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适老化环境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2-06-17 22:47梅文兵
中国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区建设指标体系评估

梅文兵

关键词:社区建设 适老化建设 评估 指标体系

目前,老龄化命题已经横亘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之中,不容轻视。单纯的养老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方位的养老需求,因此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养老习惯的养老模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社区居家养老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养老模式[1],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认可度。作为保障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其中社区适老化的建设能否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匹配,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是否能在社区内得到有效满足,是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及其功能实现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2] 因此,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如何甄别老年人对社区适老化建设各类要素的满意程度并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成为中国当前社会养老服务行业发展面临与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概念阐述及文献综述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内涵与特征

“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走向成熟并日益完善,随后受到各国认同并效仿。2001年中国颁布的《构建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首次提到了“社区居家养老”这个名词,继而在业界和学术界引起热烈的讨论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3]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养老场所,以社区为资源平台,通过社区平台将社会养老资源引流至养老家庭,强调社区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行中整合社会养老资源的作用。[4]“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家庭性。社区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的优化,体现了与社会机构养老的场域性差别。[5]二是社区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强调“社区”对社会养老资源的整合作用。一方面,专业养老机构或社会保障部门可以通过社区向居家老年人提供更便利、更专业和更多元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居家老年人也可以通过社区对接社会养老资源,以满足自身个性化养老需求。[6]三是社会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一方面强化了家庭的环境、物质、精神要素对老年人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又将社会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照料护理和医疗慰藉等引入养老家庭中,以增加居家养老的功能。[7]

(二)社區适老化相关建设指标和评估体系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HO”)颁发的《建立老年人长期照顾政策的国际共识》,将“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与尊严”作为老年人长期照顾政策的目标。[8]2002年维也纳国际公约颁布的《老龄问题国际行动纲领》,提出注重老年人的社会、经济权利和人权发展等。同年,WHO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报告指出,“积极”意味着老年人在身体健康、具有参加体力活动和劳动的能力之外,还要有参加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事务的意识。[9] 美国杜克大学研发的美国老年人资源与服务量表(Older Americans Resources and Services,简称“OARS”),从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和日常行动5 个维度,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划分为家政、巡视、交通、照护、护理、看护、心理健康等24 项指标。[10] 美国学者戈登·罗斯(Gordon Rose)将老年人的需求概括为医疗健康、经济需求、居住环境、社会心理等4 个方面。[11] 中国学术界从1982 年起提出了“五个老有”养老体系,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中国养老政策与养老研究领域最早使用的划分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五个老有”基础上发展出的人文关怀、居住环境、健康医疗和社会经济等养老体系,在学术界是较为常见和被公认的划分方式。[12]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个体性”向“社会性”,从“物理性”向“精神性”,从“生存性”向“发展性”的逐步转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

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简称“EC”)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于2012 年引入积极老龄化指数(Active Aging Index,简称“AAI”)项目,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各国实现积极老龄化并跟踪其发展。积极老龄化指数是一个多维指数,用于衡量55 岁以上老年人的独立生活、参与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活动以及积极衰老的能力,为老龄化现象提供了社会视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设计的有用工具。[13] 刘文等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Study,简称“CHARLS”)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简称“CGSS”)数据库,以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中国积极老龄化指数,测度中国三大区域及28 个省市的积极老龄化指标。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积极老龄化呈现出东高西低、城乡水平差异明显以及男性水平总体高于女性等特征。[14]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多拉·L. 科斯塔(Dora L. Costa)提出了关于老年人与环境适应的生态模型(Competence-Press Model,简称“CPM”),并根据模型计算出年龄段、生理功能衰退程度、家庭结构、居住模式、经济能力等差异变量与老年人环境适应能力的线性函数关系。[15] 郭延通等指出老年人对医疗和精神层面的满意程度受到年龄、子女数量、同住人员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16]

综上所述,关于老年人养老需求类型的划分,学术界并无统一的标准,视角不同,养老需求类型也不尽相同,这也充分说明了社区适老化建设的复杂性、多样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标准,“人文关怀、公共环境、健康医疗和社会经济”始终是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核心面向。鉴于此,本文拟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指标体系出发,通过问卷调研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社区居家老年人对社区适老化建设各项指标的内在需求及影响规律。

二、研究方法及流程

(一)社区适老化建设评估指标的收集

本文根据美国学者巴尼·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的扎根理论,将社区居家养老的适老化需求划分为“人文关怀、公共环境、健康医疗和社会经济”4 项准则,运用“综合”的编码程序,对各项自由节点的类属关系进行编码,编码过程利用NVivo12(定性/ 质性分析软件)辅助完成,最终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指标框架。本文分析的材料来源于政策文本、研究文献和访谈材料,借以最大限度地涵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可能存在的养老需求。

