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娟,张程赪,文万军,覃宗厚,陈晔,徐志旸,李鹏,叶蕾
(广东省粤北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200)
双相抑郁是一种使患者心情大起大落变化的疾病,会出现极度亢奋突然转变为极度忧伤抑郁,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抗抑郁联合抗躁狂药物治疗该病,其中帕罗西汀是强效、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明显抗抑郁作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具有抗躁狂作用,并且为缓释片,生物利用度高,两者联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双相抑郁患者[2]。但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3],帕罗西汀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患者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拉莫三嗪是一种封闭电压应用依从性的钠离子高通道阻滞剂,具有明显的抗狂躁作用,且对改善抑郁有积极的效果。研究报道[4],丙戊酸镁能够抑制拉莫三嗪的葡萄糖醛酸化,可降低拉莫三嗪的代谢,延长其疗效。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122 例双相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依据第3 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确诊者,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18 分以上,且出现极度亢奋突然转变为极度忧伤抑郁[5];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③对本次研究涉及用药有严重过敏史者;④有严重自杀倾向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1 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4 例;年龄24~53 岁,平均年龄(28.57±4.11)岁;病程8~14 个月,平均病程(11.03±2.38)个月;受教育年限9~12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0.57±1.08)年;婚姻状况:结婚33 例、离婚8例、未婚20 例。试验组中男39 例、女22 例;年龄24~54 岁,平均年龄(28.60±4.15)岁;病程8~14 个月,平均病程(11.07±2.40)个月;受教育年限9~12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0.60±1.10)年;婚姻状况:结婚32 例、离婚9 例、未婚2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认证,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20 mg×10 片×1板,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43)、丙戊酸镁缓释片(0.25 g×30 片,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37)治疗: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初始剂量为20 mg/d,每周以10 mg/d 量递增,最大剂量为50 mg/d,共治疗8 周;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1 片/次,2 次/d,共治疗8 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拉莫三嗪(25 mg×48 片,三金集团湖南三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96)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d,每两周以25 mg/d 量递增,最大剂量为100 mg/d,共治疗8 周。
①临床疗效[6]:患者治疗后HAMD 总分减少≥7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判定为治愈;患者治疗后HAMD 总分减少≥50%且<75%,临床症状改善判定为显著进步;患者治疗后HAMD 总分减少≥25%且<50%,临床症状好转判定为好转;患者治疗后HAMD 总分减少<25%,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好转)/总例数×100%。②抑郁状况[7]:利用HAMD 量表从迟滞(0~16 分)、绝望感(0~12 分)、日夜变化(0~4 分)、体重变化(0~4 分)、认知障碍(0~24 分)、睡眠障碍(0~12 分)、焦虑/躯体化(0~20 分)7 类因子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状况,评分高低与抑郁状况呈正相关性。③心理弹性[8]: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定从乐观性(0~20 分)、力量性(0~40 分)、坚韧性(0~65 分),得分高低与心理弹性呈正比。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头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后,两组迟滞、绝望感、日夜变化、体重变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评分及HAMD 总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抑郁状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抑郁状况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迟滞 绝望感 日夜变化 体重变化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1 9.85±1.03 4.86±0.72* 7.51±0.92 4.12±0.69* 3.11±0.48 1.96±0.41* 2.98±0.45 1.89±0.40*试验组 61 9.86±1.04 2.91±0.51* 7.53±0.93 2.37±0.42* 3.12±0.50 1.18±0.32* 2.99±0.46 1.15±0.31*t 值 0.053 17.261 0.119 16.921 0.113 11.713 0.121 11.421 P 值 0.958 0.000 0.905 0.000 0.911 0.000 0.904 0.000组别 例数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焦虑/躯体化评分 HAMD 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1 13.25±1.25 5.69±0.88* 8.33±0.98 4.57±0.71* 11.28±1.45 5.29±0.82* 56.31±5.81 28.38±3.27*试验组 61 13.28±1.27 3.12±0.66* 8.35±0.99 2.88±0.50* 11.30±1.47 3.07±0.65* 56.35±5.87 16.68±2.03*t 值 0.132 18.248 0.112 15.200 0.076 16.570 0.038 23.742 P 值 0.896 0.000 0.911 0.000 0.940 0.000 0.970 0.000
