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玲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中国高净值群体的金融资产投资需求日益旺盛。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日益严格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的需求及市场结构正在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当前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发展趋势的研究发现,未来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将成为大众个人理财最主要的方式,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股权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完善发展。
关键词:个人理财;可投资金融资产;公募证券投资基金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5-009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时期的高速增长,高净值群体的金融资产投资需求日益旺盛。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日益严格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的需求及市场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当前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发展趋势的研究,发现未来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将成为大众个人理财最主要的方式,这也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股权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完善发展。
一、当前主流可投资金融资产
(一)储蓄存款
与理财市场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相比,银行储蓄存款具有低风险、低收益、流动性高等特点。由于储蓄存款具有较高安全性、对存款人没有任何金融投资专业知识要求的属性,从金融理财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最主要构成内容。但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金融理财市场以及以2013年余额宝诞生为标志的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大繁荣式迅猛发展,在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份额中,存款类产品占有比例已经越来越小。2010年,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超过3/4是银行储蓄存款,2020年这个比例已大幅缩水到了50%左右。大量年轻人将银行存款转移到了以余额宝、零钱通、各类银行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不但具备储蓄存款的较低风险性和较高流动性,还有着较高的收益率,因而深受市场欢迎,导致虽然安全但利息完全跑不赢通胀的银行存款持续缩水。与余额宝合作的天弘基金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势竞争,各银行机构也纷纷进行业务调整和线上转型,大力推介以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以及智能存款为代表的储蓄存款类产品。随着互联网金融、金融理财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未来较长期的低利率和宽松货币政策时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银行储蓄存款占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必会呈逐渐下降态势,银行吸储难度将不断加大。
(二)银行理财产品
2004年是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元年,该年光大银行发行了国内首支银行理财产品。早期银行理财产品由于结构复杂,市场接受程度低,还只是较为小众化的银行变相高息揽储的手段。尤其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巨额亏损,无法到期兑付,造成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随后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严格加强监管,银行理财产品整体风险大幅下降,近些年逐渐演变为一些理财意识初步觉醒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在储蓄之外最好的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迅速扩大。2019年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突破20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18.55万亿元,占15%左右。然而,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具有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差、收益率也并不高的特点,使得其无法满足个人及家庭理财的长远投资规划(比如教育及养老规划等)。加之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发布(过渡期至2021年底),正式确定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是保本保收益的刚性兑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必然不是我国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的首选产品。
(三)股票
储蓄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当前主流可投资金融资产因其都具有投资风险较低的特点深受广大投资人的欢迎,而股票因其具有投资门槛低、可博取较高收益的特性,自1990年设立以来,也深受广大中小投资者(散户)的欢迎。截至2020年7月,中国股市开户数达到1.7亿元,粗略估计涉及上亿个中国家庭,夸张点说A股是“国民金融资产”也不为过。但A股高风险、高波动、市场发展不规范的现状也导致股市里散户几乎都是“韭菜”,在A股能赚到钱的散户几乎凤毛麟角,而非理智、不专业的大量散户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A股的高风险和高波动。投资就是投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投资基金比自己直接投资股票更合适时,他们会更倾向于把资金投入基金而非直接购买股票。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表明未来中国股票市场也必然将由“散户市”走向“机构市”。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占比中,公募基金也必然会超越个股投资。
二、当前非主流可投資金融资产
(一)私募基金及信托资产
“私募基金”为不能公开发行,只能向“合格的投资者”发行的基金产品。“合格的投资者”则有明确的量化标准:300万的金融资产或者最近3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且不论是私募基金还是信托,这两类金融资产都是单一产品100万元起步。虽然过去几年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高净值群体的迅猛增加,私募基金和信托资产的增速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大众化投资资产,但经历过2015年股灾和私募投资基金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整体增速逐渐趋缓。可以说,过高的投资门槛是导致私募基金及信托资产无法成为主流可投资金融资产的主要原因。
(二)储蓄型保险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消费型保险是为了防范不确定性风险而进行的购买保障类的消费,不属于大众可投资金融资产的范畴,只有储蓄分红类保险才是未来会返还投资收益的金融资产。原本保险的本质是以保障为主,投资理财的功能只是附加的。但是多年以来,商业保险公司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却本末倒置,大力推广有高利润空间的储蓄分红型保险,反而忽视了原本应该着力推广的消费型保险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保险监管的强化以及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消费型保险正在强势崛起,储蓄分红型保险呈现弱化趋势。消费型保险因其具备托底的保障功能成为家庭理财规划建议中的重要配置,可见保险已逐渐回归其本源功能。
(三)新兴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
当下,数字化背景下的“互联网+”正在摧枯拉朽地颠覆一切、改造一切,“互联网金融”也必然会对当下及未来的大众理财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自2013年余额宝诞生开始,互联网对于投资理财行业的改造和颠覆就从未间断,包括各类银行宝在内的互联网货币基金,疯狂野蛮生长的P2P、众筹,以比特币为典型代表的虚拟货币等新兴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并成为时下中国最热的“风口”。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穿透力太强,颠覆性太大,导致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极为困难,互联网金融前期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市场极为混乱,当下正处于规范发展加强监管的阶段也使其无法成为主流的金融投资资产。
