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6-17 20:56路莉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整本书乡土高中生

路莉侠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高中生更加倾向于碎片化阅读,从阅读中吸收的养分较弱,阅读能力偏低,因此,整本书阅读学习尤为重要。本文以《乡土中国》为例,简要阐述高中語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并提出了整本书的阅读策略,旨在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示范作用,进而实现由一类到多类的发展,使整本书阅读真正地落实到语文课程当中去,为其他文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达到触类旁通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0.004

立足国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增了18个学习任务群。第一个学习任务群是贯穿于必修阶段、选择性必修阶段和选修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生必须进行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位于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是费孝通所写的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于1948年首次出版。费孝通先生通过自己丰富的田野调查经历和事实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乡土中国》包括道德体系、家族制度、血缘、地缘等。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综合情况不容乐观,存在阅读时间缺乏规划、阅读过程缺乏完整性、阅读评价方式困难化问题。本文就以《乡土中国》为例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进行研究,为教师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参考。

一、整本书阅读现有优势

(一)符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选文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规定高中生在必修阶段通过18课时的学习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本学术著作,长篇小说选文是《红楼梦》,学术著作是《乡土中国》。《乡土中国》位于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符合选文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

(二)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诉求

高中生通过阅读《乡土中国》,可以获得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了解到广大农民现今的生存状况。高中生在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中可以积累阅读经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拓展文化视野,发展辩证思维能力,从多角度将中国的乡村与都市进行对比,在深入理解中国社会的基础上认知中国社会与美国社会的差别,了解中国的乡土性,获得美学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了解差序格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高中生身心发展。

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时间缺乏规划

优异的语文成绩,深厚的语文素养都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息息相关。《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现在生活节奏很快,手机电脑占据了人们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高中生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对阅读时间缺乏规划。有些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时间呈现碎片化特点,阅读成为快餐式,看不到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有些学生因缺乏时间,对《乡土中国》的阅读可以说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只看热闹的情节,对文章中重要且晦涩难懂的部分直接不看。此外,虽然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正在推进,但是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书山题海模式,压榨高中生的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时间,仅是为了在应试教育中获得卷面高分。整本书阅读所需要的时间相对单篇文章阅读的时间更长,不仅是在上课期间,课余的时间也要阅读整本书,这才能保证理解《乡土中国》。但是现阶段的高中生阅读时间少,不能保证阅读时间的充足性。在校期间,学生每天都要上各种课,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高中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假期中,高中生会针对单科成绩差的科目参加课外补习。阅读不能直接在考试内容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阅读时间不够直接连贯,整本书阅读成效较低。因此以《乡土中国》为例进行整本书阅读非常有必要规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二)阅读过程缺乏完整性

《乡土中国》整本书环节包括阅读前的导读、阅读中的略读、精读、研读,阅读后的评价,这些过程缺一不可。但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容易忽略其中的某一部分。例如教师直接跳过略读部分进入精读,提问学生“你认为书中哪个片段描写得好?”或者缺少阅读评价这一环节,有的学生投机取巧随意跳过部分章节,为了应付课堂任务而阅读,这都是缺乏完整性的表现。阅读过程缺乏完整性会造成学生不能深入理解《乡土中国》整本书,无法形成完整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高中生自我阅读时,要注重阅读过程的完整性,不能囫囵吞枣、随意跳过阅读的任何过程。

(三)阅读评价方式困难化

关于阅读评价方式困难化,总结出三点原因。第一,教师并不重视高中生是否完全理解了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教师布置《乡土中国》阅读任务主要是为了完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给予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第二,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课堂阅读时间少,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乡土中国》这本书。因此有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很好完成任务,而有的理解能力弱的学生不能完成任务,阅读评价操作难度较大,个体差异较大。第三,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情况的好坏无法直接影响高中生学习成绩。阅读情况的好坏主要通过写学习心得和读后感、课堂交流考察,而非考试,不直接体现在试卷分数上。很多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与其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如多讲解试卷习题。

三、《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策略

(一)合理规划阅读时间

高中生要进行时间管理。在校期间,可以趁早午晚自习或者课间休息时间进行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在家期间,在完成家庭作业后不选择玩手机、看电视,而是选择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高中生可以制作阅读计划表。阅读计划表的第一列写近期整体计划所阅读的内容,第二列细分出每天计划阅读的内容,第三列在每天的基础上细化出早中晚计划阅读的内容,第四列写一天结束后实际的阅读情况。一个周期为七天,七天之后根据阅读实际情况调整阅读计划表。制定阅读计划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自觉形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为有计划、有规律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学校要保证高中生的阅读时间。增设阅读课是一项可行方法,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明确表示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浪费时间。学生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杜绝开小差、无规矩等阅读情况。教师要随时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举动。学生要在阅读中多积累、在阅读中多思考,坚持下去。8626567B-01AE-41EF-9A9A-8B7367F69F25

