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漫莉,王 强,刘 丽,刘红芝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酵母β-葡聚糖是酵母细胞壁的重要组成之一,由β-1,3-糖苷键为主链,β-1,6-糖苷键为支链连接而成[1],具有抗肿瘤[2-6]、抗氧化[7-8]、降血糖[9]、调节免疫力[10-12]、抗菌消炎[13]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其独特的三股螺旋结构,导致溶解性极低,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受限。为改善酵母β-葡聚糖的溶解性,国内外学者对酵母β-葡聚糖进行修饰改性,包括辐照[14]、热降解[15]、离子液体-高压微射流[16]等物理改性方法,磷酸酯化[17]、硫酸酯化[18]、酸解与碱解结合[19]等化学改性方法,以及酶解[20]等生物改性方法。生物改性方法主要通过酶切断多糖内部的键,使其分子质量降低,以提高其溶解性。与物理、化学改性方法相比,生物改性法具有对环境友好、作用条件温和、高效专一等优点。
蜗牛酶是由纤维素酶、半纤维酶、果胶酶等40 多种酶组成的混合酶[21],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李悦等[22]使用蜗牛酶降解茯苓多糖,以提高其水溶性,降解率达40.20%;张涛等[23]采用蜗牛酶降解壳聚糖,寡糖得率可达64.74%。可见,蜗牛酶降解多糖是一种提高多糖溶解性较为理想的方法,而蜗牛酶降解酵母β-葡聚糖的研究尚未报道。本文使用蜗牛酶水解酵母β-葡聚糖,为水溶性酵母β-葡聚糖的工业化生产,以及扩大酵母β-葡聚糖的应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酵母β-葡聚糖,安琪酵母有限公司;蜗牛酶,北京索莱宝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级)。
HH-S4 恒温震荡水浴锅,余姚市金表仪器有限公司;Freezee zone 6 真空冷冻干燥机,美国Labconco 公司;YP5001 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LDO-9246A 烘箱,上海龙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Seven Compact pH 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HELEOS-Ⅱ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美国Wyatt 公司;Mastersizer 3000 激光粒度分析仪,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J-1500 圆二色谱仪,日本分光株式会社;Q50 热重分析仪,美国TA 公司。
1.3.1 β-葡聚糖的酶解工艺 称取一定量的β-葡聚糖溶于水中,震荡水浴锅中预热5 min 后加入蜗牛酶,反应一段时间后沸水浴5 min 将酶灭活。试验初始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10 mg/mL,酶添加量2%,温度37 ℃,反应时间60 min。在离心机中以4 800 r/min 转速离心15 min,取10 mL 上清液烘箱恒重法测总得率,剩余样品冻干备用。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考察底物质量浓度(10,15,20,25,30 mg/mL)、温度(30,35,40,45,50 ℃)、时间(50,60,70,80,90 min);酶添加量(1%,2%,3%,4%,5%)对水溶性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
表1 响应面试验设计因素及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
1.3.3 水溶性β-葡聚糖得率的测定 将冻干样品配制成适当浓度溶液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计算水溶性β-葡聚糖得率,公式如下:
水溶性β-葡聚糖得率(%)=(m总-m还)/β-葡聚糖的质量×100
1.3.4 总糖含量测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24]。
1.3.5 还原糖含量测定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含量[25]。
1.3.6 溶解度测定 参考白文强[26]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取适量酶解处理前、后的β-葡聚糖样品溶于水,搅拌30 min 后,4 000 r/min 离心15 min,取上清液放于恒重的带盖铝盒中,105 ℃烘至恒重。
溶解度(%)=上清液中物质质量/β-葡聚糖质量×100
1.3.7 粒径分布 分别将酶解前、后的β-葡聚糖配制成溶液,使用Matersizer-3000 测定酶解前、后β-葡聚糖的粒径分布。
光学体表成像系统在获取体表影像时易受物体体表颜色及形状影响,体表形状与体内靶区结构是相对固定的关系,下颚及颅底以下内部组织结构间的位置会随体位变化,体表位置也容易变化,面部皮肤虽与内部组织结构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但容易受情绪变化和外力推拉而变形[17]。本研究在行体表光学监测技术时,有10次治疗前CBCT验证正常,体表光学监测误差异常增大,查明原因为面罩挤压面部皮肤致皮肤形变,重新摆位调整面罩位置后正常。故在患者面部体表影像不受外部原因影响时,与内部组织结构的位置相对固定,此时做体表光学监测技术时,体表光学监测技术可靠、稳定,Moser等[15]有类似报道。
1.3.8 分子质量测定 酶解前、后β-葡聚糖的分子质量测定所用的液相系统为Agilent 1260,色谱柱为PL-gel MIXED-C 5 μm,以0.1% NaCl 溶液为流动相和溶剂,将β-葡聚糖配制成1 mg/mL 溶液,0.45 μm 微膜过滤后进样。
1.3.9 热稳定性测定 参考范红梅[20]的方法并略作修改。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酶解前、后β-葡聚糖的热稳定性变化。称取6 mg 左右的固体粉末置于微型坩埚中,N2为吹扫气体。温度由30 ℃上升至500 ℃,加热速度为15 ℃/min,N2流速为50 mL/min。
1.3.10 FT-IR 分析 将β-葡聚糖粉末与溴化钾混合、研磨并压片,在400~4 000 cm-1范围对样品进行红外扫描,扫描次数为64 次。
