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2022-06-15 16:52陆雯颖
艺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形式美景观设计苏州

摘要:苏州是“上海的后花园”,是景观建设的集大成者。形式美是园林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美的角度出发,研究其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苏州园林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色彩、空间构成和肌理三要素和各节点、空间内视觉形式的规律,研究形式美法则营造视觉美感的景观效果,分析苏州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绿地在形式美法则运用上的差异,发现古典园林偏向于意境美的营造、现代绿地与时代更加贴近,从而印证形式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人文需求空间的打造,更要体现景观艺术的形式美,满足人的最终审美需求。

关键词:形式美;苏州;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3

0 引言

风景园林景观空间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实体,更是人类生存的精神文化空间。形式美法则是园林设计遵循的一种重要法则,在当前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通过在物质要素和构成形态上丰富园林景观的细部,在组合规律上协调景观整体特色,进而提升美的创造力。文章梳理归纳苏州古今园林绿地设计中体现的形式美要素和规律,以便更好地将此种法则融入景观设计,为今后城市景观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指导。

1 形式美的要素

1.1 色彩:形式美的第一要素

色彩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的空间性的美,其明暗、冷暖可以形成形体感、温度感的視觉效果,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刺激,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色彩是园林景观物质的基本属性,是最具感染力和张力的视觉要素。

苏州古典园林偏向于水墨色,色彩和形态构成类似水墨画,相互晕染间以黑色、白色、灰色为基本色,配以青、绿等彩色系,协同产生丰富的虚实层次变化,从色彩的单一维度跨越到画面的整体水墨效果。园林建筑偏冷色调,饱和度较低,是水墨画的主要组成部分,端庄稳重中透露出“中庸之道”和“调和之美”。白粉墙带来素雅白净感受,又具有留白的艺术感;黑色瓦片彰显“墨”与“黑”的层次关系,黑是色彩,墨是意境,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色彩衬托出水墨的黑白趣味,明暗交替,虚实相接。青色是古典园林中大面积运用的颜色,青和绿在古典园林饱和度低的整体特征下属于偏彩色系,青也被古诗词赋予文化价值,配合着水墨基本色,成为古典园林的点睛之笔。

苏州古典园林整体采用明度广、纯度低、彩度低的冷色调,色彩中性调和,整体由绿色的邻近色、类似色相互转换[1],与江南文人闲适雅致的审美情趣相吻合,是对当时清淡、高雅品格的追求,含而不露,统一和谐,与水墨画耐人寻味的特点契合。

苏州现代绿地偏向于活泼色彩风,贴近现代生活节奏。古城区道路景观以香樟和梧桐的绿色为主,间歇种植杜鹃和三色堇等彩色系花卉,形成有主有次的空间关系。着重推出的落叶景观道路,以银杏树为主基调树种,增加枫树、梧桐、乌桕等色彩变化丰富的树种,营造深浅变化的绿化景观,与低饱和度的古典园林色彩对比,突出不同色彩的视觉效果。道前街南侧人行道内,亮丽金黄的银杏叶配合树干的棕褐色,以蓝天为背景,映衬道前街北面绿色的香樟树,从深绿到浅绿到金黄,交集的色彩相互协调,形成不同的心理暗示和情感体验。人性化的铺装色彩在现代绿地中运用广泛,以明丽的色调起到划分区域的作用。苏州澄帆儿童乐园基于儿童喜好的角度,以明亮活泼的铺装色彩赋予儿童活动区特殊的地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同时注重安全保障。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让色彩成为现代绿地设计中人性与活力的载体,丰富儿童的生活体验。

1.2 空间构成:点、线、面

园林空间是园林艺术形式的一个基本概念,基于点、线、面的构成形态是视觉带来的最直接的感知,空间构成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整个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大面”,驻足之地的观景面则为“小面”,山石、花木等为“点”,通过点把线连接起来,构成面,营造园林的整体意境。

点是简洁的形态,是所有形态的基本形态,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园林设计中的点没有大小,是一个相对的存在。作为园林中的点,拙政园的点石位置突破池壁的限制,疏密分布;狮子林中山石错落有致,突破原水体的形状,以点破面,增添意境美[2]。点本身与其分布形式、周边的峻岭曲涧相互配合,形成景观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带给游客不同寻常的“曲径通幽”之感。