(四)债券、外汇、期货等特殊投资品种
作为大众理财投资品种,债券、外汇、期货因其交易的复杂性,对投资者相关投资专业知识及投资经验等背景的较高要求性,一般个人投资者很难直接参与相关市场交易,只能算是较为小众的非主流投资资产。
三、未来新星:公募证券投资基金
(一)我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1.早期探索时期(1991—1997年)。公募基金起源于19世纪欧洲,20世纪初传入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1991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只基金“珠信基金”被批准设立,募资6 930万元。此后6年全国共设立75只基金,募资57亿元,业界称为“老基金”。但由于早期发展不规范,加上投资品种匮乏,监管层也缺乏监管经验,老基金设立不久都出现了严重亏损和弄虚作假的情况。
2.初期发展时期(1998—2001年)。鉴于上述情况,1997年11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募资方式和渠道,基金投资范围,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投资人的权利与义务等,是我国首部规范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行政法规。随后,1998年3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基金金泰(500001)和基金开元(184688)两只封闭式基金正式设立,至2001年9月开放式基金面世前,迎来封闭式基金发展的辉煌时期。但这一时期的发展依然乱象丛生。2000年10月,著名的《财经》杂志以“基金黑幕”为题连载了上海证交所监察部一位监管人员对当时国内十家基金公司进行的关于基金操作手法的跟踪调查研究报告,业界及监管层为之震动,基金业由此开启新一轮整顿。
3.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至今)。2001年9月,华安基金旗下的首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面世,成为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随后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基金、LOF(上市开放式基金)、ETF(上市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FOF(基金中的基金)、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打新基金、定增基金、中国特色杠杆型分级基金(分级A和分级B)、REITS(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量化基金相继出现。在此期间,除了基金品种的不断丰富和创新,伴随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制度的推行,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持续放宽,内地与香港基金实现互认,基金业“引进来”和“走出去”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13年6月1日,修订后的新《基金法》正式实施。对外开放加上新《基金法》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基金业的规范和迅猛发展。
2017年8月14日,随着最后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银丰”的到期,传统的封闭式基金彻底退出中国证券市场。
2020年4月1日,基金公司外资股投资比例限制全面放开,全球资管规模排名第一的贝莱德当天就递交了第一份公募基金设立申请。8月21日,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核准设立,由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BlackRock Financial Management,Inc)100%控股,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2020年,在资管新规整改大限的尾声,存量分级基金纷纷公告转型、召开持有人大会、取消分级机制。12月初,分级基金密集公告分级份额终止运作并将终止上市,产品最后交易日为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起终止上市,分级基金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2021年1月25日发布了2020年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2家,全国公募市场一共有7 196只基金处于存续状态,混合型、债券型和股票型基金数量占比分居前三,分别为42.8%,32.9%和17.36%,ETF产品373只,规模合计1.1万亿元。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19.89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34.7%,权益类公募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占比为32.28%,较2019年底提高了10.69个百分点,累计为超过2亿投资人提供了理财产品服务,成为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我国理财市场及证券投资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推動力。
(二)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优势与功能分析
1.最佳个人理财配资资产。由于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具有集合投资、组合投资、专家理财、几无投资门槛、投资稳定性高、兼顾流动性与收益性、基金品种选择丰富等优点,使得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在众多理财产品中脱颖而出,是较为符合家庭理财规划的金融资产标的,也是唯一一种能以很低门槛构建起非常完整的家庭理财需求的投资品种。
2.有助于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由“散户市”向“机构市”转型。众所周知,相对于机构投资者,散户大多缺乏专业金融知识与投资经验,这也导致广大中小散户严重缺乏投资理性,更容易追涨杀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股市较为典型的“牛短熊长”的波动性。设立多年来,以“散户市”为典型特征的A股二级市场“投机”色彩极为浓烈。通过股权投资,伴随企业成长,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价值投资一直未成为市场主流。我们都知道,与我国恰恰相反,当前美国股市则是以机构为主体的市场,过去的十年,势头持续上涨。然而美国股市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机构”为主体,其也经历了从散户为主到以机构为主的演变过程。专业化基金最终取代散户成为美国资管市场的绝对主力。“机构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散户投资的短期投机性和上市公司长期投资项目期限错配的问题,更有利于稳定市场,也使得居民金融投资风险得以分散,可以说是实现了投资者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双赢。
參考文献:
[1] 姚妹.浅谈个人理财视角下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J].现代金融,2019,(11).
[2] 洪磊.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与展望[J].清华金融评论,2018,(12).
[3] 刘有锦.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14).
[4] 肖兴林.浅析个人理财视角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6,(2).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Investable Financial Asse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Finance
MA Xue-ling
(Beijing Open University,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of rapid growth,and the demand for financial assets investment of China’s high net worth groups is increasingly strong.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ncreasingly strict regulation of China’s real estate market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financial market,the market structure and demand of China’s residents’ investable financial assets are about to change significantly.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urrent residents’ investable financial assets,proposes that the future public offering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will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way of public personal finance,and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perfect development of China’s equity securities market.
Key words:personal finance;investable financial assets;public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