1. 政策文本分析

通过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pkulaw.cn),笔者团队以“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等为关键词,对全国性政策逐一筛选,共筛选出从2000至2020年政策文本149 部,编码结果共计得到43 个自由节点。

2. 文献资料分析

以网络搜索为手段,通过“中国知网”“谷歌学术”,以“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 为标准进行搜索。为保证文献搜集的完整性,以“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环境”“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老龄化社区居住环境”等为关键词进行交叉筛选,共筛选出涉及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和社区建设的文献78篇,自由节点的编码共计93个。

3. 访谈资料分析

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对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结构等具有代表性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及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在访谈设计上,考虑到不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差异,为此采用半结构性访谈老年人13位。基于访谈材料,通过对相似服务需求归总之后,共形成42 个自由节点。

从本研究所收集的共计178个自由节点中,通过NVivo的树节点功能,对具有相似功能的自由节点进行关联式编入,最终构建出“人文关怀”“公共环境”“健康医疗”和“社会经济”4个一级编码、48个自由节点的评估指标架构,详见表1。

(二)评估指标的问卷调研

1. 调查问卷的拟定

问卷设计含基本资料和内容题项两大部分,基本資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职业、社区楼龄、健康状况、居住时长、居住人员、子女数量、社区样态和社区位置等;内容题项是对4个准则以及48项分项指标进行满意度评分。研究衡量尺度采用李克特5 级量表(5-point Likert Scale),由最高的“非常满意/ 重要”依次递减至最低的“非常不满意/ 不重要”。

2. 受测对象

由于本阶段测试内容涉及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适老化之专业建设标准,故受测对象必须为具备社区居家养老相关经验者,能用切身体会辨别建设指标之重要性,加上目前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的巨大变化,社区适老化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本研究以年龄在60 岁以上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人,以及年龄在50 岁以上,未来10 年内即将成为老年人的“准老年”人群为目标受测对象,问卷以“微信问卷星”方式在线上进行。

3. 问卷实施

问卷调查时间为5个月,发放时间为2021年5月17日至10月17日。由于受测对象多数是高龄老人,不会操作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因此本团队先后组织了40名成员跟踪服务受测对象,确保受测对象能充分理解问卷题项的含义,也确保受测者关于建设指标的重要性评量能准确地在问卷中得以体现。

(三)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

1. 样本数量分析

本研究最终收回问卷数量为605份。由于有研究人员跟踪服务受测对象,故所填写的问卷质量较高,经过删除资格不符合与无效问卷,实际得到有效问卷是576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5.2%。问卷的基本资料和内容题项合计110项,样本数量已经达到问卷题项的5倍[17],超过了研究人类行为的最低样本数(200项),具有适当性之因素分析绝对样本规模[18]。

2. 样本结构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 男性受测者占46.88%,女性占53.12%;60岁以上受测者占78.3%;有配偶的受测者占72.4%;完全健康的受测者占57.12%;住商品房的受测者占55.56%;住老城区的受测者占40.45%。

3. 问卷结果的适切性与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Service Solutions,简称“SPSS”)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经可靠度分析检测得到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值为0.981,抽样适合性检验(Kaiser-Meyer-Olkin,简称“KMO”)值为0.972,属于高信度水平,表示本研究所有测量的相关题项数据的可靠度、一致性与稳定性已经达到学术性要求,适合进行因素分析。[19]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因素分析萃取准则与命名

1.“人文关怀”准则的因素分析萃取准则与命名

人文关怀层面的社区适老化建设包含“组织社区活动、交流社区信息、完善社区服务、提供精神慰藉、改善邻里关系、提供心理指导、培养社区认同感、提供文化教育、组织文体表演、代办相关事务、宣传相关政策、管理老年用品、提供法律援助”等13项指标。经共变关系检测得到的抽样适合性检验值为0.944,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定的卡方值为6803.659,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简称“df”)为78,显著性(significance,简称“Sig”)为0.000。表示“人文关怀”层面所有测量之相关指标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达到显著水平。13项指标经因素分析法转轴萃取出2个因子。因子1 包含8 项建设指标,综合分析这8 项指标可知,其均是在社区范围内就可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的关怀项目,因此本研究将因子1命名为“社区关怀”。因子1 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38,特征值为5.168,方差贡献值为39.754%。因子2包含5项建设指标,均是需要借助社区平台,将社会资源导入社区才能为社区老人提供的关怀项目。因此,本研究将因子2命名为“社会关怀”。因子2 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34,特征值为4.630,方差贡献值为35.613%。两个因子的合计方差贡献值为75.367%,详见表2。

