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淑凌
摘 要: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将知识切实有效的授受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知识体系。数学作为应用于生活中的重要学科知识,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与教师步伐一致,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对此,本文立足新时期生本教育理念,以小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例,探索真实课堂的打造与构建,促使学生能够切实、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数学运用能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数学课堂;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引言
只有当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融入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真正与知识形成联系,这样,学生则能够在认真思考中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与掌握。为更好地打造新时期真实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立足小学生根本,从小学生学习及成长发展规律出发,采取适应学生能力水平的引导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使之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汲取数学知识。
一、注重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课堂活力
相较于其他学科知识,数学对小学生而言更具理解难度,如若仍采取常规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困难,更是易于造成数学厌倦、逃避等消极心理,不利于数学知识的有效授受。因而教师需及时调整教学观念,立足学生根本,结合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营造趣味数学课堂,以小学生适应且感兴趣的方式重建课堂,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氛围,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使之真正地融入数学课堂[1]。例如,在三年级下冊学习“认识分数”时,教师则可以取用水果、食物模型等内容,通过均等划分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物体感知中,认识和理解分数。期间,教师还可让学生自主尝试为小组成员划分食物,在体验中充分感受之后,则可进一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随机选择对战小组,由对战小组双方限时相互提问,由被提问方快速回答出问题下具体的分数。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氛围则被充分调动,学生既参与了实物的划分体验,在真实的行为下感受分数的意义,亦通过游戏对战的方式深化对分数的认识,使之能够切实提高分数的学习成效,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发挥学生自主性,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倾向教师的倾囊相授,虽提供给学生丰富且尽可能完备的知识内容,但学生的思维亦会停滞不前,难以实现思维的有效锻炼与发展,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无法更加深刻。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引领学生主动走进数学,使之能够与教师形成有效互动,在积极思考中提高数学学习的真实性。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各个学习小组,将知识点及学习过程交付于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交流讨论中积极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促使其能够在有效课堂参与中,切实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2]。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则可为各个小组学生提供不同的多边形卡片,并要求学生自主寻找办法,计算出多边形的面积。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尝试计算,让其充分与小组成员讨论,最终总结出对应的计算方法。在合作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则能够更好地将自身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从而真正参与课堂学习,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一味地听课,而形成形式化课堂。
三、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中存在诸多数学知识,且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能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以真正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因而在数学课堂的创新打造中,除课本内的知识之外,教师还需注意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充分与之融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和理解数学,促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和平移”时,针对这两个数学概念,教师可将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及平移现象,运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如蝴蝶的翅膀、剪纸、地铁等,进而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其中存在的共同点,以此帮助学生认识这两个概念。为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生活中其他轴对称、平移现象,或可立足“轴对称和平移”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和平移”解决问题,如让学生用自己的短尺测量课桌的边长,使之能够运用平移的原理解决问题,借此深化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切实落实,真正走进数学课堂,提高学习的质量效果。
四、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质的学科,不仅在学生学习期间存在一定的难度,亦是高频出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学生学习期间需要具备的重要知识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期间,应立足生本原则展开教学,积极打造真实的数学课堂,确保学生能够在有趣、自主参与、易于理解的课堂中学习,使学生真正走进数学,在课堂中发动思维,实现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汪新红. 以生为本 构建精彩数学课堂[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8):1.
[2] 孙香. 以生为本,构建学习共同体——基于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启迪, 2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