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勇,王 龙,冯绘敏,胡云飞,李 正,李文龙,3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天津 301617;2.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1617;3.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 100191)
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消肿、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病症[1]。研究发现[2-4],三七具有抑制动脉血栓和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可通过抗炎和抗氧化途径保护心血管系统,减少脑损伤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从而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三七中皂苷类成分是其发挥临床药效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指标[5]。迄今为止,从三七原料药材的不同部位共分离出70多种皂苷成分,主要为达玛烷型的20(S)-原人参二醇(20(S)-protopanaxadiol)和20(S)-原人参三醇(20(S)-protopanaxatriol)[6]。几种主要的皂苷类成分结构式示于图1。
图1 三七中主要皂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Fig.1 Chemical structures of main saponins from Panax notoginseng
目前,我国以三七为原料制成的注射剂品种较多,如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栓通粉针剂等,这些制剂均具有活血祛瘀、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治疗[7],但三七总皂苷的成分、含量以及不同皂苷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于1993年正式生产,2002年收载入《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经络肢体脑系分册,是一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中药处方[8-11]。赵一懿等[12]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全面比较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发现三七总皂苷对照提取物及血栓通注射液中极性小的成分较少,而血塞通注射液中极性小的成分较多,可能是由于选取三七的部位不同,或者各厂家提取总皂苷工艺不同所致。血塞通注射液制剂过程受原料药材、三七总皂苷提取[13-15]、过滤[16-17]、纯化工艺[18-19]等诸多因素影响。李钊文等[20]考察了三七总皂苷提取液的层析浓缩方法,提高了三七总皂苷的快速浓缩富集能力;耿魁魁等[21]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注射用血塞通调配工艺,并对人参皂苷R1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熊海伟等[22]通过观察三七总皂苷超滤前后的瞬时浓度变化,研究不同孔径的滤膜对三七总皂苷动态透过率的影响,发现超滤过程中,人参皂苷Rb1和Rd损失较大,而药液温度和滤膜孔径对三七中活性成分的动态透过率有显著影响;张琳等[23]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三七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通过静态吸附法优选大孔树脂型号,发现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效果最好。
HPLC法和HPLC-Q-TOF MS法可用于快速鉴定和分析含有三七皂苷和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化合物。Wu等[24]采用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其皂甙元;Liu等[25]采用UPLC-Q-TOF MS法测定三七中主要皂苷类成分,并对其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和鉴定,为三七总皂苷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的质量评价方法;赵静等[26]采用UPLC-Q-TOF MS法快速鉴定三七中17种化合物,包括4对人参皂苷同分异构体,并探讨其裂解规律及特征离子。
本实验拟采用HPLC法对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出峰时间鉴定主要色谱峰,采用HPLC-Q-TOF MS法对比分析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中活性成分,阐明三七原料药材到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过程皂苷类成分的转移规律,旨为进一步的工艺优化及工艺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Acquity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系统:美国Waters公司产品;5600 Q-TOF MS高分辨质谱仪:美国AB Sciex公司产品,配有电喷雾离子源(ESI),SCIEX OX数据软件处理系统。
三七原料药材及血栓通注射液:由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二者为对应关系;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g2、Rb1、Rd、Re、F2以及七叶胆苷ⅩⅦ:纯度≥95%,上海源叶生物公司产品;乙腈(色谱纯)、甲酸(质谱纯):美国Fisher公司产品。
称取一定量的三七原料药材,用10倍7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合并提取液,减压真空浓缩,干燥,密封保存,备用。
分别精密称取2 mg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g2、Rb1、Rd、Re、F2,七叶胆苷ⅩⅦ对照品粉末于10 mL容量瓶中,甲醇溶解至刻度,摇匀,稀释100倍,过0.45 μm微孔滤膜,即得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0.50 g三七提取物冻干粉,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超声20 min,放冷,甲醇定容,摇匀,稀释100倍,过0.45 μm微孔滤膜,即得供试品溶液。
精密称取适量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用甲醇稀释成约含5 mg/L总皂苷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1.5.1色谱条件 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40 ℃;流动相为0.01%甲酸-水(A)-0.0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程序:0~6 min(82%A),6~12 min(82%~79%A),12~14 min(79%~70%A),14~21 min(70%~55%A),21~35 min(55%~25%A),35~40 min(25%~20%A),40~45 min(20%~10%A);流速0.35 mL/min;进样量5 μL。
1.5.2质谱条件 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喷雾电压4.5 kV,离子源温度500 ℃,碰撞能量35 eV,质量扫描范围m/z50~1 500。
