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 贾先奎 张荣贵
摘 要:综合审视、考察和解读《申报》《时报》《新闻报》《上海青年》等多份文献资料可以断定,学术界普遍认为的百年名校上海浦光中学的前身是上海青年会中学的观点并不准确。本文的研究结果是:上海浦光中学在1924~1927年6月期间被称之为“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从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又衍生出了另外一所高中,即“上海青年高级中学”,两者不是同一所学校。溯本正源,不仅可以澄清历史真相,避免以讹传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重塑、构建和再现这一历史阶段的办学历程图景,并且也有助于推动学界对上海浦光中学百年校史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上海浦光中学;校名;变迁;考略
经过考证,百年名校上海浦光中学在1915年8月~1921年7月期间、1921年8月~1923年期间,先后被称之为:上海青年会中学(校)、上海青年会商业学校或商业日校。此篇论文的第三部分将会围绕着有关上海浦光中学在1924~1927年6月期间校名变迁的这一中心主题,依次展开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一、有关在1924~1927年6月期间校名的史实考证
上海青年会商业学校自从1924年1月改称为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以来,截止到1927年4月底,《申报》登载了一系列的相关招生广告,并持续性刊发了多篇与其办学动态相关的新闻专题报道。在上述的招生广告和新闻报道中,上海青年会开办的这所全日制中等学校都被称之为“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校)”。
例如,浏览相关的招生广告,其中一条是《申报》于1925年7月21日刊发的招生广告,详情如下:
上海四川路中国青年会高级中学招生——程度分:高中文科、商科及初中预科。考期:七月卅一日、八月一日上午八时起。报名:即日为始,纳费一元。详章函索、面取概须郵票五分。校长朱树翘启 。
另外一条是《申报》于1926年6月20日发布的招生广告,内容如下:
上海四川路中国青年会高级中学招生——本校定于阳历七月四日(星期日)招考,高中文科、商科一二年级及初中预科各级新生。报名即日开始,随交投考费洋一元。章程函索、面取概须邮票五分。校长朱树翘启。
还有一条是《申报》于1927年1月9日刊登的招生广告,具体信息如下:
上海四川路中国青年会高级中学招生——本校定于阳历十二月十三日——星期日上午九时招考高中文科、商科、初中预科各级插班生。应考者须毛笔、墨水笔。考卷由本校发给,尽一日考毕。午膳由校中代为预备,以免往返。报名自即日起,随纳报名费一元。章程无论函索、面取概须邮花五分。校长朱树翘启。
根据此篇论文第二部分第四节所列举的三个招生广告,至少可以充分说明以下三点:
其一,从1924年1月至少截止到1927年1月期间,上海浦光中学所使用的正式校名都是: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
其二,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高度重视商业教育,其商科教育始终都占据着重要位置。
其三,上海青年会商业学校把其校名改称为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初中各级不分科(即不分专业),高中分为文科、商科。这一做法应该是受到了民国教育部于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的影响。《壬戌学制》对当时的中等教育制定了一套较为具体的规章制度,其中的一些规则如下:“中学校修业年限六年,分为初高两级”“初级中学得单设之”“高级中学应与初级中学并设,但有特别情形得单设之”“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视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但得酌量地方情形,单设一科,或兼设数科”。通常情况下,高级中学普通科又分为文、理科。显而易见,上海青年会商业学校主动顺应新学制的改革潮流,改制更名,突出高中办学层次的特点,兼顾普通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学子报考这所高级中学。
然后,再来翻阅一下相关的新闻报道,举例而言,在1924年6月29日《申报》就曾对青年会中学的夏季毕业典礼作出了这样的介绍:
青年会校——四川路青年会高级中学,昨行毕业礼;并由学生家长及学校合开师生家族褒荣宴。席间师生家族融融一堂云。
另外一例,1925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对青年会中学的最新办学动态作出了如下的报道:
青年会消息——本埠四川路青年会高级中学学生对于公众事业,素为关心。近于公民教育运动,尤具热忱。现拟于五九组织演讲团,计分七对,赴南翔、松江、浦东等十一处宣讲;印有通俗印刷品多种,沿途分发解释,以资唤醒云。
再举一例,1926年4月17日发行的《申报》刊登了一条标题为“青年会中学请潘仰尧讲演”的教育消息,相关具体信息如下:
青年会高级中学校文科、商科于昨日上午十一时,请中华职业学校校长潘仰尧到校在青年会大礼堂讲演现代之职业观……
再看第4例,1927年4月29日出版的《申报》发布了这样的一条新闻,详情如下:
青年会中学之毕业聚餐会——四川路中国青年会高级中学商科丁卯级同人,以瞬届暑期,卒业在即;平素师生感情,颇称融洽,一旦分离,不能不有所表示,以资纪念……
由是观之,从1924年6月至1927年4月期间,在《申报》刊发的有关对青年会中学的四条新闻报道中都使用了“青年会高级中学”这样的称呼,由于《申报》报社馆也位于上海,所以在行文中自然就省去了“上海”二字。
