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捕快
春秋时期,秦国自秦襄公开始立国。当时,秦国已经获得了岐山以东大半原属于周王室的膏沃之地。秦文公即位后,并没有像秦襄公一样,继续驱逐西戎部落,拓展秦国的领土,而是静下心来,重新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
一是战略上改全面扩张为全面收缩。即位之初,秦国尚不具备立足关中的实力,撤出襄公征伐的岐丰之地,向西退回到秦人发祥地甘肃西垂宫,后在今天的千河与渭河的交汇地带建立都邑,巩固秦国新近占有的土地,收揽民众,教化百姓,繁衍生息。
二是让出岐山之东求“人和”。秦文公十六年,秦国完全掌握了原本属于周王室的岐山以东的领土,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至此,秦文公才再一次发动了对西戎的战争,将西戎彻底从原本属于周王室的土地上驱赶出去。按照周平王的说法,“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但秦国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和百姓,归为己有。同时,将岐山以东原本属于周王室的土地,又重新归还给了虽然式微但正统仍在的周王室,增加了周朝余民对秦国的好感,最终在岐丰之地站稳了脚跟。
秦国起于襄公而彰于文公,作为继业守成之君,秦文公和其谋臣运用其胆识、谋略和大智慧,在内忧外患、强敌环伺下及时进行战略调整,采取罢干戈以退为进、守其志养精蓄锐、图后发以待时机之策,一点一滴提升秦国的实力,开启了秦国立足关中、一统天下的辉煌历程。
所谓战略,即战争的谋略,崛起于军事,后从军事领域延伸到政治社会领域。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创新日新月异,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商场如战场,人类所有的战略智慧,都在商业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集成与大爆发。尽管战略在今天如此火热,但其真正运用在商业领域始于1957年。当年,艾伦·内文斯在对亨利福特和福特汽车公司的历史定義中,第一次提到了“战略”这个词,随后的几十年中,战略一词在商业世界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面对商业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和复杂性,从熊彼特、钱德勒、波特、明茨伯格等专家学者,到福特、沃尔特、迪斯尼、盖茨、乔布斯、马斯克、任正非等企业家,他们把商业战略的智慧不断推向新的巅峰。
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认为,战略就是我们在面临关键阶段的重大抉择时,如何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地做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公司治理专家仲继银认为,大多数公司的失败都可归因于战略方向、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失误和失效。要改变这种状态和避免这种厄运,个人专断地凭感觉的战略决策方式必须让位于依靠董事会集体智慧的民主的战略计划过程。作为给公司“指引方向的人”,董事会的首要职责是进行正确的战略决策,保持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那么,困惑来了:什么是“正确的战略决策”?如何“做正确的事”?如何“正确地做事”?甚至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什么是“正确”?
权威正确吗?直觉正确吗?还是说大数定律正确?人工智能正确?今天正确的事,明天还正确吗?正确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其边界在哪里?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更不是纸上谈兵能解决的。我们做事后诸葛亮,才会知道:乔布斯重返苹果之后违背公司治理规则要求苹果董事全部辞职的决定是正确的;任正非怀着“如果这次研发失败了,我就从楼上跳下去”的信念,孤注一掷将所有资本投入万门机的研发是正确的;微软放弃“一切以Windows”为核心的战略转型是正确的;英特尔放弃存储器市场、主攻芯片的战略转型是正确的;诺基亚率先研制出能上网、大屏幕、触摸界面的智能手机,却因为风险高且投入巨大而错失最大的机遇是不正确的;柯达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却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战略转型迟缓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类似的案例,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正是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成功与失败可能只是一念之间,才更加需要注重提高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功能。在现实运作中,很多公司的董事会没有在公司决策中发挥多大的作用。一些看上去似乎发挥了战略决策作用的公司董事会,实际上也只是制定了一些数量性的指标,如增长率和利润目标等,而把具体的战略制定责任留给了经理层。而战略制定不仅仅是董事会的首要职责,也是董事会所能扮演的最能为公司增加价值的角色,却又最容易在日常公司治理中被忽略和忽视。
在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在凶猛袭来的数字化浪潮下,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思维面临彻底重构。任正非说过“不确定性的时代要有确定性的抓手”,那么什么是确定性的抓手?首先想到的就是战略思维和战略能力,有了战略思维和战略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数字时代,战略也将面临颠覆式的革新,并且会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因此,构建战略性董事会,是改进公司治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需要董事会积极行动起来,给自己更多的“授权”,为董事会发挥战略职能装备技能和信息,构建一个专业化的、能够更好发挥战略职责的董事会,才能在未来的数字化浪潮竞争中赢取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