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2-06-17 17:12彭英姿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整本书绘制导图

彭英姿

摘 要: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都会面对一些难题,例如存在很多不认识的生字、无法理解文章的含义,导致阅读的效果不佳。这也是语文教师需要着重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学会阅读,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提供较大的帮助,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教师需要对此采取足够的重视。思维导图是如今教学领域经常用到的辅助性思考工具,在阅读教学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几点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0.003

新《课标》提出:在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后,教师应创新阅读方式,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辅助性思考工具,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帮助他们记忆文章内容,非常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改善如今的阅读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

一、思维导图教学法概述

(一)思維导图教学的概念

简单来说思维导图教学就是利用图解、网状的结构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进行信息储存和优化,还是一种信息输出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最早出现在20世纪的60年代,是英国人托尼所创作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式。托尼认为思维导图主要具有四方面的特征:将焦点高度集中在中央的图形上;将主题作为主干,向四周放射分支;分支由一个个关键词图形所组成,可加上自己的联想绘制线条;分支之间可以形成一个个可以链接的节点,且整个导图呈现树状的结构。

(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加深学生的记忆,思维导图能够通过图像的方式,将阅读信息直观呈现出来,与文字形式相比,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因此,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将学习内容化繁为简,强调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变得更加简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自主绘制出思路清晰的思维导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着重阅读文章的细节,并掌握通过思维导图来理解文章含义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测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时,教师应深入挖掘和理解文章内容,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将重点用鲜明的色彩进行标记,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二、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贯彻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1.指导学生预习,奠定阅读基础

课前预习是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好预习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进行初步了解,为后续的阅读奠定基础。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需要先使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布置任务,这样学生在预习时会更具针对性,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了解课文大致结构和中心,进而完成高效预习。预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会更容易抓住重点知识,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对《火烧云》一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在预习环节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可以先在思维导图的中心部分填入“火烧云”,并根据火烧云的照片画出云朵的形状和主干,在主干上分别标注出各个段落:第一段的关键词为光照;第二段的关键词为景象;第三段的关键词为色彩;第四、五、六段的关键词为形状。之后教师还可以在关键词后面添加一些子项,如“光照”一词后可以延伸出绚丽、耀眼等子项;“景象”一词后可以延伸出奇异、变化多端等子项;“色彩”一词后可以延伸出金灿灿、火红、葡萄灰等子项;“形状”一词后可以延伸出马、大狗等子项。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优化预习效果。

2.课中思维导图绘制,提高阅读质量

课堂教学有时间的限制,教师有效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破阅读的困难,还能减少阅读学习占据的课堂时间,让学生熟悉阅读的脉络,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领会到文章的精髓所在,进而提高阅读的质量。

例如,在教授《少年闰土》时,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即“人”和“景”,人物主要有两个:闰土和杨二嫂,在思维导图绘制时就可以将人物作为关键词,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展示。此篇文章较为简单,学生大多可以完成导图的绘制,教师绘制思维导图后,可指导学生对导图进行绘制,锻炼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

3.课后应用思维导图,巩固提高阅读水平

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还能让学生通过课后巩固,对阅读知识进行回顾与分析,强化学生的课后复习效果,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根据一个个阅读的知识点,对文章进行抽丝剥茧,拓展延伸,将阅读知识印到学生的脑海中。由此来看,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加深学生记忆,巩固学生阅读知识的工具,教师可以在课后复习中进行有效应用,还可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阅读复习整合,让学生的阅读巩固更加高效。

例如,在教学中有关于神话故事的阅读单元,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对于这类课文,在课后知识复习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会更加高效。将“神话故事主题”作为思维导图的枝干,将每篇文章的题目作为一级分支,然后将人物、主要事件、思想等作为二、三级分支,逐步完成一个网状大树。学生将整个单元的阅读知识都整理到一个思维导图中,不仅对阅读知识一目了然,还能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梳理,不管是阅读还是复习都更加高效。最为主要的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课后巩固,可以在减负的情况下实现学生的高效阅读。为了凸显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学生不用必须按照教师的思路绘制思维导图,可结合自己的想法,绘制出多样化的思维导图,避免出现思维导图千人一面的情况。EDF9D268-8426-41CA-9B2F-15B3BC3114E4

