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丽,呼咏,张建海,许蓬子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核心价值理念以及高尚的精神追求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落实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办好课程思政意义重大。课程思政的根本是把握立德树人的宗旨,用好的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多个工科专业的必修课,包括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专业课,在后续学科专业课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思政教学对此课程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探索思政教育融入本课程,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理念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
课程思政并不是“思政课程”名称次序的简单调换,而是思政教学一种革新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体现三全育人方式的转变,将思政政治教育渗透课程全过程,强调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丰富,蕴含大量的思想政治元素,教学过程中可逐步探寻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思政要点,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全方位”“全过程”“全成员”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再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学生的主体认知和学习规律,可充分发挥其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完成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基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炼思政理念,凸显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重要意义,力求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中指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是课程思政三大关键要素,要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2]。课程思政不仅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而且更要从思想政治理论、核心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方面引导学生,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心智成熟以及品格养成的全面发展过程[3]。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充分解析课程内容,结合中华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培养专业人才技能的同时,努力探寻知识讲授与价值导向结合的有效路径。课程教学坚持以育人为导向,凸显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内在德行并行,将思政学习作为自身精神面貌提升的重要部分,努力成长为具有人文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机械工程人才。本文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思政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浓厚学习兴趣、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具有高尚人格和奉献精神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具体而言,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按照课程大纲计划要求,找准思政元素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切合点,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明确思政理论知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积累思政素材,逐步开展思政教学;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实施嵌入式、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模块清晰但又紧密相连,归纳整理课程内容,探寻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表1 所示,每个章节内容分别从不同方面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本文深入探讨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政修养和价值理念,并形成生动的思政教育素材,进一步凸显知识导向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4-9]。
表1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课程思政寓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方式多样化。综合近年来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尝试采用“导学渗透- 主体发掘”思政教学模式,合理分配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学的时间配置,得到有效的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是教学过程运行的主要环境,导学渗透教学过程有效利用课堂教学,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在蕴含思政元素的知识点处引入思政教学,在教师引导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目的;经过导学渗透教学阶段,学生从教学过程中汲取了专业知识点对点的思政元素,到主体发掘教学阶段,学生自我发掘身边思政故事,讨论总结课程收获。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导学渗透教学设计
导学渗透思政课堂意在建设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点对点的教学情境,统筹思政故事、思政案例与思政元素高度切合。引入经典诗词,进一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诚信、友善、敬业。培养学生爱己、爱家、爱校、爱岗、爱国的情怀,树立学生敬业、奉献、创新及工匠精神。具体案例设计如下表:
表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案例列举
2.主体发掘阶段教学设计
经过导学渗透教学阶段,学生把握了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政要素,在思想建设上有了进一步升华,初步形成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思想构架。但导学渗透教学停留在点对点的教学阶段,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享和讲解,未能真实表达自我感受,因此,主体发掘教学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全面加深学习印象。学生从点到面的学习,深刻领悟课程所蕴含的思政价值,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体发掘教学阶段采用专题讨论模式,可分为三个建设阶段:
(1)课前阶段
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结合课程内容或专业特点,每组学生可从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三大类思政元素中选择一类作为讨论主题,结合身边案例及自身感悟,亦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与所选主题相关的故事或事件,可选择代表发言,也可每位小组成员均发言,深入讨论思政案例对个人思想的启发及思政故事带来的心灵感悟。
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不仅包括优秀事迹及故事的价值观教育,同时也包含思政案例的反思教育。优秀事迹及故事的价值引领作用在于从正方向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思政案例也从另一方面提醒学生更准确的遵守职业规范,遵从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因此,主体发掘教学阶段更需要凸显两种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不同,使学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学习方向,结合专业课程知识,建设健全职业素养。
表3 主体发掘阶段教学设计及评价
(2)课中阶段
课堂中,根据所分小组,按自定方式依次讲述或讨论课前准备的思政故事或思政案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结合课程内容或专业特点,谈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担当与职责。通过讲解分享的方式扩充思政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解;通过学生对主动发现的思政案例的分析,凸显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3)课后阶段
经过课堂上的分享与讨论,课后学生形成学习文字材料,加深学习感受。学习收获的总结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经过课堂中的信息索取及参与讨论,形成了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新认识,形成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的新认识。因此,及时进行课堂学习总结,完善并补充了“导学渗透”阶段的被动式学习的缺憾,进一步强化的学习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过节虽然占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不多,但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不能做学习的机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也不能做工作的机器,课程思政让学生具有积极向上、拥有价值的灵魂。主体发掘教学阶段的专题思政环节使学生主动探索思政故事,用心领悟思政元素,更能激发学生的青春斗志。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高涨,对未来充满信心,更积极努力地去做人生规划。课程内容教学全部结束后,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程教学问卷,反馈结果反映了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认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巧妙结合,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良好平台。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应时刻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时机,一定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