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婷(舒城县南港林业工作站 安徽 六安 231300)
苦菜是败酱科败酱属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Thunb.)Juss)和 黄 花 败 酱(Patrinia scabiosifoliaFisch.ex Trev)的统称。苦菜属于野味山珍,食用价值高,还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苦菜富含人体必需的钾、钙、镁、钠、锌、铁等矿物质元素,还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脂肪、蛋白质及种类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苦菜有清热去火利湿、活血去瘀、镇静的功效,对肝炎、痢疾、痈肿、阑尾炎等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食用、药用均可,长期食用能强身健体、镇静安神、增强记忆力,抗肝炎、防癌抗癌、抗衰老[3-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绿色食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市场上供不应求。苦菜既是林下植物,又是食用、药用皆宜的上品,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优良植物种类之一。
随着国家加大对森林特别是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建设美丽中国”政策的贯彻实施,林区群众来自林木的直接收入势必减少,那么发展林下经济,拓展林区群众收入渠道成为林区管理机构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野生苦菜在安徽舒城部分地区的生长与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野生苦菜生长与分布的因子,以期为苦菜人工种植提供基础性参考。
调查地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境内,以105国道沿线为重点,以万佛山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为核心。舒城地处大别山东麓、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最低处为杭埠镇胜合村,海拔6.8 m;最高峰万佛山自然保护区老佛顶,海拔1539 m。地貌大体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和水域5种[3]。
舒城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033.5~1596 mm,全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9 h,年平均温度13℃以上,活动积温4972℃,大于10℃日照时数为1359 h。
舒城植物区系与大别山区系为一体,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双重特性,热带属种亦有渗透,是华中与华东区系连接的重要纽带之一,区域内植物资源丰富,有157科685 属1328种[11],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Ginkgo bilobaL.)、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Hu et Cheng)、银 缕 梅(Parrotia subaequalis(H. T. Chang) R.M. Hao & H. T. Wei);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浙江 楠(Phoebe chekiangensisC. B. Shang)、金 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 Rehd.)、香 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Oliv.)等14种;省级保护植物有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Chien et Cheng)、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Hook. f.et Thoms.)、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Schneid.) Nakai)等10余种;安徽新记录植物岩 蕨(Woodsia ilvensis(L.) R. Br.)、绵 毛 金 腰(ChrysospleniumlanuginosumHook. f. et Thoms.)、中华盆距兰(Gastrochilus sinensisZ. H. Tsi)等近10种;还有大别山区首次记录的柳杉叶马尾杉(Phlegmariurus cryptomerianus(Maxim.) Ching ex L. B. Zhang et H. S. Kung) 、藓状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Hemsl.)华 西 枫 杨(Pterocarya insignis)等近10种。