治疗后,两组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评分及CD-RISC 总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弹性水平比较[(±s),分]
表3 两组心理弹性水平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乐观性 力量性 坚韧性 CD-RISC 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1 8.54±1.51 11.27±1.89* 15.22±3.12 24.58±2.81* 26.38±4.11 36.12±6.73* 50.14±8.81* 71.97±11.43*试验组 61 8.55±1.53 13.22±2.03* 15.24±3.15 32.33±3.51* 26.44±4.16 48.36±8.26* 50.23±8.86* 93.91±13.91*t 值 0.036 5.491 0.035 13.462 0.080 8.972 0.056 9.518 P 值 0.971 0.000 0.972 0.000 0.936 0.000 0.955 0.000组别 例数
对照组和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双相抑郁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具有症状复杂、自杀风险大、病死率高、共病现象多的特点[9],且该病既有狂躁发作,可出现言语活动增多、情绪高涨,又有抑郁症状,可出现情感丧失、疲劳迟钝、情绪低落,临床治疗难度非常大。研究报道[10],单纯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易诱发双相抑郁患者狂躁,而单纯的抗狂躁药物治疗易出现抑郁。因此,目前临床上常用抗抑郁联合抗狂躁药物进行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80.33%(P<0.05),表明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能显著提高双相抑郁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认为,帕罗西汀能够增加突触间隙间的5-羟色胺浓度,在改善神经功能中起到抗抑郁的作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能够竞争性抑制γ-氨基丁酸转移酶,促进其代谢,提高脑神经末梢γ-氨基丁酸的含量,起到抗狂躁的效果[11]。拉莫三嗪能够产生一种应用和电压依从性阻滞持续的反复放电,抑制病理性谷氨酸释放,也抑制谷氨酸诱发的动作电位爆发,起到治疗抑郁和狂躁的双重效果[12]。另外,丙戊酸镁缓释片能够抑制拉莫三嗪的葡萄糖醛酸化,且丙戊酸镁缓释片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高,能够进一步延长拉莫三嗪的作用时间,两者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拉莫三嗪的疗效[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迟滞、绝望感、日夜变化、体重变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评分及HAMD 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可有效改善双相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分析原因认为,帕罗西汀可选择性地抑制5-HT 转运体,延长和增加5-HT 作用,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并且丙戊酸镁缓释片能够提高脑神经末梢γ-氨基丁酸含量,起到抗狂躁的作用,另外还能够抑制拉莫三嗪的葡萄糖醛酸化,提高拉莫三嗪的利用率和作用时间。同时,拉莫三嗪能够稳定神经细胞,抑制谷氨酸释放,也能够抑制谷氨酸诱发的动作电位爆发,起到治疗双相抑郁和狂躁的双重效果,并且能够通过抑制5-羟色胺的回收,增加多巴胺,进一步提高抗抑郁效果,从而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况,降低了HAMD 评分。
心理弹性是临床心理健康的研究热点,随着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该类疾病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也在增加。研究显示[15],心理弹性作为保护性因素,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心理弹性较低,且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评分及CD-RISC 总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可有效改善双相抑郁患者的心理弹性。分析原因认为,帕罗西汀能够延长5-HT 的作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可有效延长拉莫三嗪的作用时间,且拉莫三嗪能够稳定电压敏感的Na+、Ga2+通道的突触前膜,减少神经损伤,进而促进机体修复损伤神经。
本研究用三种药物治疗双相抑郁患者,药量较大,且均为西药,易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说明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患者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认为,帕罗西汀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主要是恶心呕吐、嗜睡;丙戊酸镁缓释片生物利用度较高,胃肠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而拉莫三嗪不良反应发生率多发生于治疗后1 周,多为食欲减退和头晕头痛。三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轻微且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双相抑郁患者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抑郁状况、心理弹性,且安全性较高。但因本次研究样本病例较少,且仅开展初步探索,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证实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帕罗西汀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