悟到的内容很难在学习生活中得以落实。

以上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现状,大大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对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来加以改变:

1.提高思想认识,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育人工程,班主任是班级德育的核心和领导者,“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这是教育家海姆·吉诺特的深刻感悟。他提醒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学生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要满怀爱心和责任心,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方法,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图书角等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寻找德育切入点,旗帜鲜明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抓住每周的班队会机会,从敬老孝亲、诚信友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不同的德育主题入手,设计并组织德育内容,让美好的品德意识渗透到孩子的思想中;再结合日常学习中随机出现的具体事件,及时领悟并发现德育契机,随时生成相应的德育主题,调整不当思想行为,强化美好的品德行为,处处讲品德,时时重美德。

我们还要借助线上研修或者线下教研等不同的形式加强学习,学习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学习心理学知识,识别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是品德问题、心理问题还是成长变化中的自然现象或暂时状态等;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化和社会现实,调整德育引导方向,比如,从前学生带病坚持上学,我们通常會大肆表扬他这种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然而,现在疫情形势严峻,孩子发烧在家休息,不仅是为了自己康复,更是为了保护其他学生,所以,生病在家休息成了我们所倡导的内容。有人说,班主任的专业水平有多高,就能带领孩子们走多远。由此可见,提高思想认识,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是提高班级德育实效性的首要任务。

2.增强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学科主力军,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这提醒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制定教学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择他们身边的具体实例或者真实问题,当学习活动与自己的生活很贴近时,他们的感受才会很深刻,德育效果自然就会凸现。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我们不乱扔》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视频播放我们当地的典型地标:新铺成的宽阔平坦的任城大道,美丽的人民公园、整洁明亮的济宁市图书馆、刚开业的吾悦广场、干净漂亮的校园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保持整洁的环境能让人心情愉悦,再联系我们济宁市刚成功全国文明城市的时事,很容易使学生回忆起在创建文明城期间所付出的种种辛勤劳动:从卫生、到值勤、到“小手拉大手”向家长做宣传,走上街头参与社区卫生清扫等,拉近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一下子意识到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意义。接下来,再结合学校清洁工人不分酷暑和寒冬,每日早中晚三打扫,不辞劳苦;班级值日生早来晚走,累出汗、弄湿鞋的劳动视频,让孩子们感受良好的环境卫生是很多人的汗水换来的,自然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最后,用环保小卫士评比栏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课上延伸到课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树人先立德,培养高尚的品德,首先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围绕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立足于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寓心于德,能提高班级德育的实效性。

例如,在开学初举行班队委竞选,全班同学自愿参与,很多同学报名参加,唯独班级里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小颜不为所动,有同学说,她从三年级开始就不参加班级活动,只一心学习。面对这种孩子,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批评她利己思想太重,缺乏为集体服务的班级荣誉感,只能让她更退缩,于是,我尝试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和她进行了一次疏导谈话:

“小颜,看到你没有报名竞选,我有些好奇,你愿意谈谈吗?”【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对孩子表示尊重】

“当班干部太麻烦了,事太多,有时候还要晚回家,我不想当班干部。”“不想耽误时间。”(或者孩子有其他的理由)

“嗯,教师听出来了,你是位珍惜时间的孩子,也愿意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只是你感觉做班级事务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对此你有些担心,是吗?”【先积极关注孩子回答中的正向方面,对其放弃参选的原因进行积极暗示,再运用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表达对他的理解,澄清孩子的真实想法】

“现在我们来数数班级事务都有哪些?例如收发作业,检查值日,帮同学讲题等,分工到六到八个班干部那里,每个人负责多少?假如你竞选学习委员,每天收发一两次作业,帮一个同学讲题,会用多少时间?”【采用具体化技术,让学生客观认识班级事务的具体数量,避免扩大化】

“在收发作业或者为同学讲题时,只是浪费时间吗?你还从中收获到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人服务,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

“咱班的某某同学一直是班干部,可学习依然非常优秀,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榜样示范,让孩子明白做班级事务,也可以兼顾学习】

“知道了这些,你对竞选有什么进一步的想法吗?”【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充分表达尊重】

“我想试试。”(预设第一种回答)

“勇于尝试就是锻炼自己,教师支持你!”【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预判,既表达教师的支持态度,更强调参选过程的重要,为孩子可能出现的落选做好铺垫】

“还是不想参选。”(预设第二种回答)

“教师看出来,你也很想为班级服务,只是想准备得再充分一点,那好,教师期待你下一次积极参与。”【再次积极暗示,表达理解、尊重及期待,为孩子下一步的努力设定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威严的道德说教者,灌输者,而是真诚的倾听者,智慧引导者,教师在积极关注孩子的前提下,引导她明晰真实想法,克服内心的担忧,既给了孩子充分的尊重,又帮助她产生了行动的信心。

传统的德育教育重在说教,强调教师的思想认识要高,要把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而心理咨询技术,如倾听、积极关注,非暴力沟通等,则会更加关注人的内心,尊重个体需要。德育有“心”,润物无声,用“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能够催化别样的德育效果。

4.联合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沃土,《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意思是仅仅供养孩子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强调了家长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曾母杀猪”让曾子懂得了诚信的重要;孟母“子不学,断机杼”,让孟子明白了学习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这些故事都深刻印证了家长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的重要性。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经正式通过,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家庭教育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

但是,目前一些家长存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影响了孩子,致使一些学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学习没有目标,缺乏集体意识、团体合作精神等。如果仅依靠班主任教师对孩子进行批评说教,常常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如果能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和家长做好沟通,并利用好家长会,家长成长沙龙、智慧家长课堂等形式,引起家长的重视,引导他们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良思想,调整自己的认识,然后进行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的思想水平,改正不良行为,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有一天上午,第一节课已经结束,班上一位同学才急匆匆地赶到教室,气喘吁吁地告诉我:“都怪那个没长眼睛的无赖,把妈妈的车子撞到了,所以迟到了。”“没长眼睛”“无赖”这些骂人的词让人听了格外刺耳。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平时看起来很老实的孩子,怎么能口出此言?必然是拜家长“所赐”。我立刻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在表示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后,我把孩子的原话说了一遍,问妈妈听后的感受,她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和态度,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态度和判断,当时就在电话中和孩子反思了自己在撞车事件中的不合适行为,还向孩子道了歉。仅这一次谈话,那位同学在校期间再也没有出现说脏话的现象。

另外,班级管理还要注意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人,用劳动教育锻炼人;并适时调整德育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由单方面变成多维度,评价者由教师,变成家长、教师、学生多方面共评,以评促改,以改促提升,这样,多措并举,不断提高班级德育的实效性,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俊《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21年第5期。

[2] 曹国文《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讨》,《成才之路》2017年第29期。

[3] 尹艳萍《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科学咨询》2020年第31期。

猜你喜欢
品德实效性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