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超
作者单位:252600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受到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改变、社会老龄化、环境污染加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2]。恶性肿瘤发生后,随着疾病进展,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出现变化,使机体继发纤溶亢进,出现高凝状态等凝血异常情况,从而增加血栓的发生率[3-4]。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借助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从而指导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对改善预后十分必要[5-6]。本研究主要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本院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1.1 纳入标准 ① 试验组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② 依从性较好者;③ 可正常沟通交流者。
1.1.2 排除标准 ① 有精神疾病史者;②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③ 预计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者;④ 拒绝配合本研究者。
1.1.3 伦理学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11229),所有受检者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使用经抗凝处理的枸橼酸钠管采集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受检者凝血功能指标,分析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60岁、60~70岁、 >70岁)、不同肿瘤类型(肝癌、肠癌、肺癌、乳腺癌、胃食管癌)、有无栓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同质性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试验组PT、APTT、Fib、TT、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PT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为纤维蛋白原,TT为凝血酶时间
组别 例数(例) PT(s) APTT(s) Fib(g/L)试验组 120 12.36±1.68 26.53±2.17 3.67±0.89对照组 100 11.02±0.53 19.67±2.56 2.59±0.92 t值 7.662 21.512 8.826 P值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例) TT(s) D-二聚体(mg/L)试验组 120 18.35±3.27 0.96±0.14对照组 100 14.12±0.64 0.13±0.05 t值 12.730 56.349 P值 0.001 0.001
2.3 不同性别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不同性别晚期恶性肿瘤患者PT、APTT、Fib、T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不同性别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PT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为纤维蛋白原,TT为凝血酶时间
性别 例数(例) PT(s) APTT(s) Fib(g/L)男性 65 12.41±1.52 26.56±2.31 3.59±0.92女性 55 12.33±1.71 26.20±2.25 3.70±1.01 t值 0.271 0.861 0.624 P值 0.787 0.391 0.534性别 例数(例) TT(s) D-二聚体(mg/L)男性 65 18.31±2.57 0.98±0.15女性 55 18.39±2.34 0.95±0.20 t值 0.177 0.937 P值 0.860 0.350
2.4 不同年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不同年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PT、APTT、Fib、T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4 不同年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PT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为纤维蛋白原,TT为凝血酶时间
年龄 例数(例) PT(s) APTT(s) Fib(g/L)<60岁 58 11.69±1.25 25.35±2.47 3.32±0.9260~70岁 32 11.95±1.32 26.32±4.58 3.58±0.74>70岁 30 12.87±1.63 26.78±3.63 3.74±0.58年龄 例数(例) TT(s) D-二聚体(mg/L)<60岁 58 18.26±1.69 0.85±0.2260~70岁 32 18.35±1.75 0.89±0.17>70岁 30 18.77±1.83 0.90±0.31
2.5 不同类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肝癌患者的PT、APTT、Fib、TT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患者,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不同类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5 不同类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PT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为纤维蛋白原,TT为凝血酶时间;与其他肿瘤类型比较,aP<0.05
肿瘤类型 例数(例) PT(s) APTT(s) Fib(g/L)肝癌 19 12.82±0.86 a 32.15±2.71 a 4.56±1.14 a肠癌 21 12.05±0.71 25.31±2.50 3.68±1.25肺癌 47 12.14±0.95 24.69±1.78 3.71±0.98乳腺癌 16 12.20±1.17 26.03±1.57 3.65±1.12胃食管癌 17 12.31±1.19 25.18±1.32 3.59±1.16肿瘤类型 例数(例) TT(s) D-二聚体(mg/L)肝癌 19 19.87±2.75 a 0.65±0.27肠癌 21 17.56±2.13 0.59±0.19肺癌 47 17.68±1.79 0.99±0.20 a乳腺癌 16 18.02±1.51 0.67±0.18胃食管癌 17 18.53±1.40 0.63±0.21
2.6 有无栓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伴有栓塞与无栓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有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栓塞患者(P<0.05)。见表6。
表6 有无栓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6 有无栓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PT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为纤维蛋白原,TT为凝血酶时间
栓塞情况 例数(例) PT(s) APTT(s) Fib(g/L)伴有栓塞 101 12.46±1.57 26.46±2.20 3.65±0.81无栓塞 19 11.98±1.26 27.13±1.98 3.69±0.52 t值 1.257 1.236 0.207 P值 0.211 0.219 0.836栓塞情况 例数(例) TT(s) D-二聚体(mg/L)伴有栓塞 101 18.26±2.87 1.14±0.32无栓塞 19 18.51±3.05 0.83±0.21 t值 0.345 4.054 P值 0.731 0.001
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经调查显示,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90%以上存在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异常[7]。恶性肿瘤可通过多种途径破坏机体抗凝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的平衡,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同时部分抗肿瘤治疗会加重上述系统间的失衡,也会使患者处于高凝状态[8]。导致恶性肿瘤患者出现高凝状态的机制主要有肿瘤治疗促凝、凝血因子与肿瘤细胞间相互作用促凝、肿瘤细胞自身促凝等。有研究显示,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恶性肿瘤相关患者中,约8%~19%会出现血栓[9]。也有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约为50%[10],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若出现高凝状态则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11]。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PT、APTT、Fib、TT、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T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癌患者的PT、APTT、Fib、TT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患者,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患者;伴有栓塞与无栓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栓塞患者。因此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较好地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PT属于外源性凝血系统指标,由组织因子启动,可反映血浆凝血因子水平。TT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疾病情况,TT与PT延长能够反映早期和中期肿瘤进展至晚期肿瘤的凝血功能变化,提示肿瘤患者的病情进展[12]。有研究显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PT水平较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明显延长[13]。PT缩短即表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但晚期恶性肿瘤会继续激活机体凝血系统以及血小板,使凝血系统特别是外源性凝血系统持续为激活状态,消耗凝血因子,导致PT延长[14]。在促进PT延长方面,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恶性肿瘤患者TF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肿瘤经血管渗漏脱落存在TF微粒,诱发内皮细胞、单核细胞中的TF表达水平上调[15]。TF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如肝细胞癌、肾细胞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大肠癌、肺癌、胶质瘤、乳腺癌等。TF的表达不仅与肿瘤的低分化关系密切,还与肿瘤负荷、肿瘤分期等有关。晚期恶性肿患者TF的相关表达量上调,过度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16]。有研究显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其高血源性TF水平升高,会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即表明PT延长,能够提示患者的高凝状态,且可评估患者血栓形成的相关风险[17]。 APTT属于内源性凝血系统指标,若APTT缩短,则表示机体为高凝状态。Fib主要是由肝脏细胞合成及分泌,属于大分子蛋白质,其水平的高低与凝血功能有密切联系,Fib水平升高会增强凝血功能。D-二 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属于机体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反映患者的继发性纤溶活性有所增强,表示患者机体为高凝状态[18-19]。因此,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APTT缩短,D-二聚体、Fib水平升高表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存在血栓形成风险[20]。不同类型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有一定差异,其中肝癌患者的PT、APTT、Fib、TT水平更高,肺癌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更高。对伴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恶性肿瘤患者,加强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评估患者的机体高凝状态有一定价值。高凝状态会对肿瘤生物学行为造成影响,与肿瘤的转移和生长等关系密切[21]。 对D-二聚体、Fib水平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积极采取抗凝治疗措施,如给予小分子肝素等,以更好地促进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改善[22]。
综上所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较易发生高凝状态,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增加栓塞的发生率,因此应加强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抗凝干预,以促进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改善。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