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铃丽 宋 艳
(1.南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南通 226019;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 310009)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务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适应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时,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需优化、培养质量待提高等问题。中国大学生医学技能大赛(简称国赛)自2010年开赛以来,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专业赛道于2021年5月在天津首次开设,旨在进一步推进护理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护理本科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怀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素质[1]。本次大赛共有208支护理队伍参加,体现了各护理院校对此项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高端医学教育赛事的重视与热情。但是,作为首次举办的大赛,多数护理院校在选手选拔、培训方案的设定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培训团队、参赛选手在备赛时面临较大困难与顾虑。本研究深入访谈首届国赛护理学专业赛道的选手对赛事的认知、态度和感受,全面了解其真实体验,为进一步提高各护理院校参与此项赛事的积极性,切实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比赛精神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立意取样中的同质性选样法,选取参加国赛的护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来自华东赛区中的江苏省、江西省共3所护理院校以及来自华中华南联合赛区的1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护理院校。4所护理院校均来自教育部批准的省属高等教育综合性大学,随机使用a、b、c、d表示。纳入标准:①成功参加第十届国赛,包括分赛区或全国总决赛;②处于毕业实习阶段的2017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③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由于新冠疫情的暴发,本次访谈在受访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并对访谈过程进行同步录音,时间平均持续30~40 min。访谈尽量选择在氛围轻松、安静的场所下开展,确保访谈时环境不受他人干扰,过程中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观点,注意观察受访者的非语言信息,包括表情、语气等,并辅以简要的笔记。在正式访谈前通过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并进行预访谈,根据预访谈结果对提纲进行再次修订[2]。访谈提纲关注选手对国赛的认知、态度与感受,主要如下:①你为什么参加国赛?②你对国赛的看法或态度是什么?③国赛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④参赛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如何解决的?过程中视具体情况可调整问题的顺序、形式或内容。受访者在达到13人时,访谈内容不再出现新的信息,即资料达到饱和[3],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增加1名受访者。最终,本研究完成来自江苏、江西、广西3省4所护理院校14名护生的访谈。
访谈结束后,录音被转录成文本。文本信息用编号表示,以避免泄露受访者的个人信息。在两名研究者独立反复阅读之后,使用 Nvivo 11进行初步分析。具体方法采用 Colaizzi 七步分析法[4],结合本研究资料主要包括:两位研究者充分熟悉资料,提炼出反复出现、有意义的陈述并构建意义单元,聚类主题并对主题进行详细描述,进而产生基本结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并穿插研究者的分析和反思,使最终得到的主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5]。
影响行为改变的因素包括倾向、促成以及强化因素[6]。倾向因素是指促进或阻碍人们行为改变动机的因素,而促成因素则解释为促进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客观因素[7]。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护理院校护生参加国赛前中后的认知、态度、感受与真实体验,归纳出学生参与国赛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主题、子主题以及引用语句举例见表2),涵盖了行为改变因素中的倾向与促成因素。
表2 主题、子主题以及引用语句举例
2.1.1 提升自身能力
14名受访者均表示经过大赛的培训,自身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加强、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心理成熟度的加强。受访者D:“比赛过程中我们强化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训练,所以相较于其他未参赛的同学来说,我们的能力的确更胜一筹,这在毕业考核中有了很好的体现。”受访者E:“不同于以往的技能大赛,这次比赛也强调临床思维、人文关怀、沟通交流还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实际上对我们护理本科生来说,单单在医院和学校学习是很难学到这些的。”还有8名选手表示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主要体现在抗压能力和因成就感而产生的自信程度上。受访者F谈到:“我是团队的组长,开始时我的操作不行还容易紧张,所以压力很大也没有信心,但是现在我的抗压能力明显变强了,不管做什么操作都得心应手。”
2.1.2 职业发展优势的增加
参赛选手经过备赛训练后,自身的发展具备一定的优势,他们认为主要体现在就业机会的增加、职业视野的开拓和职业认同感的强化上。受访者A:“这样的经历是我个人履历中的很大亮点,找工作时面试的老师都很有兴趣。”受访者G:“这次比赛云集了全国高校的优秀选手,见识了很多,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2.1.3 增进选手与选手、教师之间的关系
选手与选手、老师之间关系的融洽也是其参与并坚持备赛的重要原因。受访者H:“我们4个同学收获了很好的友谊。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训练中期的时候特别烦躁,但是小伙伴们会彼此鼓励。”受访者I:“和老师之间的相处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与体贴,他们不仅教会你理论或操作知识,还会在无形之中给你很多力量,让我更加热爱护理这个职业,也更加自信。”
2.2.1 学校重视不足
多数受访者表示学校对国赛的重视度不足,主要包括在前期宣传、与临床护理部门的沟通以及资源统筹3个方面的欠缺上。14名受访者均表示学校的宣传不足,“学校只发了比赛通知,具体这个比赛的重要性以及训练形式大家都不清楚。” 11名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和临床教学的沟通,受访者D谈到:“学校应多和附属医院沟通,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老师们多交流,因为这次比赛涉及到很多专科知识和操作,比如造瘘口的护理,我们训练的时候根本没涉及,也不了解。”训练资源十分有限也是被主要提及的因素,受访者K:“设备比较老而且不全,好多东西都在反复使用,四步触诊模型、静脉注射手臂等没有操作体验感,也没有蓝光箱这些仪器设备。”
2.2.2 指导教师准备欠缺
