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 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022-06-16 08:15武玉华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末梢受检者血常规

武玉华

作者单位:273300 山东临沂,平邑县中医医院检验科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主要应用的一种疾病诊断辅助方法,主要检测指标有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等, 观察并分析血细胞分布特点和形态,结合检验结果为患者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1-2]。虽然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较高,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较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检验结果的准确 性[3]。目前,血常规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主要有末梢采血、静脉采血、动脉采血等方法,不同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4]。为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平邑县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 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检验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进行末梢血血常规检验)和试验组(50例,实施静脉血血常规检验)。

1.1.1 纳入标准 ① 身体健康,无病危征象的受检者;② 肝、肾、心功能基本正常者;③ 依从性较好者。

1.1.2 排除标准 ① 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② 有精神疾病史者;③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 拒绝配合本研究者。

1.1.3 伦理学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本院伦理批准(审批号:20220214),所有检测均获得过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末梢血血常规检验 采用激光无痛采指血仪进行采血,受检者采血处皮肤采用75%乙醇常规消毒,待乙醇充分挥发后采血。在采血过程中按压受检者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之后针刺2~3 mm。第1滴血液中常混有组织液,应将其擦去,之后取第2滴血液作为标本,若血流不畅,注意不可用力挤压,以微量吸管采集血液后,放置于EDTA抗凝管中充分混匀,使用无菌干棉球按压伤口止血。

1.2.2 试验组进行静脉血血常规检验 采用真空采血法采血,使用套筒式装置采血。以碘酊棉签消毒静脉血采集处皮肤,待碘酊挥发后,以75%乙醇擦拭,去除碘迹。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段,右手食指固定针头下座,针头刻度、针头斜面向上,沿静脉走向,针头与皮肤呈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以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待回血后,针头顺势探入少许,以免发生采血时针头滑出的情况。注意不可用力深刺,避免出现血肿。血液标本放置于EDTA静脉采血管中,充分混匀。使用无菌干棉球按压伤口止血。

1.3 观察指标 ①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2组患者采血时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② 记录平均穿刺次数和平均穿刺时间;③ 分析2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HCT、PLT、Hb、RBC、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其中HCT正常参考值范围为男性0.420~0.480,女性0.370~ 0.430;Hb正常参考值范围为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RBC正常参考值范围为男性(4.5~ 5.5)×1012/L,女性(3.5~5.0)×1012/L;WBC正常参考值范围为(4~10)×109/L;PLT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00~300)×109/L;MCV正常参考值范围为91~ 100 fL;④ 分析采血满意度及感染发生情况的差异,其中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评价采血满意度,分值为0~100分,其中0~59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81~100分为满意,总满意率=(一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常规检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采血时疼痛程度、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比较 对照组与试验组采血时疼痛程度、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试验组采血时疼痛程度、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比较(±s)

表2 对照组和试验组采血时疼痛程度、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比较(±s)

平均穿刺时间(min)试验组 50 1.02±0.53 1.33±0.35 1.91±0.28对照组 50 1.15±0.47 1.35±0.41 1.89±0.26 t值 1.298 0.262 0.370 P值 0.197 0.794 0.712组别 例数(例)采血时疼痛程度评分(分)平均穿刺次数(次)

2.3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HCT、PLT、Hb、RBC、WBC、MC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试验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s)

表3 对照组和试验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s)

注:HCT为血细胞比容,PLT为血小板计数,Hb为血红蛋白,RBC为红细胞计数,WBC为白细胞计数,MCV为平均红细胞体积

组别 例数(例) HCT PLT(×109/L) Hb(g/L)试验组 50 0.436±0.045 239.75±13.35 130.63±15.97对照组 50 0.316±0.036 103.21±12.78 98.79±13.20 t值 14.721 52.241 10.866 P值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例)RBC(×1012/L)WBC(×109/L) MCV(fL)试验组 50 3.89±0.52 6.78±0.29 87.23±6.25对照组 50 3.05±0.20 5.23±0.30 75.96±4.78 t值 10.661 26.267 10.128 P值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采血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采血总满意率为94.00%,对照组采血总满意率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和试验组采血满意度比较

2.5 两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中1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00%(1/50);对照组中2例 患者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00%(2/50)。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形细胞和液体是人体中血液的主要成分,血常规是实施常规血液检验过程中的一种基础检验方法。机体具有修复功能,常规情况下,患者在患疾病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通过血常规检验可对机体血细胞的相关数量变化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凝血功能障碍、贫血、病毒感染等症状[5-6]。机体新陈代谢活动需要以血液循环的方式进行维持,因此,若血液发生病变则会对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影 响[7]。若机体器官组织发生病变,也会对血液成分造成影响。血常规检验可发现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成分的量,通过数据结果来评判和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8]。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基础检查项目,应用较为广泛,可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早期症状,以及发现过敏性疾病、炎症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随访意义。

常规情况下,血常规检验要求在受检者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标本,在血液标本采集前,受检者不可剧烈运动,主要是由于机体血液中的PLT、WBC、RBC水平在大量运动或进食后会出现波动,易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从而对临床诊断造成影响[9-10]。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能够检测出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等成分。

血液标本的种类主要包括动脉血、神经末梢血与静脉血,其中末梢血和静脉血较常用[11]。神经末梢血的采集疼痛感较为轻微,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等特点,但是其神经末梢主要源于毛细血管,在采集样本中易出现血量不足的情况,使得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较长,增加凝血的发生率,从而对PLT、RBC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静脉血具有一次性采血样本量大的特点,可重复进行试验,采血方式可控制渗入组织液,所获得的血液样本与机体血液之间的符合度较高[12-13]。相较于末梢血,静脉血采集不易被环境等因素影响,且其流动性较大,可更好反映机体实际情况,促进检验准确率的提高。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细胞的一种,可将外界病毒清除,因此常通过WBC检测来评估机体免疫力。若血常规检验显示WBC水平为(4~10)×109/L,则应考虑是否存在病毒感染、贫血、发热等症状;若WBC水平在(4~10)×109/L以上,则代表机体处于严重炎症状态,或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可参与机体氧的运输,实施RBC检测可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情况[14],从而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血小板能起到凝血的作用,可监测患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营养状态,若显示受检者PLT水平降低,则应考虑是否伴有造血功能障碍。

本研究中两组受检者采血时疼痛程度评分、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采血总满意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采血总满意率(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与末梢血相比,采集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验能更好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且不会增加采血时疼痛程度、穿刺次数、穿刺时间以及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采血满意度。分析原因主要有:① 末梢血源于毛细血管,实施末梢血的采集过程中会受到毛细血管血量较少的影响而较难采集,需要挤压采血部位来促进血液的流动,在此过程中血液中易混进组织液成分和空气,对末梢血成分造成影响。同时,采集末梢血时,若挤压采血部位力度过大,会对血小板造成破坏,损伤红细胞,影响检验结果,造成假阳性检验结果。② 静脉血通过负压真空原理进行血液采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少,可减少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的影响,防止血液凝固,以促进诊断准确度的提高。③ 血常规检验中应用血液分析仪,其需要的血量较多,但是末梢血采集量较少,需要反复多次采集,容易降低患者的依从性,而静脉血的采集血量较大,且不需反复操作,因此能减少误差[15-16]。 在静脉血采集的过程中,应确保采血室的空气流通,优化采血流程,血液标本采集前,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碘伏过敏或乙醇过敏等情况,严格遵循操作的规程,以确保血液标本采集的有效性[17-18]。

综上所述,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均有一定价值,其中静脉血的应用可更好地促进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为受检者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意义重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末梢受检者血常规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