(二)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

大多数小学生都非常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专注做一件事情,而面对内容繁多的文章时,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很难被激发出来,长此以往不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思维导图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文章内容,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合适的时机,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展示相关的思维导图图片,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例如,在对《画杨桃》一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呈现出一幅中间是一双大眼睛的思维导图,这双眼睛延伸出另外两张图片,分别是杨桃和五角星,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会被这三张图片激发出来,他们会发出疑问:“为什么一双眼睛能够延伸出这两种事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这两个事物是同一双眼睛看到的吗?为什么既看到了杨桃又看到了五角星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画杨桃》这篇课文进行阅读:“同学们,问题的答案就在《画杨桃》一文中,你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到答案。”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被完全激发出来,进而迫不及待投入到阅读中,有效提升课堂的阅读效果。

(三)梳理阅读框架,加深学生记忆

小学生年龄较小,同时记住多种内容会比较困难,但阅读文本中经常会涉及很多知识内容,好詞好句、陌生字词、思想情感等,如果不能有效学习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思维导图具有条理清晰、逻辑明确、框架具体等特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通过关键词连接各层级内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阅读框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对《蜘蛛开店》一文进行阅读教学时,因为文章中蜘蛛会接触到许多顾客,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清晰梳理出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阅读完毕后便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首先,将“蜘蛛开店”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并画出蜘蛛的轮廓;其次,在关键词后延伸出三个分支,分别是:“口罩”后写上“河马张着嘴巴”,“围巾”后写上“长颈鹿在吃树叶,它的脖子太长了”,“袜子”后写上“蜈蚣长了很多只脚”;最后,分别在三个分支后再延伸出三个分支,用“时间”作为连接的关键词,并延伸出“一天”“一周”以及“未知”三个关键词,分别对应着蜘蛛制作每个商品的时间。如此可以让学生在观看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后理清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发展,与传统阅读课堂中单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比,学生对文章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四)深入理解课文,进行总结概括

思维导图是一种辅助性思考工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层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在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法时,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初步了解,再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最后进行总结概括。

例如,在对《宇宙生命之谜》一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联想一下,茫茫宇宙中都存在一些什么事物?”以此为课堂的开始,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课文的第一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宇宙的众多星体中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其次,教师再开展课文第二部分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讨论,他们得出一些星体是绝对不会存在生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无穷;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虽然目前还未发现存在于地球以外的生命,但对于宇宙生命之谜的研究还会继续。教师将阅读教学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内容,可以让学生学会站在多种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阅读和学习技巧。

(五)线上绘制,突破教学难点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对于梳理学生阅读思维具有较大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最大化发挥出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突破阅读的难点,教师可利用线上绘制的方式来增加思维导图的效果,助推学生突破阅读难点。与板书绘制思维导图相比,线上绘制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促使思维导图更加形象化,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特点,通过对思维导图的颜色、形状进行设计,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达到高效阅读。

例如,在教授《海底世界》一文时,通过分析我们可知教材中的内容包括海底的矿藏、动植物、声音、明暗度等,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物产丰富、景色各异的海底世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的赞叹之情。在线上思维导图教学时,教师可从以上的四方面出发,进行主干延伸。如在对海底的植物进行描写时,可以延伸出植物的种类、颜色等,海底的动物包括乌贼、章鱼、贝类等,声音方面可从生物遇到危险发出警报时的各种声音为切入点进行延伸。为了增加思维导图的趣味性,教师在绘制线上思维导图时,可下载各种类型的海底动物、植物动画图片,作为思维导图的枝叶,也可利用腾讯课堂等软件,提高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

(六)借助思维导图,提高整本书阅读的速度

教材中的阅读知识始终是有限的,所以要想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还需重视课外阅读教学的延伸,这也就突出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指的是对整部书籍进行阅读,而不是只阅读一篇课文,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在课内完成整本书阅读,这时学生就需要课下进行阅读。而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弱,自主完成整本书阅读难度较大,再加上小学生无法长久保持阅读的兴趣,导致整本书阅读的效果较差。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可以提高整本书阅读的速度,教师可用思维导图来对整本书阅读的材料进行整理,将关键内容、主要人物、时间节点等进行合理化展示,让学生的阅读更具有方向性和计划性,使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小学阶段有很多适合学生进行阅读的国内外名著,《童年》就是一部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国外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高尔基,选自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描述了高尔基3——10岁的生活情况,在阅读时教师就可利用思维导图,将人物和时间线作为“树干”让学生向整本书进行辐射阅读,既能拓展学生眼界,又能利用导图加深学生的感悟,提高整本书阅读的速度,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将其有效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路,打破阅读的重难点,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创新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根据实际的阅读教学内容,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整体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茜茜《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28期。

[2] 宋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课外语文》2017年第1期。EDF9D268-8426-41CA-9B2F-15B3BC3114E4

猜你喜欢
整本书绘制导图
Art on coffee cups
《论语》整本书阅读
烃思维导图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放学后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