线在景观设计中分为实线和虚线。在景观设计中,线是很重要的视觉元素,是点移动的轨迹。拙政园的主线体现在其东、中、西三部分的游廊连线,形成一个景点的串联景观轴。东园和中园以曲线的形式分隔,曲折萦绕的园路带来生机感,又显得规整分明。中园和西园由“L”型折线水廊连接,蜿蜒曲折的形式突出景观的递进效应,带来层深感[3]。曲线带来灵动活泼的线条感,直线带来安静稳重感,直线与曲线交织,凝重的气氛中不失活泼,形成古典园林的整体基调,古朴而独具韵味。

园林设计中的面主要用于观者理解和分析景观格局。水系作为面的代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周文王修建的“灵沼”。小飞虹、小沧浪廊桥横跨水面,带来水面视线的延伸,营造出大水面的宽阔视野;倒影楼和卅六鸳鸯馆间凌波廊横卧水面,以线状分布形成景点的串联,突显统一元素中视觉的变化。大小、形状不同的湖面,形成的开朗风景(在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延伸到无穷远),以萦绕和回环的形式带来无穷尽之感。

苏州现代综合公园中常常是点、线、面聚集在一处,相辅相成,不似苏州古典园林以曲折萦回联通点、线、面共同构成整个园景,而是在每一节点处空间构成,面面连接,体体相依。在水域景观中,亲水平台、树池座椅等以点状排序,通过不同、相同、相似点之间的串联,形成不同的路径,以线路的不同体现景点的序列感,打造出不同的观景面。水域景观通过点设计原则比直接的线设计更具美感和层次性,因为它在形成线的时候,采用自由式组合,能够根据游客自己的想法,于视觉虚线中自主形成画面,在可视化的空间内感受水景的不同面、视角的不同带来的不同心境。点和线交织在一起,映衬出面的不同特性。

1.3 肌理:视觉产生的触觉和错视

肌理指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结构、组织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触感和视感,带来不同的感受。苏州古典园林的肌理大多使用花街铺地,以瓦片、各色卵石、碎石、碎瓷片等拼合而成的各种图案装饰的园林路面,犹如地上锦绣。铺地图案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人追求,体现出文化属性。如苏州网师园的梅花冰裂纹,以梅花象征高洁坚强,冰纹象征冰清玉洁,映衬出文人的美好品格。古典园林的肌理在典雅美中被赋予了文化内涵,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形式美中体现出园林的意境美。作为文化象征,它体现出形式美的内涵,拓展形式美的深度,以内在肌理延伸园林整体,赋予不同园林独特的精神内涵。

苏州现代公园景观肌理更加注重现代化和时代性。在现代公园中,肌理设计需要注重材质的选择以及铺装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并且为了避免“千景一面”的现象,肌理还需要结合公园特色,展现出新意。苏州苏南万科公园的东西广场铺装统一设计成600×600毫米的正方形黑、白、灰三色跳色石材,由黑、白、灰三色形成一种平衡的动态美,类似像素组合,在展现素雅之风的同时多了一丝活力感。并与光面爵士白花岗岩材质的花池烧洗面福鼎黑花岗岩的波浪水台相互映衬,基于整体的维度上形成简约活力的局部景观。三色铺装相互间隔,肌理和树影相互融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现代公园的肌理设计与古典园林相比,不变的是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度和协调性,变化的是逐渐向趣味性和创新性靠拢,注重契合公园主题,又具有眼前一亮的效果。铺装成为现代公园中独特的存在,衬托设计者的思想,反映时代的趋势,在景观设计中已成为研究性问题。

2 形式美表現在景观设计中的规律

2.1 对比照应规律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的双方安排在一起,使特征更加明显,带来更加震撼的效果。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对比采用欲扬先抑的对比手法,形成视觉反差,带给游客不同的心理感受,强化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更好地表现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借两者的对比突出各自的特点。如使大、小悬殊的两个空间相连接,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由于小空间的对比、衬托,大空间给人更大的幻觉[4]。苏州留园,入口空间冗长、封闭,人在其中视觉被压制,看到的多为闭锁景观(闭合空间呈现的风景),带来凝重紧张之感,但当走到尽头时,看到开朗风景,带来视觉的开阔,类似《桃花源记》中“豁然开朗”的感觉。