8个参考化合物的混合溶液、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以及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HPLC特征图谱示于图2。混合标准品溶液中,8种常见的参考化合物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实现基线分离;相较于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色谱图中化学成分较少,保留时间25 min后,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的谱图仍显示有少量的色谱峰信号,但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中几乎没有出现色谱峰信号。总之,HPLC法对三七原料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分析具有快速、分离效能高、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三七原料药材提取物及其制剂的研究。然而,三七原料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种类繁多,例如,谱图中人参皂苷Rb1附近的色谱峰十分丰富;此外,由于三七原料药材中七叶胆苷ⅩⅦ、人参皂苷Rg3、三七皂苷R2和人参皂苷F3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相似,在HPLC色谱图中峰面积很小,难以鉴别。故通过对质谱碎片离子进行解析,进一步鉴别三七中主要皂苷类成分。
注:a.混合标准品溶液;b.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c.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图2 三七皂苷类成分的特征HPLC色谱图Fig.2 Characteristic chromatograms of saponins in Panax notoginseng by HPLC
8种三七皂苷类成分混合标准品溶液的总离子流图示于图3a。在ESI-模式下,8种对照品得到了完全分离。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与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总离子流图分别示于图3b、3c。可以观察到,峰信号主要集中在25 min前,表明三七原料药材提取物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中主要为强极性和中等极性物质,弱极性物质较少。
在1.5节条件下,得到混合标准品溶液的一、二级质谱信息,分子质量信息与理论值吻合,各化合物的母离子及碎片数据列于表1。结果表明,三七皂苷类成分仅发生皂苷上糖键的断裂,并没有苷元的进一步裂解,这是因为苷元的四元环结构稳定,难以破坏。各化合物的一级质谱均出现[M+HCOO]-和[M-H]-离子。例如,三七皂苷R1的一级质谱碎片信息为[M+HCOO]-m/z997和[M-H]-m/z931,在二级质谱图中观察到m/z769[M-H-Glc]-、m/z637[M-H-C5H10O5-Glc]-以及m/z475[M-H-C5H10O5-Glc-Glc]-等碎片离子,示于图4;人参皂苷Rb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108,一级质谱碎片信息中可观察到m/z1 107[M-H]-、m/z1 153[M+HCOO]-等碎片离子峰,在二级质谱图中发现,该分子离子峰相继失去4个葡萄糖分子后,分别得到m/z945、783、621、459的碎片离子峰,其碎片离子信息示于图5。人参皂苷Rg1,Re,Rg2,Rd,F2以及七叶胆苷ⅩⅦ的质谱图示于图6。
注:a.对照品;b.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c.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图3 三七皂苷类成分的总离子流色谱图Fig.3 Total ion chromatograms of saponins in Panax notoginseng
表1 各化合物的母离子及主要碎片离子Table 1 Parent ions and major fragment ions of components
图4 负离子模式下,三七皂苷R1的一级(a)、二级(b)质谱图和可能的裂解途径(c)Fig.4 MS (a),MS/MS (b) spectra and proposed fragmentation pathways (c)of notoginsenoside R1 in negative ion mode
图5 负离子模式下,人参皂苷Rb1的一级(a)、二级(b)质谱图和可能的裂解途径(c)Fig.5 MS (a),MS/MS (b) spectra and proposed fragmentation pathways (c) of ginsenosides Rb1 in negative ion mode
图6 负离子模式下,人参皂苷Re(a)、Rg2(b)、Rb1(c)、Rd(d)、F2(e)以及七叶胆苷ⅩⅦ(f)的一级质谱图Fig.6 MS spectra of ginsenosides Re (a),ginsenosides Rg2 (b),ginsenosides Rb1 (c),ginsenosides Rd (d),ginsenosides F2 (e) and gypenoside ⅩⅦ (f) in negative ion mode
通过观察负离子模式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与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的一、二级质谱图可知,一级电离出现[M+HCOO]-和[M-H]-等主要质谱信号峰,而二级电离出现糖基的断裂,可观察到皂苷苷元的碎片峰信号。通过与8种对照品溶液以及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的总离子流图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几种主要皂苷类成分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中均可检测到。此外,由于三七中皂苷类成分存在较多同分异构体,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结构相似,如人参皂苷Rg2与人参皂苷F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783 u,人参皂苷Re、Rd以及七叶胆苷ⅩⅦ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945 u,这些化合物仅通过质谱信息难以鉴别,需要用对照品保留时间对比鉴别。
在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以及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一、二级质谱中,发现2个m/z783的分子离子峰。通过对比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确定出峰时间15.81 min为人参皂苷Rg2,推测另一个为人参皂苷Rg3。此外,分别在出峰时间15.37、13.69 min观察到m/z769的分子离子峰,推测为三七皂苷R2和人参皂苷F3,但出峰顺序存疑。
通过对比三七原料药材提取物与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中总皂苷成分的峰面积,发现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g2、Rb1、Rd、F2以及七叶胆苷ⅩⅦ的峰面积比值分别为2.55、6.88、3.02、9.75、31.30、15.68、15.98、714.34。其中,七叶胆苷ⅩⅦ的转移率最低,仅为0.14%,而三七皂苷R1的转移率最高,为39.22%。根据相关研究和实际生产经验,推测与制剂过程中大孔树脂的填料有关,在后续的工艺优化过程中,需要重视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柱层析纯化过程中所用大孔树脂填料的比较和优选。
本研究采用HPLC以及HPLC-Q-TOF MS法对三七原料药材提取液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中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初步探讨了由三七原料药材到血栓通制剂过程中总皂苷的转移规律,有助于增强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生产过程的理解,后续准备对三七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和不同填料的大孔树脂进行考察,优化血栓通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为提升生产过程的可控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