除了上述四条新闻报道之外,江苏省教育厅在1925年7月17日出版的《申报》上发布了一条新闻中,也提到了上海青年会中学的对外正式称呼。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8年),“中华民国”虽然设置了6个特别市,即北京、天津、上海、青岛、哈尔滨、汉口市,但是只有北京市直接归中央政府管辖,包括上海在内的其余5个特别市都隶属于省级政府所管辖。这一历史时期的教育部为了加强对中外人士所开办的私立中等学校的掌控和管理,特此要求从1925年7月以后在报考高等院校的时候,考生的中等学校毕业证书必须盖有本省教育厅的章印,才能具备报考资质。
在此历史背景下,江苏省内的众多私立中等学校纷纷向江苏省教育厅提出审核、备案的请求。“江苏私立中等学校,前以教育部通令嗣后专门以上学校报收中等毕业生,其中学证书须有教育行政官厅之印信、方准报考之限制;大起恐慌,纷请教育厅验印或补印。”为此,江苏省教育厅特意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申请、审核流程。经过严格审查、核对之后,“发表审查合格校名,以示周知。兹采录第一二次审查合格各私立中等学校于下: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市北公学、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校……”。
由此可见,在这一办学历史时期,作为省级最高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江苏省教育厅,对上海青年会开办的这所中学的正式称呼也是: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校)。
此外,还有两份史料也可以对探讨这一时期上海浦光中学所使用的正式校名起到重要的佐证作用。一份是1924年6月出版的《上海青年》(上海青年会会刊)刊发了一条有关毕业生名单的消息,这份重要的毕业生名单所使用的标题是:《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校毕业生名单》。
另外一份史料是1925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英文周报》刊登的一份来自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一位学生的信函,详情如下:
《征求中华英文周报》——启者:鄙人现缺本报第257期一册,愿以邮花二十分交换,读者诸君中如有割爱者,请寄四川路青年会高级中学校柯枫岩收。先至留存,后到完璧。
由于《中华英文周报》杂志社(由中华书局主办)和上海青年会中学的活动地点都在上海一地,因此上述信函中所提到的邮寄地址自然就省略了“上海”二字。
综上所述,从1924年1月至少到1927年4月底期间,无论是官方江苏省教育厅,还是主流媒介《申报》,或是办学机构主体自身,或就读于该办学机构的学生,都一致把上海青年会开办的这所中学称之为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校)。下面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校)”这一称呼延续到何时为止呢?
20世纪20年代随着“非基督教运动”在近代中国各地的深入开展,收回教育权运动在上海进展得如火如荼。上海教会学校的学生也和全市学生一起投入到反帝斗争的洪流 。数量众多的教会学校纷纷爆发了反对教会教育的风潮,受此影响,从1927年4月上旬开始,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亦遭遇重创,未能幸免,学生罢课,教学管理陷于瘫痪状态。后经上海市党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斡旋和调解,1927年5月中旬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学生一方与校董事会、教职员工一方暂时达成和解,决定于5月18日起恢复正常上课秩序。“本校前因各方误会致起种种复杂之纠纷,兹者各方意见已趋和洽;并由学校当局、教职员、学生三方面组织校务维持会,处理一切。自十八日星期三起照常授课。希各生准时到校,免旷学业,特此通告。——青年会高级中学校董会启。”
但是,正常上课状态没有持续多久,至1927年6月初期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再次爆发罢课学潮,这次来势更加猛烈。校董事会、教职员工双方再也无力控制局面,大批学生纷纷离校、转学,学校再次陷入停课状态。1927年6月30日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学生会分别在《申报》《新闻报》上发布了一条《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学生会启事》,公开对外宣称“兹因本校业已停办”,因此“敝会亦将各项事件随时结束,恐未周知,特此声明”。至此,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办学生涯暂时告一段落。
二、有关上海青年高级中学来源于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的史实考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就在1927年6月底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陷于停办状态之际,一大批脱离青年会高级中学的教职员工另辟蹊径,在英租界同孚路创办了另外一所高中——上海青年高级中学。这所新创办的高级中学从1927年6月28日至7月7日期间在《申报》上刊发了一系列内容相同的招生广告,相关重要办学信息如下:
本校系前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原有教员所组织。一切学程、班次照旧,分高中文科、商科;初中及预科。凡旧校同学均可插入本校相当班次,即日起报名登册……暑期学校分国文、英文、数学、理化、商业等科。七月一日起报名收费,六日上课。