指导教师评判标准不统一、备赛经验不足以及投入精力有限也是影响备赛的重要因素。4所高校的受访者都指出缺少统一的评分标准,受访者L:“老师的操作评判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我们很混乱,不知道听谁的。”8名参赛选手提出指导老师缺乏大赛备赛经验,受访者C:“我们的指导老师没有太多这类比赛的经验,这次大赛又是首次举办,所以过程中很迷茫,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培训和安排。”另有7名受访者表示指导教师时间精力有限,受访者E:“指导老师有其他课程和会议等安排,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备赛,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自己瞎琢磨。”
2.2.3 个人顾虑
知识储备不足、压力大以及备赛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同样是阻碍学生参与国赛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知识储备不足。国赛关注护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然而多数受访者表示“……我们的知识很有限,所以学习起来很吃力。”
(2)压力大。不同院校的选手都表示备赛压力很大,受访者J谈到:“参赛难度比以往都大,还要考很多专科操作,时间又逼得很紧,压力很大,怕自己做不好,也怕辜负大家的期待。”
(3)影响学习、生活。国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学的个人发展与生活,主要表现在与毕业论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就业准备上的冲突以及个人生活时间的牺牲。14名受访者均表示影响个人的生活,“周末、假期都不能休息,因为有太多东西要学习,为了比赛我已经大半年没回家了。”,“当时别人结束实习,工作也定下来了的时候,我还在训练,而且人家毕业论文把初稿都交上去了,我们却还没开始……” ,“我当时初试成绩还没有出,也没有进行复试的准备,所以怕影响自己的考研进度。”
2.2.4 国赛的高要求、高挑战性
很多受访者表示国赛整体要求高,挑战性大,主要体现在训练难度、强度的升级,备赛时间的紧迫与以及对比赛结果的不确定上。受访者B:“我们选拔时间太晚了,所以每天任务特别紧,学习的东西特别多。”受访者I:“比赛高手云集,实力太强了,觉得我们不太可能拿奖,所以担心参赛就是浪费时间。”
本研究发现护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对其参与国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与举办国赛的意义相吻合[1]。吴静等[8]在临床技能竞赛对诊断学教学的思考中提到,国赛加强了医学生规范化操作及基础知识的训练,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人文关怀。李浩然等[9]关于国赛临床医学赛道的调查发现,92.13%的学生认为大赛可切实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实践能力,这也和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本研究中参与的护生相信国赛亦能加强护患沟通,提升自身的临床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护生认为参与国赛能提升能力,但其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会成为阻碍他们参与国赛的重要因素。因此,早宣传、早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尽早认识国赛、体会国赛,深刻理解专业的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是参与国赛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学校重视度不足是护生参与国赛的主要阻碍因素。魏屹晗等[10]调查发现,由于医学院校学生学业负担重,学科专业性强,往往导致学科竞赛不受重视。另外,本次国赛首次增设护理专业赛道,各护理院校普遍存在备赛经验缺乏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学校重视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在刘丹丹等[11]的研究中发现,全国技能大赛是进一步锻炼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医学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迟宝荣[12]的研究中也提到,国赛在一定程度上是展示各院校实力与水平,扩大学校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重要契机。各护理院校应加强对大赛的重视程度,政策上可实行研究生推免、保送以及设置单项奖学金等奖励机制[9]。在受访护生提及的资源统筹方面应增加师资、设备和场地的投入,同时为大赛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高水平、高质量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张小菊等[13]提到,建立一支专门的培训教师团队,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综合性护理人才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陈穗俊等[14]也提出,规范化的制度和标准是保证高效率的训练成果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可靠保障。本研究发现各院校指导教师团队水平存在差异,学院和临床老教师之间沟通不足,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培训标准,这些都严重影响备赛的进度和效率。除此之外,指导教师准备不足也是护生参与国赛的另一重要阻碍因素。教师缺乏备赛经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协调教学、科研与国赛精力投入出现矛盾等都是阻碍教师参与培训,以至影响护生参与国赛热情的重要原因。护理院校在组建国赛培训团队时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问题,在制定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工作量认定或职务聘任时,对担任大赛辅导的教师予以政策倾斜[10]。另外,有研究证实通过层层选拔并集中培训教师指导团队,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实践和技能水平[11],以赛促教,兼顾学院和临床教师的特点,合理配置“双师型”护理教师[15],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指导团队的质量。
参赛团队由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组建而成。备赛训练强度大、难度高,参赛学生还需面临就业、考研、毕业论文准备等诸多挑战,使得部分学生无法专心备赛,这也是本研究中受访护生压力大,对比赛产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参赛院校应尽可能合理安排备赛时间,充分考虑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提供就业、毕业论文等咨询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备赛过程中增进师生交流是促进护生参与国赛的积极因素,这与李浩然等[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指导教师在备赛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与学生关系融洽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缓解学生备赛的压力,营造积极的备赛氛围。
学校重视度不足是实习护生参与中国大学生医学技能大赛的主要阻碍因素。各护理院校应加强对竞赛的重视程度,促进高水平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在政策上、机制上给予师生支持,切实提升广大师生参与此项高端医学教育赛事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护理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习型教师队伍和综合性高级护理人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朱铃丽:实施访谈,转录、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宋艳: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总体把关,审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