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动能

2022-06-17 18:16张静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住房发展

张静

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

就在大会举行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青团中央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意见》突出城市发展和青年发展的双向奔赴,城市支持青年发展绝不是单纯的‘投入,而是大有回报的‘投资,这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最大特征。”共青团中央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从2010年上海在世博会上最早提出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到目前90多座城市、300多个县区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区县)”。从关注“青年引入”,到培育“青年活力”,再到推进“青年友好”,更多城市正在多元化展开支持青年发展的政策设计。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未来的城市竞争不仅是城市产业、资源和财富的竞争,更是城市人口结构、城市人文环境的竞争。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营造有利于青年群体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青年群体融入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孙娟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中国青年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创新精神、知识能力素养不断提升,心理状态自信达观,勇于担当,视野开阔——这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描绘的中国青年的整体特点。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物质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身心素质向好向强,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观察近30年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青年人口规模从2000年峰值4.9亿逐步下降至2020年为4.0亿。其中刚从高校毕业、迈入社会工作的25-29岁立业阶段青年群体约9185万人,占人口总数6.5%。这部分群体,已成为城市新生产力的重要来源。

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认识到,城市发展思路必须从重视“招商引资”转向更加重视“招青引智”。

2017年,全国各城市先后开始“抢人大战”。10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人才新政,吸引青年人才落户。“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到,在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之际,未来青年规模总量也基本框定,而一座城市是否对青年发展具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孙娟说。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国首次有了国家层面的青年政策纲领,从顶层设计上在公共政策中融入青年视角,明确了与城市长远发展相适应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和协同平台,为城市层面完善城市青年政策提供了指导路径。

“‘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导向,为我国在国际社会进一步提升青年发展水平提供了政策契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城市建设部研究员徐振强说。

深圳反应最快。2017年9月,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构想。2019年8月,浙江提出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八项工程,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

2020年5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共青团中央提交了《关于将青年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提案》。“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有利于实现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共青团中央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因地制宜、百花齐放

2019年10月开始,共青团中央先后在河北滦州市、上海徐汇区、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河南内乡县、深圳宝安区等77个区县开展全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区县级试点。随后,深圳、成都、保定、苏州、济南、洛阳等90余个城市陆续启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徐振强分析,这些先行探索的地方既有城区,也有县城;既有常住人口增长型地区,也有常住人口下降、老龄化严重的地区;既有东部发达地区,也有中西部发展中地区,其多样化探索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城市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有的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产业规模较大,有的城市科技创新氛围浓厚、技术要素聚集,有的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潜力较强……要让不同发展志愿的青年都能找到“赛道”,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設需因地制宜、百花齐放。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发力打造“网红城市”,比如引进国内外品牌首次开业,以“首店经济”抓住青年兴趣点;从历史文化中挖掘故事、打造“城设”,在青年中形成口碑等等。而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不仅要在消费业态上“取悦”青年,更要为青年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让青年选择某个城市在一时兴趣之外还能落地生根。

天津市东丽区一在建楼盘外,在北京从事文化传媒类工作的“90后”小夫妻张世玉(右)和吕新在查看施工进度,期望婚房能够顺利交房(李然/摄)

FD0790D6-C31C-4436-BDB3-2FCFDD3B5418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4.6%受访青年期待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构建具有“高标识度”的青年发展型城市。

深圳提出建设“世界青年发展型城市”,探索“具有全球普适性”的建设路径,目标是打造青年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国际标杆;成都启动“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杭州提出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建设覆盖全区县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

吸引就业、鼓励创业

“未来会在哪个城市定居?”大学毕业工作一年的华晓丽说,“我首先考虑就业问题。我现在所在的这个中部城市,缺乏大型企业和支柱产业,青年就业岗位不多,大学生实习机会更少,很难留住青年人才。”

青年对城市“用脚投票”,就业几乎是第一考量。青年就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团结等密切相关。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中国青年逐渐由单向的“孔雀东南飞”转变为多向的“自由随心飞”。

2011-2020年,全国新增创业公司超过4400万家,平均每7秒就有1家创业公司成立。2020年,疫情对经济形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我国创业公司新注册量“逆势增长”,全年新增超710万家创业公司。

新时代,中国青年拒绝“躺平”,主动创业趋势明显。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根据《青年创业城市活力报告(2021)》,2011-2020年,全国新增创业公司超过4400万家,平均每7秒就有1家创业公司成立。2020年,疫情对经济形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我国创业公司新注册量“逆势增长”,全年新增超710万家创业公司。

与此同时,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仍旧不匹配。

孙娟认为,在创新方面,虽然各项鼓励创新的政策和平台纷纷涌现,但整体的创业成功率仅30%,贷款融资难、创新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解决。而国际局势波动、国内疫情此起彼伏等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影响下,就业和创业环境仍面临风险挑战。

因此,青年发展型城市应更加注重提升普通青年的保障与帮扶机制。《意见》提出,健全青年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聚焦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失业青年等群体,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年实现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为青年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贵州省清镇市有全国面积最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职教城,现有10多万名学生。工职院有一条青年创业街,在清镇市政府支持下,入驻企业可以免除半年房租和水电费。每隔一段时间,当地都会召集创业学生开会,询问大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虑。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黄建钰和同学成立了管道清理公司,母校经过面试与评审,为他们提供了5万元启动资金。而在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途双创园”里,胡显历和同学成立了文化科技公司,学校为他们减免了门面房租金,还提供教室支持。

