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颁布,提出了“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要求“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本专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国家定期公布高校在教育学一级学科设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情况,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1]。在新时代教师教育转型与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理性定位与实现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教师教育学科是指教师教育知识体系或教育学术中的一个分支,它是指培养教师而设立的教学科目。在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意义上,是指高等学校(教师教育院校)或研究部门(教师教育研究所等)为培养教师专门人才而设立的教师教育教学科目”[2]。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域、研究主体、学科知识、学科制度、学术组织以及学科文化等构成了教师教育学科的丰富内涵。质量由“质”和“量”二字构成,“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特质;“量”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累积程度,表明了事物发展的特定水平和程度。质量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发展水平的体现[3]。“高质量发展”是对“发展”的规定,是对“高速度发展”“高效率发展”的升华,是一种内涵式发展和高品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旨归在于促进个体幸福、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人的高素质发展,其目的在于通过思想启蒙、价值引领和文化濡化,实现人本身“是其所是”的本真发展、意义生成和价值实现。基于此,无论是作为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还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必然体现教育的本质。概言之,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是指以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教师培养为旨归,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不断健全、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学科制度不断完善和学科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
(二)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定位
教师教育学科不同于教育学一级学科下位的其他二级学科,除了具有理论品性与实践品性之外,还具有显著的跨学科属性,体现了教育与专业的有机融合。一方面,教师教育学科具有明显的教育属性,其以立德树人为目的,遵循教育规律,彰显教育的伦理性、道德性和育人性品格。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学科也体现出专业属性,即以特定的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等)为依托,致力于学习者专业素养的提升。理性审视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可以发现其包括三重意蕴:一是从发展目标的角度来看,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对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的未来憧憬,是教师教育者等多元主体对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美好愿景。二是从发展过程的角度而言,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而非疾风骤雨式的运动式发展,是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而非背离教育本质的异化发展。在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教师教育学科的跨学科属性,合理处理各学科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协同治理过程中实现教师教育学科的“善治”与高质量发展。三是从发展结果的角度来讲,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反映的是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状态,是特定阶段教师教育学科的存在样态和发展水平。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的良好状态,如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健全的学科体系、优秀的学术共同体、优化的学科结构以及积极的学科文化等。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历时性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个无限趋近学科发展愿景的过程。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对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愿景的描绘,而且也是对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历程的规约。从学科建设过程的角度而言,推动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价值引领、体系建设、学术共同体构建与制度优化等方面多措并举,协同共促,方能提升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
(一)注重价值引领,明晰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方向
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教师教育改革,距今只有20余年的历史。随着师范教育的转型升级和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是师范教育变迁与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以及当下教师教育改革深化的现实所需,更是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的未来需要。新时代推动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首先最为重要的是澄清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多重价值,方能引领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方向。一般而言,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包括本体价值和延伸价值两个方面。在本体价值方面,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旨归在于促进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是其本体价值所在,“立德树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以及培养造就大批“五育融合”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人才始终是教师教育学科最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在延伸价值方面,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学科知识的生产、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服务教育实践,促进教师教育问题的解决等方面。
(二)聚焦“三大体系”建设,提升教师教育学科理论水平
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学科是由特定的知识领域构成的科学门类,体现了不同学术和学问的性质。学科体系涉及到不同学科门类以及学科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学术体系则由学术观点、知识、理论、学说和思想等构成,是学者们通过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后形成的理论结晶。话语体系由概念、命题和原理等组成,是研究者的学术表达和思想表达,“话语权”反映了學科的地位和身份。新时代推动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教师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教师教育学科的理论水平。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需要处理好教师教育学这个二级学科与教育学一级学科,教育学其他二级学科(如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等),以及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下设的各个方向之间的关系,构建具有内在逻辑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同时,在遵循学科自身边界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尤其是以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教师教育学科的外延。在学术体系建设方面,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师教育知识的生成,不断丰富教师教育理论,生成教师教育学说,创生教师教育思想。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植中国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教师教育话语体系。BB58E4E6-2E3B-4957-9A0A-1EB4635BCB3A
(三)构建学科共同体,增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主体力量
学科共同体是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不同主体基于特定的价值和愿景形成的利益攸关和命运相连的组织。共同愿景和价值取向是学科共同体建立的纽带,平等和尊重是学科共同体建立的原则,协同协作与多元互动是学科共同体的运行方式。学科共同体的建立,有助于打破个体之间的隔阂,在互动交流与合作共享中提升主体力量。新时代推动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者的主动作为,同时更需要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合力,构建教师教育学科共同体,才能不断提振和增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主体力量。从新时代教师教育转型发展和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客观实际的角度而言,需要构建由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者、政策研究者、实践研究者、教研专家、实践专家构成的学科共同体。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者重在对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理论基础、学科历史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教师教育政策研究者则聚焦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改进研究,为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教师教育实践研究者则主要对教师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以问题为导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同时为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动力。教师教育教研专家重在探讨教学与研究、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性教学[4],促进教师教育“教研一体”、理论与实践相观照、教育与专业相结合。教师教育实践专家主要是指教师教育改革者、实践引领者,他们为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土壤。此外,新时代推动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构建协同协作的学科共同体,而且在共同体内部还需要搭建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和建设力量。
(四)完善学科制度,形成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
学科制度是学科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的体现,对学科的发展具有规训功能,能够使学科建设更加规范化、有序化和理性化。一般而言,学科制度涉及到学科建制、学位制度、组织制度、评价制度等范畴。新时代推动教师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学科制度,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首先,亟需明确教师教育学科的合法地位和身份,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之下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从而消解教师教育学科的地位模糊与身份危机问题,同时为教师教育者提供学科归宿。其次,建立系统的教师教育学位制度,形成与本科、硕士和博士相对应的教师教育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制度体系,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再次,加强教师教育机构建设和学术组织建设,建立教师教育组织制度,为教师教育学术活动的开展、教师教育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平台支持和组织保障。最后,完善教师教育评价制度,包括职称评价制度、学术评价制度等考核评价制度,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为教师教育学科改进与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 教师[2018]2号文件,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Z].
[2] 朱旭东,周钧.论中国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建设——教師教育大学化的必然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2007,(1):6-11.
[3] 李森.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蕴与战略选择[J].大学教育科学,2021,(6):7-9.
[4] 王超.“一流教学”建设中研究性教学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61-71.
作者简介:
李森: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BB58E4E6-2E3B-4957-9A0A-1EB4635BCB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