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蕊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劳动教育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培育当代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常见的形式有偶尔的节假日劳动教育活动、学校校本劳动教育课堂的开设等,这些小学劳动教育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小学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小学教育体系中依然是十分薄弱的,还有待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强。
针对当前开展的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教材融合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列举了几点将劳动教育融合到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的措施建议,为有效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小学劳动教育而言,应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劳动,另一部分是教育。然而在大部分的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的问题: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小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但在一定的体力劳动后,缺乏对劳动背后的意义进行有效的引导,无法让学生对体力劳动形成良好的态度,以及对劳动背后所涉及的意义进行思考。
其次,在实施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更多倾向于组织体力劳动。劳动应该涵盖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个方面,但在小学劳动教育体系中,往往忽略了脑力劳动。其实,脑力劳动可以包括设计一些带有创意的宣传标语、体验富含民间智慧的手工艺活动等。这些脑力劳动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但在小学劳动教育体系中,这些脑力劳动常常是缺乏的。
最后,教育者容易将劳动教育“异化”,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的手段施加给学生。例如,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作业或是违反了某项规章制度,教育者就会把劳动当作惩罚的形式施加给学生,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厌恶,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综上所述,当前所开展的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观念。为了能够有效突出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解决上述提到的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科学的劳动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将劳动教育融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内容中,将小学语文课程作为主阵地,深挖教材资源,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举措
(一)深挖文本资源,强化劳动意识
统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显性和隐性劳动教育资源。显性劳动教育资源指的是,能够在教材中直接体现与劳动价值有关的文本内容。例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农民白天去田间辛勤除草,晚上回家后还要继续搓麻线,村中的男女都要各自承担起家务劳动。孩子们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孩童学种瓜”这一主题展开大胆想象,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将孩童学习大人种瓜的全过程描写或画出来,从而深刻体会农家孩童的天真无邪以及热爱劳动的优秀品格。
隐性劳动教育资源指的是,虽然有关劳动价值的教育内容并非课文主题,但却间接提供了开展劳动教育的契机,教师只要能够深挖文本内容,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渗透劳动教育思想,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例如,《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就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描写了祖父园子中的景物,并表达了小萧红对祖父的热爱与依恋之情。此篇课文的内容虽然并未明确指出劳动,但却可以在字里行间了解到“我”与祖父共同劳作的幸福场景,如“除草”“种花”“种菜”“辨认谷物”等。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从作者的视角,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感,并懂得劳动并非是一件让人流汗和劳累的“苦差事”,相反,通过劳动,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更加纯粹。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优秀人格,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劳动的良好习惯。为了将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悉数挖掘出来,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
1. 把握重点词句。
例如,在教学《千人糕》这篇课文时,在课程导入阶段,笔者提问:“当你们初次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时,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呢?”学生纷纷回答:“千人糕是一种好吃的食物吗?”“千人糕是不是特别大呢?”当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起来后,笔者顺势引出课文内容,并告知学生,千人糕是需要由很多人共同付出劳动才能够获得的食物,同时将课文中的“很多很多”“平平常常”作为关键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利用课文插图。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会搭配与内容相关的插图。插图作为文本内容的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静态文字出发,将课文的情节在脑海中形成连贯的形象。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课文插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情感内涵。例如,《大禹治水》这一课主要描写了大禹与百姓们携手共同努力疏通河道的故事。此项治水工程实在是太过庞大,而且古代的百姓并没有现代机械化工具的支持,因此治水过程格外艰难。如果仅凭文字内容,生于现代的小学生很难体会到大禹治水的不易。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大禹治水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 激活阅读教学中的劳动要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细心挖掘文本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巧妙设计,激活劳动技能的育人作用。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段各地人民欢度春节的视频,营造出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随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谈一谈自己家乡庆祝春节的方式和习俗,如大扫除、贴春联、准备年夜饭等。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活动氛围内,激发出他们做家务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由劳动带来的乐趣与美好。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课程改革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师要深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让学生可以在劳动教育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体会到由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宏观视野着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