2.“公共环境”准则的因素分析萃取准则与命名

“公共环境”层面的社区适老化建设包含15项指标,经因素分析法转轴萃取出3个因子。因子1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41,特征值为5.445,方差贡献值为36.303%,因子2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03,特征值为3.366,方差贡献值为22.442%,因子3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65,特征值为2.470,方差贡献值为16.468%,合计方差贡献值为75.213%。

萃取后因子1包含8项建设指标,依次为完善建筑的物理环境、完善社区道路环境、有序管理社区车辆、美化社区公共环境、设置活动空间的动静分离、保障环境空间的易达性、制定社区安全防控措施和改造建筑的助老设施。综合分析这8项指标,均是社区居家养老的物理性环境,因此本研究将因子1命名为“物理环境”;萃取后因子2包涵5项建设指标,依次为:保障道路的无障碍、提供休闲座椅、完善照明设施、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和完善健身设施。综合分析这5 项指标,均属于为社区老人提供的相关养老设施,因此本研究将因子2命名为“设施环境”;萃取后因子3包涵2项建设指标,依次为:保障公共交通出行和配套生活商业设施,综合分析这2 项指标,均是社会为满足社区老人的养老需求提供的配套功能,因此本研究将因子3命名为“配套环境”。

3.“健康医疗”准则的因素分析萃取准则与命名

“健康医疗”层面的社区适老化建设包含10项指标,经因素分析法转轴萃取出2个因子,因子1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51,特征值为5.028,方差贡献值为50.279%;因子2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45,特征值为2.89,方差贡献值为28.901%,合计方差贡献值为79.180%。

萃取后因子1包涵7项建设指标,依次为:提供慢性病维护、提供上门看病服务、提供陪诊就医服务、提供定期体检、提供配药送药服务、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和设置紧急救助系统。综合分析这7项指标,均是社区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的预防或康复性的养老服务,因此本研究将因子1命名为“预防康复”。萃取后因子2包涵3项建设指标,依次为:配套社区诊所、建设社区日照中心和提供健康知识讲座。综合分析这3项指标,均属于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补充的养老服务,因此本研究将因子2命名为“医疗补充”。

4.“社会经济”准则的因素分析萃取准则与命名

“社会经济”层面的社区适老化建设包含10项指标,经因素分析法转轴萃取出2个因子。因子1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70,特征值为6.087,方差贡献值为60.871%;因子2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64,特征值为2.427,方差贡献值为24.268%,合计方差贡献值为85.139%。

萃取后因子1包涵7项建设指标,依次为:公示服务信息内容、提供服务中介咨询、建立老人信息档案、提供互联网养老信息、提供在线诊所服务、建设老人安全监控系统和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综合分析这7项指标,均是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公共保障的养老服务,因此本研究将因子1命名为“公共保障”。萃取后因子2包涵3项建设指标,依次为:建设助老食堂、提供家政服务、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综合分析这3项指标,均属于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养老服务,因此本研究将因子2命名为“日常生活”。

(二)社区适老化建设满意度的差异

本研究运用变异数分析(Analysis of Va riance,简称“ANOVA”)和独立样本T检定(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的方法,检测社区适老化建设指标各准则以及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之评量与不同基本变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检测的基本变数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职业、社区楼龄、健康状况、社区居住时间、同住人员、子女数量、社区样态、社区位置等11项内容,其中有6项显著。

由表3得知,不同年龄、学历、居住时长、同住人员、子女数量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对社区适老化总体满意度的评量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学费尔(Scheffe)事后比较:高年龄老年群体满意度大于低年龄老年群体,低学历老年群体满意度大于高学历老年群体,居住时长5年以上的老年群体满意度大于居住时长5年之内的老人,与配偶或子女同住老年人的满意度大于与保姆同住者,有子女的老年人满意度大于无子女者,有配偶老年人满意度大于无配偶者。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借由因素分析和最大变异数分析法,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适老化建设指标的准则进行萃取和命名,并最终形成评估体系,如图1所示。

在全社會都在关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逐渐进入规范和成熟状态。虽然中国的相关规范标准不断更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提升社区适老化的建设水平才是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热衷且关注的议题。倘若能够在前端作业时,构建一套完整且严谨的社区适老化建设指标体系,并判别出社区老人对社区适老化建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必定能够协助政府主管部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建设符合社区老年人需求的社区适老化环境。