疏密的经营也是为了形成对比,对应的意境是虚实,与层次变化中带来意境的不同。古典园林四大要素中有花木,花木通过配置可虚可实,可孤植成景,可片植成林,于疏密变化中营造开朗和闭锁景观,视线范围和视觉空间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的意境美[4]。留园的建筑分布部分稀疏,部分稠密,营造张弛、开合有度的韵律节奏感,其四个建筑立面中,东南两面的建筑排列很密集,西北立面建筑排列较稀疏。从宅到园要经过多个过渡空间,利用藏与露的手法形成疏密的对比以增加景深,形成有张有弛的连续空间,丰富园林美的层次,于形式美中呈现意境美。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苏州现代绿地通常在光与影、动与静、明与暗间相互对照,通过发光属性不同的光源,以光色的冷暖、强弱,显隐的选择,形成变化的影,建立整体的节奏、韵律、光影的世界,通过科技以及现代化设施增强对比,突出效果。与古典园林不同,现代公园由于结合时代要素,更加贴近生活,在观感上富有新意和趣味性,带有科技感。夜幕下,苏州的“小鸟巢”观感更强,李公堤飘逸在金鸡湖上,在虚实变化中呈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古典园林中,八音涧为以声衬静的典型,苏州的苏南万科公园也有类似的动静对比。造浪机推出的一阵阵波浪不仅给波浪水台增添了动态效果,波浪拍打池壁产生的声响也带来了听觉上的刺激,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水被赋予了生命力,可从水的流动中感受外界事物和心如止水的静态美,在形式美的对比中感受到听觉和视觉不一样的震撼效果。

2.2 多样统一规律

多样即在形式构成中变化,统一即不割裂整体感,在多样性的基础上保持一致性。苏州古典园林的漏窗文化以类似的形式构成不同观景面,统一中体现各园林建筑独特的文化内涵,从中感受到真正的“别有洞天”。狮子林中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形式较为相似,但“琴”窗以冰纹为主,“棋”和“书”窗以植物花纹为主,“画”窗以四纹为主,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书香雅气。只有统一而无变化会显得单调无生气,只有变化无统一会显得杂乱无章。形式统一而内在肌理形式不同,可体现园林“面面皆景”的特色美与整体美。

多样统一的规律下,现代城市公园很容易形成“千景一面”的误区,造成景观的重复化,忽略公园自身的文化性和地域性,曲解多样统一规律,只是一味复制粘贴,无法因地制宜,融会贯通。苏州万科公园以“水的织锦”来编织场地,以一种元素延伸开的统一性,打造富于变化的景观组合。以水文化退韵成黑白灰调的铺装形成序列语言,提取江南水面黑白变化的自然韵律肌理,以菱形织锦的方式勾勒基本场地,“水的织锦”在设计上被贯彻始终。从场地铺装到建筑立面;从外在形体到内在肌理;从点到线,进而延伸至面,由二维平面延伸至三维空间,赋予场地完整的意义。统一的现代语言不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也确保在功能需求多样化的场地中,空间有序而不混乱,以多样形式的延伸(雕塑、水景等)增添艺术感染力,营造景观的多样性。

3 结语

高尔基说:“形式美是一种能够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园林设计遵循着形式美的法则,基于此表现美,达到美的形式内容与精神内涵的统一。文章以苏州古典园林和现代绿地为例探析园林形式美要素和规律的应用,理解苏州的景观特色及文化价值,体悟苏州园林景观的生命力和独特性,为建设城市景观和打造美好人居环境提供参考。在科技日趋进步的时代背景下,苏州现代绿地在形式美法则下的发展仍值得人们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牧,贾佳.苏州园林空间的色彩叙事研究[J].创意与设计,2020(6):45-51.

[2] 王巧良.浅析江南园林中叠山与理水的融合应用[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8(6):45-48.

[3] 堵希希,钱小琴.从“点线面”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形式美:以拙政园为例[J].大众文艺,2010(24):60.

[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21-29.

作者简介:陆雯颖(2001—),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形式美景观设计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苏州一光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