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刘学源
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功能障碍(俗称“痴呆”)的发病率迅速上升。目前,痴呆的治疗是世界难题,没有特效药。“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研究发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黄金干预期”,若能及时发现、尽早干预,患者的认知功能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好转。但若任由其发展,则会有很大概率进展为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痴呆的“前奏”,具有进展为痴呆的高风险。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其特点是:与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当的正常老年人相比,患者有较明显的记忆功能减退或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不受影响。研究显示,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每年有12%~14%的人会进展为痴呆。而在正常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仅为1%~2%。
记忆功能减退是大多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众多中老年人的“困扰”。如何区分正常健忘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呢?其要点是,正常健忘主要表现为比较容易“忘事”,但经人提醒可以回忆,日常生活能力完全不受影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明显减退,丢三落四、前讲后忘,且经人提醒不能完全回忆,但日常生活能力不受影响。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起病较隐蔽,容易被误认为是衰老的表现,从而耽误最佳干预时机。因此,老年人若出现记忆力减退,不可麻痹大意,也不能草率地认为自己只是“老糊涂”了,而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接受进一步检查和专业评估,以判断是否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是可逆的“中间状态”,是进行干预、延缓痴呆发生发展的“黄金期”。
首先,相对于普通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能够发现并重视自己存在的认知功能减退问题,能意识到自己离痴呆已经不远了,更愿意配合治疗,依从性更好。
其次,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如此一来,医方“有办法”,患方“肯配合”,双方“劲往一处使”,往往能“事半功倍”。
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干预,别忽视高同血症、低氧血症、高血糖的控制。
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的危险因素很多,根据是否有有效的干预手段,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遗传、年龄、性别等属于“不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医疗和生活调节等手段加以控制,属于“可控危险因素”。
我们团队在临床实践中研究发现,高血糖、高同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反复低氧血症可诱发脑部小血管病变,造成脑白质变性和微出血,进而诱发和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相对于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常见危险因素,人们对这三种“更隐蔽”危险因素的认识不足,关注度不高,干预措施也没有跟上。
为证明这三种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团队对1200余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为期3~6年的干预。结果发现,接受干预的患者每年发展为痴呆的比例为8%,低于其自然转化率(12%~14%)。
1.高同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代谢的中间产物,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5微摩/升,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团队通过研究发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不仅会损伤神经细胞,损害认知功能,还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小血管病变,导致脑白质变性和颅内微出血等。
为此建议: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血症患者可以通过口服叶酸和维生素B12 进行治疗。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降至正常水平后,可停止服药。平时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苹果)也有助于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2.低氧血症 团队研究发现,反复缺氧可导致大脑神经元损伤,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加重有关。睡眠时鼾声如雷、时断时续,自觉憋气,常被憋醒的患者往往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容易因反复缺氧而诱发认知功能障碍,需要积极干预。
治疗措施包括减肥,戒除烟酒,以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创呼吸机、口腔矫治器等,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3.高血糖 我们团队通过研究发现,高血糖可导致神经元过度自噬,诱发神经元损伤。若合并低氧血症,可进一步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因此建议: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常规检测血糖。血糖高于正常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也应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