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秋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实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目的就是为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生物实验硬件设施以及教学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当前的生物实验教学当中,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本文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引言
生物学是一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又有着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生物学知识点,都需要借助实验现象来证明。所以,高中老师们一定要提高对生物实验的关注程度,并要在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进行进行主动思维、积极探索,并利用实验现象对生物知识进行有效验证。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理论与实践结合,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对生物实验教学时,总是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实验教学。这样,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生物知识进行记忆,但是这种记忆却并不够深刻。而且,还会很大程度上遏制学生创造力,以及对生物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通过把生物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验证生物知识,这样会为学生带来长久而深刻的记忆,真正内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有效完成知识迁移,从而达到生物学习的最大价值。
2.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开展生物实验,教师能够通过丰富的实验素材,来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学生们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很大的乐趣,而且可以获得不少生物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切实地感受到生物的魅力,从而形成了对学习生物技术的浓厚兴趣。
3.突破传统束缚,还原教学本质
受应试教育制约。以往生物教学实验数量偏少,教学方法单一化。而实验教学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不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积极思考与探索,打破常规思维束缚。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实验资料、制定实验步骤、独立开展实验的方式,有利于他们合作探究、创造力的发展,并能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形成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1.丰富实验内容,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纵观中国初、高中学的生物教材,在内容上并不孤立、片面,在很多地方都有衔接。例如:显微镜基本操作、对绿色植物细胞的介绍等。而尽管初中、高中生物课程有衔接,但部分高中生物老师,仍然片面地只讲授高中生物知识点,这样势必就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知识过渡。所以,在高中的生物课程上,教师应引导學生总结初中的生物学知识点,以找到初中与高中生物知识的结合点,并通过生物实验,协助学生更有效地衔接生物课程,从而建立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心。
以“观察细胞”实验为例,该生物试验的主要仪器设备为显微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显微镜,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首先回顾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再根据教材当中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际操作,独立完成实验,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由初中实验向高中实验的过渡。老师也应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有效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步骤,逐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生物实验教学优质性。
2.优化实验教学,增加时代感
因为生物教学实验特点,部分学生实验易受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学生无法直接的体会试验现象,例如:细胞分裂试验。所以,为了增强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积极改革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以增强时代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以上述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为例,高中生物老师必须突破传统常规教育束缚,巧用计算机技术,运用多媒体动画视频的方式,来为学生们演示生物教学实验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直观地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并学习相应的生物学知识。
3.加强实验操作训练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老师务必注意学生实验动作的规范性,并主动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实验操作步骤的规范性,从而防止实验活动中问题的出现。此外,认真、责任的态度是科研的基础,高中生物老师要引导学生保持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耐心地完成生物试验,同时,在试验完成以后,要认真总结研究体会,并彼此沟通,扬长避短,以降低并减少生物试验中的差错。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当中,很多生物知识都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因此,高中教师必须要提升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本文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从丰富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以及加强实验操作训练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以供相关人士进行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卞存维.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3.
[2] 李巧玉, 慈萌萌. 思维培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