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这一名词是教育部近几年新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自从提出后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与传统教学模式只关注学习成绩的理念不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将提升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认知,促使其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不成熟,所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它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幫助,而良好习惯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等。而道德与法治课堂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规则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利用规则培养学生习惯,强化学生规则意识。习惯产生于生活日常,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日常生活实践,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把两者有效的充分结合起来。
教师应当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积极培养教育和引导学生,发挥好培养学生养成核心素养关键因素的作用。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体验教学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体验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同的生活环境出来的学生,其个性需求肯定也是不同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反思和实践。教师要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创新,同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点结合,掌握学生们的真实情况,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努力找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点进行深入教育和引导。教师最好可以通过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的对比,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道德法制的重要意义。比如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按时起床,听爸爸妈妈的话,不惹爸爸妈妈生气,有没有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有没有讲卫生。学习上,有没有及时完成作业,上课是不是积极表现,认真听讲,下课之后有没有认真做好自己的书写笔记,是否爱护学校的公共财产等等。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遵守生活中的细节,遵守交通规则,学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可以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垃圾一定要放到垃圾箱里等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
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核心素养可以提升国家整体素质,进而可以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形象以及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以及促进孩子们的深度体验参与,有效的把道德和法治与孩子们的认知结合起来,促进孩子们健全人格的完善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 楚德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