1.3.11 圆二色谱 参考Forget 等[27]的方法并修改,将β-葡聚糖配制成1 mg/mL 溶液,在190~250 nm 的波长范围内,以100 nm/min 速度进行扫描,比色皿的光程为1 mm,每个样品连续扫描3 次。
1.3.12 扫描电镜 取适量样品,用导电胶分别将酶解前、后的β-葡聚糖固定到样品台上,在真空喷涂仪中进行喷金处理,在12.5 kV 电压下使用扫描电镜进行扫描观察,拍摄β-葡聚糖的形貌。
1.3.13 数据处理 每组试验做3 次平行,软件SPSS 26 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Design-expert 8.0.6 设计响应面试验,Origin 2019 进行作图。
分别考察底物质量浓度、时间、酶添加量和温度对水溶性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如图1a所示,随底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先增加后降低,在底物质量浓度为15 mg/mL 时得率最高。这可能是在底物质量浓度较低时,酶在溶液中自由活动,与底物接触较容易,有利于水解反应的进行;当底物质量浓度继续增加,由于β-葡聚糖的吸水性,体系黏度增加,酶在体系中运动困难,与底物的接触受到阻碍[20],反应很难进行。
如图1b所示,随时间的增加,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先缓慢升高后略有下降,在水解时间为80 min 时最高。这可能是由于水解时间较短时,蜗牛酶将β-葡聚糖的糖苷键断裂,使其水溶性增加;当水解时间继续增加时,蜗牛酶会进一步水解水溶性β-葡聚糖使其成为分子质量更小的糖[28],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略有下降。
如图1c所示,随酶添加量的增加,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先增加后有所降低,在酶添加量为4%时得率最高。在酶添加量较低时,酶作用于酵母β-葡聚糖,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升高[29];当酶添加量继续增加时,由于酶与底物达到饱和,多余的酶作用于水溶性β-葡聚糖使其分解成二糖或单糖。
如图1d所示,随温度的增加,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先增加后缓慢降低,在温度为45 ℃时得率最高。在温度低于45 ℃时,随温度增加,分子热运动增加,有利于底物与酶之间接触,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增加[8];当温度高于45 ℃时,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因此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降低。
图1 不同因素对水溶性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water-soluble β-glucan yield
2.2.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为确定水溶性β-葡聚糖的最优工艺,以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为响应值,时间、温度和酶添加量作为自变量进行Box-Benhnken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及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Table 2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ults for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2.2.2 响应面回归模型及方差分析 利用Design-Expert 8.0.6 进行多元回归拟合,所得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方程为:Y=56.63-0.92A+2.92B+4.09C+1.05AB+1.91AC-0.24BC-21.59A2-12.45B2-13.59C2。
由表3方差分析可知,该回归模型P<0.0001,回归效果极显著;失拟项P=0.3911,差异不显著,模型相关系数R2=0.9955,调整后R2=0.9828,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用该模型预测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此外,各项式中B、C、A2、B2、C2、AC 对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影响极显著,A 对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影响显著;各因素对水溶性β-葡聚糖得率影响的顺序是:酶添加量>时间>温度。
表3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regression model
2.2.3 交互作用分析 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如图2所示。图2a 中,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随酶添加量和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且等高线图呈偏圆形,表明两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图2b 中,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随酶添加量与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等高线图呈椭圆形,表明两因素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图2c 中,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等高图呈偏椭圆形但两条线之间间隔较大,表明交互作用影响较弱。2.2.4 验证试验 响应面预测最佳条件:温度44.88 ℃,时间82.29 min,酶添加量4.30%。结合试验条件,将优化条件修正为温度45 ℃,时间83 min,酶添加量为4.30%。该条件下得到的水溶性β-葡聚糖得率的平均值为56.12%,和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优化后的最佳条件是可靠的,可将该回归方程应用到实际。
