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锦飞 李乃会 武爱玲 段乖利
【摘 要】 通过对岐山县2011~2017年小麦吸浆虫发生概况及生活史、气象因素、土壤质地、栽培制度、品种特性、防治因素等发生规律的总结,对岐山县小麦吸浆虫的防控工作提出加强监测预报,把握防治适期;积极实施农业防治;科学开展化学防治;行政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开展新药械试验示范,筛选高效器械和对路药剂的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岐山;小麦吸浆虫;发生
[Abstract] By summarizing the occurrence and life history of wheat paragonimiasis in Qishan County from 2011 to 2017,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oil texture, cultivation system, variety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factors, etc. In Qishan Count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heat paragonimiasi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grasp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period; to carry out agricultur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ctively; to carry out chemical control scientifically; to promote the administration to promote the rule of specialized control and control, and to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Keywords] Qishan; wheat paragonimiasis; genesis
岐山县是陕西省小麦种植大县,年种植冬小麦2.8万公顷左右。主要种植品种有小偃22、西农979、西农9718、西农822等,其中小偃22年播种面积1.6-2.0万公顷。小麦吸浆虫是岐山县小麦生产中的常发虫害,是近年影响小麦丰产丰收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为了更为准确地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情况,2012年开始,岐山县针对小麦吸浆虫开展了严密的系统调查监测和防控工作,为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发挥了积极作用。
1 岐山县小麦吸浆虫发生概况
小麦吸浆虫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岐山县严重发生。据记载,1985年岐山县五丈原镇、青化镇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重发区平均减产60%,绝收面积300亩。1991~2005年,年发生面积0.6~1.0万公顷,达标0.2~0.3万公顷,平均亩虫量保持在15万头以下。2006年以后,由于小麦品种布局单一、深翻面积减少、防治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影响,小麦吸浆虫田间基数不断上升,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在2012~2013年全县集中力量开展大面积防控后,2014年开始,虫口基数再次下降。
2 岐山县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
2.1 生活史
岐山县小麦吸浆虫以麦红吸浆虫为主,1年1代或多年1代。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破茧上升,3月底或4月初幼虫活动至土壤表层开始化蛹,4月中旬进入化蛹盛期,4月下旬吸浆虫进入羽化期,5.1前后羽化高峰期出现,5月上中旬幼虫开始在小麦穗部发生为害,5月底老熟幼虫随雨露或自动弹落土表,钻入土中作茧越夏、越冬(见表1)。
2.2 影响因子
2.2.1 气象因素 从近几年系统监测情况来看,越冬基数与春季出土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春季3-4月降雨气象因素的影响。3月份的降雨影响吸浆虫的上升活动,而4月份的降雨则直接影响当年吸浆虫的化蛹和羽化。降雨少不利于幼虫上升破茧,出土化蛹羽化数量少。降雨多,发生数量大。
2.2.2 土壤质地 从连续几年不同土质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调查来看,不同质地土壤吸浆虫虫口密度差异较大。在发生最重的2012年春季普查,壤土地平均密度为4.13 头/样方,最高为43头/样方。砂土地平均密度为0.73头/样方,最高 5头/样方。
2.2.3 栽培制度 近几年,我县小麦吸浆虫发生范围广,但发生区域性明显,重发区域由川道移向塬灌区。分析认为,除了土质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塬灌区耕作制度的改变。近年塬灌区土地深耕、休闲面积减少,复种指数增加,灌溉次数增加。尤其是硬茬直播免耕技术、化学除草技术大面积推广,为小麦吸浆虫在土壤内的存活和逐年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
2.2.4 品种特性 一般芒长、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集中、麦粒皮厚的小麦品种不利于成虫产卵、幼虫入侵。近年我们对小麦主栽品种小偃22、西农979、西农9871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跟踪调查,小偃22、西农9718等品种抗性较差。其中小偃22为我县主栽品种,这也是近年我縣小麦吸浆虫重发原因之一。
2.2.5 防治因素 由于小麦吸浆虫虫体微小,地上活动时间短,全年仅有20多天的时间在小麦颖壳内为害,其为害的隐蔽性极强,为害轻时不易被发现,加之小麦吸浆虫生命力强,在土中存活时间长,从而导致小麦吸浆虫逐年积累。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监测预报,把握防治适期
在冬春全面普查,摸清了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划定了防治区域基础上,从3月下旬开始开展系统监测,分别进行幼虫上升情况调查、化蛹进度调查和成虫网捕,准确掌握发育进度,确定防治最佳时期,及早发动群众开展防治。
3.2 积极实施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麦穗颖壳紧密、种皮较厚、籽粒灌浆快、抽穗整齐的抗虫品种。二是加强深耕作业,通过翻犁暴晒虫茧。三是科学灌溉,合理密植。灌溉以冬灌为主,减少春灌面积,通过降低土壤和田间湿度减少幼虫上升活动和成虫产卵羽化。
3.3 科学开展化学防治
3.3.1 播期防治 可在播种前采取整地撒毒土的方法杀灭土壤中休眠的吸浆虫,同时兼治地下害虫。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ml,加水5kg拌细土20~25kg或亩用5.2%阿维毒死蜱颗粒剂3~4kg拌细土20~25kg制成毒土后,撒施田间,随犁翻入土中。
3.3.2 蛹期防治 在小麦孕穗期,即吸浆虫蛹盛期(4月中旬),制作毒土,撒施后用小棍轻拍植株,使其落入地表,以杀灭吸浆虫蛹和即将羽化的成虫。施药后浇小水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药剂及用法用量同播期。
3.3.3 成虫期喷雾防治 一般田块在小麦抽穗初期(4月下旬)一次用药即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严重发生田块需防治两次,分别在小麦抽穗初期和末期分别用药一次。同时,穗期防治与一喷三防结合进行,药剂应选用内吸性强持、效期较长的高效低毒农药,如高氯毒死蜱、氯氟吡虫啉等。喷药时间在10:00前或16:00后。
3.4 行政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连续几年的大力组织宣传培训和统防统治,近年岐山县群众防虫意识和防治水平大幅度提高,使吸浆虫的发生程度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技术部门的搞好宣传培训,吸浆虫的迅速有效控制离不开行政推动的力量。在这一轮吸浆虫大发生后的扑灭战役中,行政部门组织、督查、项目推动的作用功不可没。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全面开展,为抓住防治适期、保证防治效果发挥了有力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进先,王金龙,撒德山.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6(6):52.
[2] 吕印谱,吕国强,李建任,等. 河南省小麦吸浆虫严重回升 状况及其原因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2006(5):15-18.
[3] 刘广会,柴建,刘明明,等. 小麦吸浆虫在不同品种上的危 害程度及防治措施[J]. 陕西农业科学,2011 (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