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思辨,巧寓哲理

2022-06-14 18:58黄助昌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费孝通美美高考作文

黄助昌

技法点拨

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与时代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论述类文体亦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文体类型,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辨性也越来越突出。所谓思辨,就是要有思考,有分析,能够全面地观察问题,一分为二地剖析问题,从而有效地避免分析问题的表面性、片面性和主观性。具有思辨性的作文,更有深度,更富新意,更全面公允,也更能给读者以启发和教益。

在写作中,“思辨”之“辨”要由“辩”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考生必须具备较为丰厚的思想文化的积淀,有睿智的眼光和分析的能力;还要注意语言表达上的修炼和打磨,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

考生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做到表达的理性、辩证、深刻、全面。

1.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思维的深度

一篇作文对问题的认识绝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仅仅凭借表象就贸然下断语、作结论,而要细加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得出具有深度的结论。

2.由此及彼巧联想,拓展主题的广度

一篇作文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而要抓住某些现象和事件的内涵、特征,展开联想,从而拓展话题的广度,使论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揭示某一事件和现象的普遍意义。

3.求异思维辟蹊径,力求观点的新颖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所谓“见仁见智”;“众口一声”对写作而言并非幸事。有道是“文章最忌随人后”,作文的思辨性就表现为对问题的分析、思考上的求异思维——从全新角度探索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认识。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夫美不美,因人而彰。——柳宗元

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休谟

在有的人眼中,卢浮宫不美也不丑,或者是丑的。——狄德罗

美,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客观的存在,加上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的存在。

——朱光潜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汉字“美”是由“羊”和“大”组成,有味道鲜美的含义,由此而延伸出其他美的含义。美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柳宗元、休谟、狄德罗都认为“美”是主观的心理感受,而朱光潜认为“美”是客观的存在,只要有审美的能力,就能感受到“美”的存在。对“美”的看法不同,形成了各种审美上的差异、文化上的纷争。基于“美”的复杂性,费孝通的观点更值得赞赏——“各美其美”,就是守护各自的文化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性。“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在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行文:

首先,列举出人们对“美”的不同看法,比如对毕加索的画,不同于众人的赞美,徐悲鸿表示不屑,丰子恺也表示“看了都不懂”;对埃菲尔铁塔,莫泊桑的看法也与众不同,认为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建筑作品,更象征着文明的衰颓,一种逆反诱惑的形式;对于《红楼梦》,不少读者认为林黛玉没有薛宝钗美,也有很多人认为薛宝钗没有林黛玉美……但是他们都是从“心灵感受”的角度去分析的。

其次,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亮出你对“美”的定义,可以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精神美等的具体形态入手,如美景、美人、美物、美事、美的生活,等等。我们可以定义“美是形式的和谐”,或“美是完善”,或“美是愉快”,或“美是生活”;也可以从美的各种不同的表現入手,如烂漫、磅礴、壮阔、温柔、热情、博大、健壮、浩瀚、善良、豪放,等等;还可以从科学的客观角度去分析“美”,再从人的主观角度去分析“美”。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面面俱到,而要集中笔墨写其中的一个层面(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精神美),集中一点写“美”的含义才能有一定的深度,才能确定衡量的相对标准。

其三,最为重要的是在上述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中心立意。费孝通的“十六字箴言”,其实是命题人的命意所在,即作文要阐明的中心论点。我们需要将其具体化:(1)“美人之美”,就是尊重他国的文化理念。这是君子和而不同、有成人之美,而非越俎代庖、掠人之美。(2)“美美与共”,就是丰富世界,让文化多元,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非一种标准、一家之言。(3)“天下大同”,就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这是文明之间彼此理解、尊重的相安之法。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来立论,也可以通盘而论,但不能平均用墨,一定要有所侧重,使主题明确、鲜明。

最后,在结尾写出气势磅礴的句子,不仅要有“豹尾”之力,还要有文辞之美,并回扣到大的主题上来。高考作文的总体立意大致都可升华到两大主题上来:(1)凡是相关文化交流、互利互助、合作共赢等国际视野的题材,均可归结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主题。(2)凡是相关教育、现实、历史、时政等国内层面的题材,均可归结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宏大主题。

范文展示

心怀包容之美

一起面向未来

郑 沂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美是自然万物、风景之美;有人认为,美是由内而外展现出的心灵之美;有人认为,美是光鲜亮丽的外貌之美……正是如此,美被赋予了多元的含义,而我认为包容之心才最美。

包容美代表着对审美差异的包容。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每个人对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所以我所认为的美,他人不一定会认同;而他人认为的美,我也会难以理解。毕加索是世界上公认的伟大画家,他的画是“美”的典范,而著名画家徐悲鸿却认为是“丑陋”的,这便是典型的审美差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可以坚持自己对美的定义,但不可强制他人接受自己的审美观,应该尊重并包容他人对美的见解。如此,包容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美。

进而言之,我们对多元文化应有包容之心。世界文明历经沧桑,在时间的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不同的文化。而这些文化,正是不同民族审美的历史沉淀,展现出了一幅缤纷多彩的画卷。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难免会对一些其他的文化表现出疑惑与不解,甚至无法欣赏。去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现了日本的“丧”文化,世界各国的人们对其表演表达了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阴间”,有的认为“奇怪”,有的认为“有趣”。我认为这是对其他文化、对其他审美的不同感受。其实,无论持怎样的态度,我们都应该包容不同文化的呈现形式。费孝通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太同。”我们应该包容多元文化,与其他文化多多交流,与其他文化保持友好往来。如此,包容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美。

奥林匹克运动会正是一个文化交融的舞台,也是一次文化审美的交流。这次北京冬奥会以“一起向未来”为口号,再次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向世界展现了“天下一家”“美美与共”的理念。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拥有博爱、包容、开放的胸怀。以包容情怀为羽,以共融共享为翼,勇担大国责任,同世界携手,我们就一定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日臻完善,绘就人类同心向好、美美与共的新时代画卷。

包容本身就是一种美!让我们心怀包容之美,一起面向未来吧!世界必将在我们的携手努力下更加美好!

点评

考生锁定文题材料中“包容”这一关键词,先从个人的审美差异进行论述,再从民族的审美差异进行论述,呈现出递进关系,论述有理有据,确凿有效。在论证中,考生善于灵活运用新鲜事例入文,有时效的活力,有思辨的力量。绾结全文时,结尾升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点睛之笔,也发出了时代之音。58239A5C-0561-47FC-9429-C5B26A276152

猜你喜欢
费孝通美美高考作文
美美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跳舞美美的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营救美美周
费孝通学术思想史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