由原青年会高级中学教职员组建的这所新学校引起了《申报》的关注,1927年7月10日出版的《申报》之《教育消息》专栏对此事件做出如下报道:
青年会中学创办垂二十余年,成绩斐然,已宣布停办。该校教职员乃另组青年高级中学于同孚路十号、十一号洋房。一切学程皆仍其旧;原有教员亦无变更;而不合潮流之点,则从事改进。现定于本月八日招考新生及旧生登册。并办有暑期学校,即日开始报名,章程可函索云。
根据上面介绍的一系列招收广告和专题报道,可以断定上海青年高级中学不仅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而且在教学体制、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法等层面上,均保持、继承了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的办学特色。不仅如此,还能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因此一经创办之后,便受到社会各界青年学生的青睐和欢迎。“同孚路青年高级中学,即前青年会高级中学同人所创办”,除原有教员之外,“又加聘文学士邵芾棠、商学士吴光鼎等。日来新生报名者非常踊跃;而旧生之转学者亦络绎不绝,夜校之报名者亦夥”。
从1928年1月起,上海青年高级中学的校名被改称为上海青年中学 。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其办学效果已经相当突出。“青年中学开办以来,成绩卓著。”至1930年7月,青年中学的办学成绩日渐显著,“如此次全沪会考高中组甲等共十三人,而该校占其七;初中组甲等获奖状者仅三人,该校亦占其一”。到了1936年3月,青年中学已经成为上海名校之一。“青年中学办理完善,素为社会所推许。除训教设施均主严格,而重实际。”凭借其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和显著的办学效果,从1927年6月底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青年中学已经持续办学长达20多年。在1949年3月,“市教育局以私立青年中学,办理认真,师资健全,成绩优异,特予嘉奖”。
三、结语
上海青年高级中学由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派生而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青年会高级中学的办学生涯的延续,尽管这两所学校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但是毕竟办学主体发生了较大变化,两者不是同一所高中。通过这样的延续和传承方式,上海青年中学在长达数十年的办学生涯中,大力传播上海青年会中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推广其丰富的办学实践活动,为当时社会培养了数量众多的各类中等学历人才。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办学信誉,还扩大了上海青年会中学的办学影响力,为近代上海中等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做出了一定贡献。
如上所述,从1924年1月至1927年6月期间,尽管上海青年会开办的这所中等学校的校名已经被改称为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校),但是其商科职业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延续了上海青年会商业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点。很显然,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是一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兼顾的高级中学,这样的表达方式或许更加明确。我们热烈期盼着今后学术界同人在提及或介绍上海浦光中学百年办学历史沿革的时候,能够翻阅并参考本文,这也是笔者撰写这篇文章的最大价值。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上海四川路中国青年会高级中学招生[N].申报,1925
[2]上海四川路中国青年会高级中学招生[N].申报,1926
[3]上海四川路中国青年会高级中学招生[N].申报,1927
[4]钱曼倩、金林祥.中国近代学制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5]各學校之毕业礼[N].申报——本埠增刊,1924
[6]青年会消息[N].申报——本埠增刊,1925
[7]教育消息——青年会中学请潘仰尧讲演[N].申报,1926
[8]各团体消息——青年会中学之毕业聚餐会[N].申报——本埠增刊,1927
[9]教育消息——苏教厅核准验印之私立中等学校[N].申报,1925
[10]智育部消息——上海青年会高级中学校毕业生名单[J].上海青年(Shanghai Young Men),1924
[11]征求中华英文周报[J].中华英文周报(Chuang Hwa English Weekly),1925
(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丁伟(1976—),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贾先奎(1975—),男,汉族,山东巨野人,文学硕士,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张荣贵(1977—),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哲学硕士,副教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