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慧宁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小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小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0.017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不仅关注学校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样关注学校对学生品格的塑造。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充分利用,让语文课程能够真正发挥德育的基本功能,推动小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语文教师应贯彻教材的设计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来实现德育目标,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类课文和阅读材料充分体现了崇尚科学、关爱社会、提高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等重要思想内容,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部编版教材以“伙伴”为主题,为小学生挑选了丰富的课文内容,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和生动活泼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了应该如何相处,引导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等优良品格,让学生从学习中逐渐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正确方法。部编版的教材并没有采用说教式的方法将道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学习逐渐感悟课文中的深刻内涵,展现部编版教材的基本设计理念。
例如,在一年级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中,通过小公鸡与小鸭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互帮互助的故事,让学生能够懂得同伴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向他人寻求帮助,加深学生与其他同伴之间的感情;在一年级课文《树和喜鹊》中,同样展示了朋友的重要意义,通过描写树和喜鹊的数量不断增多的故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和鼓励,让学生能够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人,并在和谐友善的氛围里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从这些课文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师需要把握教材的基本设计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才能实现语文德育的功能。
其次,部编版教材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本要求,选择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十分贴近的各类素材。例如一年级课文《彩色的梦》中,讲述了小朋友通过彩色铅笔描绘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展示了小朋友独特的想象力,表达了小朋友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由此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爱护。在《四个太阳》课文中,小朋友通过画笔为不同的季节设计了不同的太阳,传达了小朋友的纯真又热烈的心愿,展示了小朋友的美好愿望和童真童趣。在这些描写绘画的故事中,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内容,联想到自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绘画经验,更容易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除此之外,在一年级课文《沙滩上的童话》中,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海边利用沙子搭建建筑、创造属于自己的童话的故事,并且通过丰富多彩的插图,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从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收获知识。在三年级课文《肥皂泡》中,讲述了作者在小时候玩肥皂泡的快乐经历,展示了一幅天真无邪的童趣画面。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中感受富有童趣的世界,为学生塑造快乐的童年。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部编版教材也在不断汲取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与时俱进的德育内容和理念,推动语文教学的德育发展。例如在二年级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中,介绍了有关太空生活的各种奇妙现象,能够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故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养成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的科学探索精神。又如,在三年级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中,描述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对遨游太空的梦想保持着热情和希望,积极寻找遨游宇宙的方法,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教师通过这篇课文与时事热点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深刻领悟航天精神的内涵,让学生了解航天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从教材设计理念中挖掘德育元素,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真正实现语文的德育功能。
二、语文教师要合理设置课程框架
从语文教材的框架来看,部编版教材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强调了人文主题,并根据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设计了由易入难的学习内容。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设置了单元导语部分,对每个单元的基本语文要素做出了总结和概括,并在导语中凸显了社会、国家、自然和人性等众多人文主题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导语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次,教师还应该利用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部编版教材中,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阅读板块,学生可以通过精读课文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随后对部分课文内容进行略读,最后再通過课外阅读部分补充自己的语文知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悟实际生活中蕴含的各种道理与哲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例如,在三年级教材中,选择了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如《中国古代寓言》,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感悟故事中蕴含的人生道理,从中体会古人的智慧和处事态度,使语文教材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以单元主题为选择原则,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内容,丰富德育的素材,让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更加宽广,在深化教材中德育元素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学会分享,体会阅读的快乐,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除此之外,在课程框架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教材中设计了“交流平台”环节,根据每个单元的基本语文要素,指导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并促进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知识和能力充分运用起来。例如在一年级教学中,有关于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主题可以设置为“请你帮个忙”,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向他人寻求帮助,注意语言的使用方法和态度情感;二年级教学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则关注学生的说话语气,要求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使用更加友好的态度进行对话。通过这样的课程框架设计,让学生逐渐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形成尊重他人的基本意识,在交往过程中用更加礼貌的态度与他人对话,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于学生的日后交际。
同时,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材的每个单元后,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深刻地领悟语文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例如在三年级的教材学习中安排有课后随笔练习的内容,如结合《荷花》这篇课文的第二段描写,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进行仿写;在学习完《我们奇妙的世界》后,让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通过写作的方式,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让学生逐渐掌握自我表达情感的正确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记录身边的美好生活,为日后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三、语文教师应合理取舍课文内容
语文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既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同时也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涵,充分发挥课文传播知识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提升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品质的德育功能,让学生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不同的人文主题,为学生设计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三种学习方向,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热爱国家与社会、关爱家人与朋友、爱护自然与动物的良好品行。
1.人与自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越来越重要,为了人类更加长远的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在部编版的教材中,许多课文中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使德育中的环保理念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在二年级课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对六月西湖的景色进行了深入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西湖的赞叹与热爱之情,让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作者对西湖的向往,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西湖图片和视频的帮助,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景,激发学生保护西湖、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意识。又如在三年级第一单元学习中,为学生设计的学习主题是“可爱的生灵”,让学生学习三篇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绝句》《三衢道中》,同时学习《昆虫备忘录》《荷花》《燕子》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中各具特色的生灵,展示了不同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从而引导学生要珍惜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方法。
2.人与社会
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引导,注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如《姓氏歌》《对古今》《猜字谜》《人之初》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姓氏歌中展示了中华从古至今的姓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姓氏的意义;猜字谜则可以带领学生领略中国的猜灯谜传统习俗,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有更深切的认识。又如在《端午粽》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了解粽子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各具特色的粽子外形,还能带领学生一起品尝粽子的味道,让学生对端午节形成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并由此扩展至中华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尊重和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努力继承和发扬精神财富。二年级单元主题中有弘扬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神州谣》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中华的壮美山河,体会中国地大物博的壮丽景象,让学生感受中华厚重的历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利用小学课文中有关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培养小学生的革命精神。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那段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珍惜如今幸福快乐的时光。又如在学习《梅花魂》时,教师应该带学生一起随着作者的回忆,体会文章中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树立起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以此达到德育的目的。
3.人与自我
教师还应该利用语文课程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让小学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在交往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例如在一年级课文《我多想去看看》中,描述了两个不同的孩子希望走出自己的世界到其他地方看一看不同的风景,表达了学生对外界的向往。在《四个太阳》中,通过孩子为不同季节描绘不同太阳的故事,表现了孩子对创造美好世界的向往。这些课文充分表达了小朋友对世界的美好想象,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在面对生活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又如在一年级单元学习中,有关于“习惯”的主题设置,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帮助。如《文具的家》让学生能够更加爱护自己的学习文具,养成时刻整理的好习惯;在《一分钟》中,学生体会了时间的流逝,能够逐渐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这些故事不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合,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自我,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语文德育功能的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滲透德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设计理念,把握课程设计框架,合理取舍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利用德育元素,实现语文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邱瑞龙《“立德树人”理念引导下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构建浅谈》,《读写算》2021年第33期。
[2] 李小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的新视野》,《吉林教育》2021年第28期。
[3] 李学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的新视野》,《吉林教育》2020年第13期。.
[4] 王亚美《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方法——以苏教版〈早〉的教学为例》,《吉林教育》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