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胰头血管瘤病1例

2022-06-14 12:09:30马运婷赵新湘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胰头胰管转氨酶

马运婷,赵新湘,郑 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云南 昆明 650000)

男性患儿,2岁9个月,发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16天,无畏寒、发热,无皮疹、瘙痒,无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查体: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明显。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22 U/L,谷草转氨酶116 U/L,碱性磷酸酶1 003 U/L,γ谷氨酸转氨酶868 U/L,总胆红素336.4 μmol/L,直接胆红素251.5 μmol/L,间接胆红素84.9 μmol/L。腹部CT:胰头处见大小为1.8 cm×1.5 cm×2.1 cm稍低密度影,边界不清,CT值约48.6 HU,增强后动脉期病变明显强化(图1A),CT值约124.8 HU,门静脉期(图1B)、平衡期持续强化;十二指肠乳头部增厚,局部与胰头病变分界不清;CT诊断:胰头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腹部MRI:胰头病变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图1C)、弥散加权成像(b=700 s/mm2)低信号,十二指肠乳头部T1WI呈低信号,胆总管及主胰管于胰头部狭窄,远端胆总管及主胰管轻度扩张,胰头周围见数枚增大淋巴结;MRI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胰头4.5 cm×3.0 cm×2.0 cm灰白色病变,质软,边界模糊。术后病理:光镜下胰头、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乳头部肌层内见大量弥漫、结节状生长的毛细血管(图1D);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D2-40(+)、Ki-67(3%+)。病理诊断:胰头血管瘤病,累及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乳头部。术后9个月复查,患儿恢复良好,无复发。

图1 胰头血管瘤病 A.腹部增强动脉期轴位CT; B.增强门静脉期轴位CT; C.轴位T2WI; D.病理图(HE,×40) (箭示胰头部病灶)

讨论血管瘤病又称弥漫性血管瘤(diffuse hemangioma,DH),为罕见良性血管源性疾病,好发于颜面部及四肢,女性多见,内脏DH极少见,多见于肝脏、肺、脑、肠及乳腺;其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肿块内见脂肪成分和纡曲的血管;病理学上常见弥漫增生的血管及脂肪成分,免疫组织化学CD31、CD34阳性。本例男性患儿胰头DH病灶CT呈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各期均明显强化,与富含毛细血管有关;MRI呈 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弥散不受限。鉴别诊断: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局限,弥散常受限,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后期减退;②壶腹癌,肿瘤标记物升高,可见典型的占位性病变及胆胰管扩张,弥散受限,增强后持续性低强化;③肿块型胰腺炎,常有胰腺炎病史,CT可见钙化。手术切除为治疗DH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易复发。

猜你喜欢
胰头胰管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人人健康(2022年17期)2022-11-26 09:18:36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2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困难胰头肿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血供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
肿瘤影像学(2015年3期)2015-12-09 02:38:54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