(一)社区适老化建设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本研究中,从受测群体的年龄和学历对社区适老化建设满意度的差异可以发现,社区适老化的建设已经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年龄”变数在社区适老化总体满意程度评量中,呈现出“(71岁以上,61—70岁)>60岁以下”的明显差异。这是因为本调研中60岁以下的受测人群是未来10年内即将进入老年人阶层的“准老年人”,这一群体目前主要的生活载体依然停留在“社会层面”而非“社区层面”,而社区层面所呈现的生活需求的多样性要远远落后于社会层面。因此,“60岁以下”的受测人群对社区适老化的满意程度低于“71岁以上,61—70岁”的受测人群。这从侧面反映出,社区适老化的建设要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未来老年人养老的需求;[20]“学历”变数在社区适老化总体满意程度评量中呈现出“(高中或中职,初中)>大学及以上”的明显差异。这是因为低学历者普遍受到知识结构、自身见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和高层次的体验会低于高学历者,因此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要明显低于高学历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普遍增多,如何提升社区适老化建设水平以满足高学历养老者的养老需求,将是未来社区适老化建设重点研究的方向。

(二)社区适老化建设要改善温情不足的缺陷

“居住时长”变数在社区适老化总体满意程度评量中,呈现出“5—10年>5年以内”的明显差异。这是因为居住时长较短的老年人对社区适老化建设的内容和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还不熟悉,包括社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际关系、在地文化和地方养老政策等。所以,如何帮助社区老年人快速融入社区生活,提高他们对社区的熟悉程度,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重心。[21]

“同住人员”变数在社区适老化总体满意程度评量中呈现出“(其他,配偶,子女)>保姆或服务人员”的明显差异。这是因为选择跟保姆或服务人员居住的人群通常都是高龄老人或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缺陷的老人,这部分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通常会高于正常的老年人。[22]这也反映出,一方面当前社区适老化的建设内容与高龄或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的养老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是未来社区适老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也说明保姆或服务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亟须提高,以弥补社区适老化建设的不足。

“子女数量”变数在社区适老化总体满意程度评量中呈现出“(多个子女,1个子女)>无子女”的显著差异,“婚姻状况”变数在社区适老化总体满意程度评量中呈现出“有配偶>无配偶”的显著差异。这都是因为无子女或无配偶的孤寡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时,较有子女或有配偶的老人需要从社区获取更多的养老需求,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社区适老化建设还存在温情不足的缺陷。因此,如何让社区养老的孤寡老人或空巢老人体会到家庭温情是未来社区适老化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23]

(三)人文关怀是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经多元回归分析,本研究构建了社区适老化建设总体满意度与4个准则及9个次准则的线性回归模型。由回归模型公式可见:人文关怀准则与社区适老化建设总体满意度的线性关系最强,这说明人文关怀准则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兴起,特别是旧城改造政策的实施,普遍改善了社区的公共环境,老年人在公共环境层面的养老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精神文明的建设要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人文关怀成为当前社区适老化建设最核心的内容。

(四)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以提升社区适老化建设满意度

本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准则与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总体满意度呈现出反向线性关系,这主要在于社会养老资源的匮乏和养老资金的短缺。目前,社区提供的诸如家政服务、生活照料、中介帮扶、助老食堂等经济层面的养老服务并非无偿供给,这就导致了社会经济准则适老化建设程度越高,社区老年人支付的养老成本相对越高,而对社区适老化建设的总体滿意度就越低。[24]因此,如何丰富社会养老资源,提升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本研究尝试建构一套综合性社区适老化建设指标体系。然而,任何指标体系的构建,无可避免地会碰到通用性及特殊性的两难问题。因此,本研究尝试兼顾通论性及特殊性的需要,经由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和即将进入老年阶段的“准老年人”问卷调查,希望建构出能反映社区适老化运作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但需要说明的是,社区适老化指标体系的建构应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需要不断地依靠决策者、社区管理部门与社区老年人等进行反馈修正。受限于研究资源、受测人数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本研究也仅能算作一个初步成果,后续还需要更详细的调查分析并进行指标体系的反馈修正。

笔者未来的研究方向将以此为依据进行验证式分析,将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和准则进行量化,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对社区适老化情况进行量化评分。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更新的社区进行适老化评估,提出整改意见,另一方面可以为未更新的社区适老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猜你喜欢
社区建设指标体系评估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陕西新型农村社区生态机制构建研究
浅析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NGO参与震后灾区社会资本重建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