2021年,貴州对18-35岁的青年创业度、创业存活度、科技创新度等指标进行持续性研究分析,编制了2021年度“贵州青年创业发展大数据指数”,对贵州青年精准画像,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报告认为,职业学校具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为职校毕业生提供相应帮助,可助力青年从创业初期平稳过渡到成熟期。

继续教育是支持青年发展的重要抓手。宁波市北仑区鼓励企业选派优秀青年职工参加继续教育,毕业后给予最高5万元学费补贴;鼓励企业加强青年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对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补贴。天津推出青年创业培训等六大计划,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覆盖37.2万人次。

作为吸引青年群体流入最多的区域,广东启动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29个,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3所、国家职业训练院3所。

呼和浩特的李瑜从事新媒体运营,他认为“许多城市出台了针对青年的优惠政策,但大部分针对高端人才,偏向研究生及以上高学历人群,普惠性措施还不够”。

“服务青年发展要关注各领域青年群体,要广泛关注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技工、文创青年、返乡创业青年等各类青年人才和各领域青年群体,实现由培育少数精英向服务全体青年的工作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穆林霞说。

一座对青年友好、适合青年发展的城市,一定是各类青年均能找到机会的城市。

住得上,住得好

“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了。5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每月租金2000元出头,跟合租价格相差不大,居住条件却好许多!”“蓉漂”王晖正在四川成都市南华佳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现场选房。确定好房型后,王晖签订了3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合同,租赁期3年内不会涨价。

在城市安家乐居是许多青年“急难愁盼”的问题之一。相对于城市原住民,新市民和青年人的收入和财力有限,往往很难一步到位地购置住房。

“高昂的房价、城市落户政策的阶段性调整、居住地和工作地错位所带来的通勤压力、超过30%的房租收入比、长租公寓爆雷与群租房乱象,深刻影响着青年对定居城市的选择。”孙娟说。

《意见》指出,要着力优化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需求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居住环境,积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对此,业内专家认为,进一步加快长租房发展,完善长租房政策,是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居住环境的关键。

屋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公共空间设置影音区、书吧、健身房等,24小时保安值守……这已成为不少保障性租赁房项目的标配。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

上海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作为引进人才重点区域,在住房方面持续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杭州、厦门等也通过增加自持租赁用地、存量柔性改造等多种方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FD0790D6-C31C-4436-BDB3-2FCFDD3B5418

广东在2020年实施“青年安居计划”,已帮助7572名高校应届毕业生获得公租房保障。2022年4月,北京拿出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公寓653套,首次面向应届毕业生配租。

近期,青年人房屋租赁又迎来新利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到,要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支持缴存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租赁住房。

屋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公共空间设置影音区、书吧、健身房等,24小时保安值守……这已经成为不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标配。

为了更好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的居住需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相应标准,提出集中式租赁住房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建筑周边商业服务网点配置等实际情况,增加服务功能。如宿舍型租赁住房建筑内公共区域可增加公用厨房、文体活动等服务空间,房间内应加大储物空间。

《意见》也关注到居住与社交相融合的新形态,提出集中式长租房主要聚焦于打造青年社区式居住生态,满足青年生活、社交、文化等需求;分散式长租房则有利于盘活存量住房资源,通过房屋产品、生活服务、线上化体验等方式提升居住品质,满足青年人职住平衡。

聚焦青年发展,开发侧重满足青年需求的居住产品类型,北京已开始探索。2021年9月,朝阳区首个设在长租行业的青年之家揭牌,为青年提供时尚生活、社交平台、成长课堂等服务项目。

“相对于其他住房保障,保障性租赁住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有序发展,防止出现变相的房地产开发。同时注重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质量、配套设施、社区服务以及所衍生的租购同权等问题,努力做到既让青年住得上,还让青年住得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郭元凯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官方指南呼之欲出

“90后”曾于铭在杭州一家民企就职。他希望未来定居城市的整体生活节奏不要太快,工作节奏张弛有度。“城市公共设施、人文环境、居民素质,都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深圳青年黄灵畅则表示,薪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气候是她选择城市的决定因素。“我希望家人有好的物质生活,而气候和环境很大程度决定了一座城市的宜居性。绿植多,没雾霾,这都是我喜欢深圳的原因”。

怎样了解一个城市是否适合自己?如果有一份官方“城市指南”作参考,会为青年们选择工作生活目的地提供很大帮助。

据郭元凯介绍,国际上不少国家通過指标体系和排名的形式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供指引。总体来看,提供丰富的工作机会、完善多样的社交网络、塑造有趣的人文环境等,成为国际上城市吸引青年人才和创意人群的实践经验。

“要承认青年是城市变革的催化剂,要积极捕捉青年发展的优先事项,确保城市的青春性,这也应该是今后我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考量。”郭元凯说。

要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就必须掌握青年与城市之间的大数据,并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朱峰建议,建设一个多元跨界的城市青年发展研究的智库或专家网络,通过政府统计部门、青年政策智库、青年大数据媒体或企业等机构对城市青年友好性的重要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发布监测报告,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数据库、信息库、案例库。在监测评估结果的运用方面,既要考虑为不同城市学习、改进青年政策提供支撑,也应当注重对青年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怀,比如可以通过开发主题网页、App等为青年的择学择居择业以及享受城市福利提供信息指引。

据悉,接下来在推进落实《意见》的过程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将充分借鉴现有国际、国内相关指标体系成果,加快构建一套权威性高、引领性强的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FD0790D6-C31C-4436-BDB3-2FCFDD3B5418

猜你喜欢
住房发展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论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现状及解决办法
辽宁公租廉租房并轨运行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