又称攀倒甑,是高50~100 cm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状茎细长而横走,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仅两侧各有一列倒生粗毛,后逐渐脱落,根茎有特殊气味;叶片比叶柄短,边缘粗锯齿,茎叶对生,叶柄长1~3 cm,叶片卵形、窄椭圆形或菱状卵形,长4~12 cm,宽2~5 cm,先端渐尖至窄长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常有两对叶2羽状分裂,两面有糙伏毛或几乎无毛。基部叶丛生,与茎叶同型,聚伞圆锥花序集成疏生大伞房花序,总苞叶卵状披针形,花萼小,萼齿5,不显著,花冠白色,钟形,直径约0.5 mm,有时疏生腺毛,冠筒短,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雄蕊稍长于花柱,倒卵形瘦果,宿存苞片贴生,苞片近圆形,膜质,网脉明显[3]。
又称败酱、黄花龙芽、将军草等,是高70~130 cm的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茎细长,横卧生,有特殊气味,地上茎直立,绿色、黄绿色、黄棕色甚至呈淡紫色,基部叶丛生,长3~10 cm,有长叶柄,开花时枯落,茎部叶对生,叶柄长1~2 cm,上部叶近无柄,叶片2~3对羽状深裂,长5~15 cm,中央裂片最大,椭圆形或卵形,两侧裂片窄椭圆形至线形,先端渐尖,叶缘有粗锯齿,两面具疏粗毛或无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集成的伞房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两侧或仅一侧被粗毛,花序基部有线形总苞片1对,甚小,花直径约3 mm,花萼短,萼齿5,不明显,花冠黄色,上部5裂,冠筒短,内侧有白色长毛,雄蕊4,能育子室稍扁平,由背部向两侧延展成窄翅状;椭圆形瘦果,具三棱,不开裂[2]。
苦菜北到吉林,南到广西,东至台湾,西至山西均有分布,但各地的分布又因地形地貌差异形成的独特小气候条件而有很大的不同。通过资源分布调查,可为将来在林中实施人工繁育苦菜时促进苦菜天然生长,扩大苦菜生长范围,加快其生长速度,延长采摘时间,增加采摘次数,提高苦菜产量提供支撑,这对保护森林资源、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群众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踏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在苦菜集中分布地段按系统抽样法,设立样方重点调查,记载样方的位置、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以及周边植被情况、郁闭度等因子,清点样方内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数量[5-7]。
通过踏查,在沿105国道的五显镇、山七镇、晓天镇及万佛山国有林场共设置了35个样方,样方的面积为30 m2,样方调查记录汇总,见表1。
表1 苦菜样方调查记录汇总表
续表1
表1说明了每个样方所在位置、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植被和郁闭度等情况,也反映了苦菜生长地的基本环境状况和苦菜在自然条件下数量分布的基本情况。
按照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及郁闭度的不同数值对表1中数据分类统计,对统计数据按下面的公式[8]进行分类,样方内苦菜株数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设:每个类型样方内苦菜株数为X1,样方个数为N1,与之比较类型样方内株数为X2,样方数为N2,S2为方差[8]。
查表2得出t0.05(f(N1+N2-2)值,比较t和t0.05的大小,如果t>t0.05按95%的可靠性,则被检验的两个株数平均数差异显著,如果t<t0.05按95%的可靠性,那么被检验的两个株数平均数差异不明显。
表2 影响因子差异显著性检验一览表
从表2可以看出,以苦菜密度因子为指标,生长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度、不同坡位的苦菜生长状况不同,而坡向和郁闭度对苦菜生长状况影响较小,结合踏查可初步判断:在调查区域内,山谷阴湿处的阔叶林中、林缘草甸、路边草丛、山坡林、山坡灌丛、山坡草丛都是苦菜良好的生长地点,其中山谷阴湿地好于山坡,下坡又好于上坡,坡度小的地方好于坡度大的地方,阴、阳坡差异不大,0.7以下郁闭度的地方苦菜生长差异不大,海拔高度100 m以下的地方未见分布,海拔200~500 m分布较多,海拔500 m以上到分布上限密度也差异不大,海拔1200 m以上的地方虽有分布,但数量较少,长势也较差,统称为苦菜的白花败酱与黄花败酱虽处于共生状态,但白花败酱在数量上优势明显,样方内苦菜总株数为2853株,其中白花败酱为2422株,占84.9%,黄花败酱为431株,占15.1%。在踏查时发现,在土层深厚、肥水条件好的地方,白花败酱更占优势,黄花败酱相对耐瘠薄,土层浅薄、石砾含量高、坡度很大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也有小块状分布。
从调查结果和分析可以看出:安徽舒城地区野生状态下苦菜生长理想的地点为海拔200~500 m、郁闭度0.7以下、坡度相对平缓且阴湿的下坡与山谷地带,苦菜不与林争地,能够在林中、林下及林木不能生长的地方生长。本文通过对苦菜生长状况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为将来苦菜人工培育提供了依据,但影响苦菜生长的因素还有很多,如详细的物候期、温度、光照、水分、大气、土壤、植被对其生长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特别是进行苦菜抗性培育、炼苗,使其下山进入平常农家菜地,实现人工种植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