(二)严谨完善阅读过程

1.略读文本,构建阅读整体意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提出,阅读《乡土中国》这类学术著作要先“粗”后“細”,逐步推进。所谓“粗”,就是“略读”,就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的浏览。因此,学生在《乡土中国》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应先采用略读文本的方法,在大脑中建构起对《乡土中国》这本学术著作的整体意识。以《乡土中国》为例,略读文本的方法主要有六点。第一,阅读《乡土中国》的封面、版权、费孝通的简介;第二,阅读《乡土中国》的目录、前言、后记、内容摘要,大致了解主要内容;第三,对《乡土中国》进行扫描式阅读,了解基本结构;第四,跳读部分章节,快速了解《乡土中国》的内容体系,以5—10个关键词语概括内容;第五,圈出各篇的核心概念、勾画出各篇的主要观点;第六,用简洁的语言撰写《乡土中国》梗概,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

2.精读文本,把握原著主要内容

阅读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辨析作者的观点,在精读中得到历练,经过这个过程,学生能极大获益。对于不同的文本用不同方法去读,结合《乡土中国》自身特点,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精读中取得阅读成果。精读要由表及里、逐字逐句地针对《乡土中国》的重点篇章。通过精读,掌握费孝通的学术观点,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方法。高中生在进行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要圈点勾画,善动笔墨。学生通过圈点勾画可以增强记忆力,牢记费孝通的篇章标题、学术观点、文章体裁。高中生在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在“精读”的基础上应该落实到“批读”中去。“批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批注式阅读。可以把批注式阅读理解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先对文本进行注解,再进行批评。批注要求学生在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边阅读边思考,边阅读边在文章的空白处做出批注。学生在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后应该能够准确理解书中重要的概念,能够对相关的专有名词做出解释;在理清《乡土中国》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悉心揣摩《乡土中国》这本学术著作的文章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和思维能力,形成个性化的解读。

3.研读作品,指导学生品文据义

“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中的观点和见解是作者本人的看法,学生在阅读时要抓住《乡土中国》的核心观念,理解费孝通表达的观点,运用这些概念去进行分析,在研读中进行理解与研究。教师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构架框架结构,将《乡土中国》的框架整体建立起来,把握这本书的知识体系,这本书包含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学体系,要在具体的故事中去理解《乡土中国》,根据中国乡土文化故事、社会学概论去梳理思路、研读本书。同时可以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分析《乡土中国》的逻辑结构,学习论证技巧,赏析作者费孝通的语言风格。高中生在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要理解费孝通的研究思路。不仅如此,还要学习作者观察和研究的方法。这一过程可以总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有效进行阅读评价

1.评价方法多样化

在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评价方式多样化。阅读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道整本书阅读当中,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发展。通过评价学生,教师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在反馈和反思中改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是社会化的根源,因此高中生需要与教师、其他同学进行亲近交往,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师生交互的方式,即教师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例如,教师对高一学生的《乡土中国》读后感进行书面评价之后,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班级内的学生之间交换读后感并写上书面评价的活动,这样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教师与另一名同学的两份书面评价,可以更直观有效地检测阅读效果。

可以创设新颖的评价模式,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本书阅读评价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选取《乡土中国》中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分享,评价此片段哪里写得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拿出一些自己平时阅读的整本书,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互相交换阅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阅读交流会、阅读分享会,让学生轮流发言,评价喜欢哪本书、说出此书哪里好,并且将读后感悟与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分享给其他同学,师生一同探讨。通过师生良好的互动,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会更有兴趣地投入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

2.注重评价过程性

高中生在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的优缺点要能被随时随地发现并指出,并且教师要能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表现作出及时和有效的评价。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注重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评价并落实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完善,并获得包括语文成绩和个人综合素质在内的全方位提升。评价要贯穿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例如在学生整本书阅读之前运用诊断性评价,掌握学生对《乡土中国》的阅读兴趣和了解程度;在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构建基本框架、制作思维导图;最后运用总结性评价,对整本书阅读情况做出最后总结。

综上所述,对《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实践中仍要继续进行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整本书阅读研究,力求从学生兴趣出发,找出类别多样且题材适合高中生的整本书读物,构建阅读清单,建立科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体系,希望让全体高中生热爱并学会整本书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明白恒、悟、行。

参考文献:

[1] 丰磊《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36期。

[2] 殷志芳《论整本书阅读的阶梯式训练策略》,《中学语文》2021年第36期。

[3] 花海燕《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中学语文》2021年第36期。

[4] 郑伟《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1年第12期。

[5] 孙亚萍《立足文体,推进整本书阅读》,《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1年第12期。8626567B-01AE-41EF-9A9A-8B7367F69F25

猜你喜欢
整本书乡土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