图2 酶添加量、时间和温度交互作用对水溶性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Fig.2 Interactive effects of enzyme addition amount,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water-soluble β-glucan
β-葡聚糖酶解前、后溶解性变化如图3所示,β-葡聚糖几乎不溶于水中,经过酶解处理,水溶性β-葡聚糖的溶解性可达(89.74±0.62)%,显著高于β-葡聚糖的溶解性;白文强[26]通过离子液体与微射流协同作用酵母β-葡聚糖使其溶解性提高到至(85.01±0.45)%,石继奎等[30]通过机械活化使酵母β-葡聚糖的溶解性提高到37%。
图3 酶解前、后β-葡聚糖的溶解度Fig.3 The solubility of β-glucan before and after enzymatic hydrolysis
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β-葡聚糖的分子质量为6.09×106u,Mw/Mn为1.38[31]。经过酶解后,β-葡聚糖分解成不同片段,其分子质量分别为2.99×106,6.68×104u 和1.40×104u,Mw/Mn分别为2.71,1.31 和1.54,这表明酶作用于β-1,3-糖苷键降低β-葡聚糖的分子质量。与本文提高溶解性方式相同,段会轲[32]使用β-1,3-葡聚糖酶水解酵母β-葡聚糖,所得到的酶解产物分子质量降至6.38×105u和4.78×104u 且大分子产物具有抗癌作用;也有辐照处理提高溶解性的研究,辐照处理后酵母β-葡聚糖的分子质量由175 ku 降至27.9 ku,且产物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菌活性[33]。
β-葡聚糖的粒径变化如图5所示,与β-葡聚糖的粒径相比,水溶性β-葡聚糖的粒径向左移动,D[4,3]由67.49 μm 降低至38.25 μm,表明酶解可以减少颗粒尺寸。与Liu 等[34]研究的酶修饰猴头菇多糖结果相似,猴头菇多糖经过酶解处理粒径由396 nm 降低至122 nm。多糖的粒径与分子质量、内在黏度和物理稳定性有关,粒径降低,分子质量和黏度也会降低[35],物理稳定性提高[36]。
图5 酶解前、后β-葡聚糖的粒径Fig.5 Partical size of β-glucan before and after enzymatic hydrolysis
使用热重分析仪比较酶解前、后β-葡聚糖的热稳定性变化。由图6可知,热损失分为2 个阶段:第1 阶段为200 ℃以下,葡聚糖发生9.82%的质量损失和水溶性β-葡聚糖发生6.54%的质量损失,这是由于水分的蒸发或者水分中氢键的解析;第2 阶段为200~500 ℃,该阶段质量损失较大,β-葡聚糖和水溶性β-葡聚糖的热分解温度分别开始于249.8 ℃和241.0 ℃,而当温度达到500 ℃时,β-葡聚糖和水溶性β-葡聚糖的质量损失分别达到88.98%和69.50%。与范红梅[20]和Xu 等[37]的研究结果相似,这部分的质量损失源自β-葡聚糖和水溶性β-葡聚糖的降解。
图6 酶解前、后β-葡聚糖的热重分析Fig.6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of β-glucan before and after enzymatic hydrolysis
酶解前、后的酵母β-葡聚糖红外光谱图如图7所示。样品在1 030,1 369,1 651,2 924,3 423 cm-1处的吸收峰均为多糖特征吸收峰[38],1 030 cm-1处吸收峰是-COO 的C=O 的伸缩振动[39];1 369 cm-1和2 924 cm-1分别属于C-H 的变角振动[39]、伸缩振动[40];3 423 cm-1处的宽峰是O-H 的伸缩振动[28]。2 924 cm-1和1 369 cm-1处的吸收峰可表明酶解后β-葡聚糖仍以β-(1,3)-糖苷键连接[26,41]。
图4 水溶性β-葡聚糖分子质量图谱Fig.4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water-soluble β-glucan
图7 酶解前、后β-葡聚糖的红外光谱图Fig.7 FT-IR of β-glucan before and after enzymatic hydrolysis
圆二色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快速、灵敏的手段,与蛋白质的α-螺旋、β-折叠等结构有所不同,多糖多以无规卷曲等灵活的结构存在。图8显示了酶解处理前、后β-葡聚糖的结构变化,水溶性β-葡聚糖较未处理的β-葡聚糖不对称性增加,且存在正负科顿效应,表明水溶性β-葡聚糖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42]。Forget 等[27]在比较琼脂糖与羧甲基琼脂糖时发现,羧甲基化后琼脂糖在183 nm 处的正吸收峰移动到在191 nm处,该吸收峰为α 螺旋结构,在203 nm 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与蛋白质在217 nm 处的β-折叠结构相似。在水溶性β-葡聚糖中,可看到在190 nm 和210 nm 处分别存在正吸收峰和负吸收峰,这表明其存在α-螺旋结构和类β-折叠结构。
图8 酶解前、后β-葡聚糖的圆二色谱图Fig.8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a of β-glucan before and after enzymatic hydrolysis
酶解前、后β-葡聚糖得微观形态如图9所示。经过酶解处理后,β-葡聚糖得微观形态变化明显,酶解前β-葡聚糖表面较光滑,呈球状;酶解后β-葡聚糖颗粒变小,呈大小不均且杂乱无章的片状结构,这有利于其与水分子的接触,改善溶解性。
本文研究了蜗牛酶改善β-葡聚糖溶解性的工艺、产物溶解性、热稳定性与结构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水溶性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为:底物质量浓度15 mg/mL,温度45℃,时间83 min,酶添加量4.30%,该条件下水溶性β-葡聚糖的得率最高。水溶性β-葡聚糖较β-葡聚糖的溶解性显著提高,分子质量降低,热稳定性增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水溶性β-葡聚糖与β-葡聚糖图谱相似,仍以β-1,3-糖苷键连接,圆二色谱表明,水溶性β-葡聚糖的不对称性增加;SEM表明β-葡聚糖经过酶解后表面遭到破坏,更利于与水分子的接触。β-葡聚糖溶解性的改善为其在食品、药品、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