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娜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四川 成都 611131)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职教20条”)(国发〔2019〕4号),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对“双高计划”提出了具体意见和目标,“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1]由此可见,“双高计划”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明确导向。“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创新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核心在于如何立足高职教育特点,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达成产业对接高度吻合、资源整合高度共享、人才培养高度产出,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文体旅游专业群建设归根结底是为文体旅游产业培养新型高素质、优技能、强实践人才。“双高计划”项目遴选办法明确了专业群建设目标为,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2]以此目标方向为据,文体旅游专业群建设要积极响应国家在健康产业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对文体旅游产业发展的号召,贯彻四川省关于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和职教改革的方针,助推省会城市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成眉德资同城化”等建设中的文体旅游产业发展布局。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纲要第十九章“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3]的健康产业规划。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第十章“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对“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为“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扩大覆盖全生命的各类服务供给”。[4]
两大规划表明了国家对文体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为文体旅游专业群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以国家规划为总体依据,文体旅游专业群必须明确建设路线,认准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旅游服务三产业融合趋势,对接高端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新需求,分析产业在跨界融合背景下的新特点,注重产业的消费特征和大众化特征,重视在新型高素质文体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民服务理念的植入。
2020年6月6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四大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其中,对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文体旅游产业,该意见明确了一系列工作布局:“融合发展文体旅游。实施文体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发展数字文体旅游、康养体育旅游、音乐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遗产保护等事业。打造十大知名文旅精品,培育一批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特色小镇、文旅优秀龙头企业、文旅产业园区(基地)和精品景区,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5]同年9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五条“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明确提出大力发展“4+6”现代服务业领域相关专业,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被列为重点支持的紧缺专业建设领域。[6]
四川省现代服务业和职业教育改革相关发展政策强调了文体旅游产业的区域业态发展,为文体旅游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撑。以四川省发展重点为产业发展依据,文体旅游专业群要明确建设责任,聚焦产业高端业态,理清新型文体旅游产业高端业态的分布、特点及对人才的需求,找准岗位群,分析工作过程,重视在新型优技能文体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前沿知识的输入。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成眉德资同城化”等“一干多支”相关规划中的重要城市。在城市建设布局中,成都市打破了传统的单核聚集发展模式,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世界级城市群为重要使命,不断推进配置标准化公共服务设施、新增多条都市圈城际交通、塑造历史文化IP形象,与各城市协同促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打造“赛事之都”、“公园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上述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区域新兴文体旅游产业及业态的发展,为文体旅游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实践良机。以省会城市建设机遇为产教融合生根依据,文体旅游专业群要明确服务对象,根据城市定位和学校特色,深化和扩大校企共建职教高地的力度,压实双方责任,对接“产业-业态-企业”人才标准,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格局,重视在新型强实践文体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真实项目的运用。
文体旅游专业群通过分析文体旅游高端产业关系逻辑梳理出产业高端业态逻辑,进而导出人才需求的岗位群逻辑,由此构成组群逻辑后,再推导出人才培养定位逻辑和明确群内专业的构成逻辑,形成了系统的建设逻辑线。
现代服务业文体旅游产业集群由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旅游服务三个子产业组成,该产业集群在新产业革命背景下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对现代服务业新型旅游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基于这种需求变化,以文旅融合、大众旅游、体验经济、智慧旅游等行业新趋势为导向,组建由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休闲体育三个专业组成的文体旅游专业群,组群逻辑自上而下为“一主多辅型”高端产业关系逻辑、“服务高端型”产业高端业态逻辑和三大产业岗位群逻辑。
1.“一主多辅型”高端产业关系逻辑。文体旅游专业群面向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旅游服务三大现代服务业的子产业办学,以面向旅游服务产业为主,文化服务产业、体育服务产业为辅,在高端产业关系逻辑上属于 “一主多辅型”。专业群在服务高端产业上的定位为“立足成都,服务四川,辐射成渝及成德眉资城市群,影响全国,走向国际”,即服务于成都市打造“赛事之都”、“公园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城市规划,服务于四川省“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的产业战略,服务于国家“健康中国2030”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探索“怀文化自信,重旅游智慧, 厚酒店匠心,展休体精神”的专业群建设支撑点,致力于向全世界输出文体旅游专业群服务产业群的职教体系范式。
2.“服务高端型”产业高端业态逻辑。文体旅游专业群面向高质量、高水准服务的业态办学,在产业高端业态逻辑上属于 “服务高端型”。通过汇聚文体旅游产业的高端业态,梳理得出三类产业高端业态分布:(1)面向文化服务业办学的文体旅游产业高端业态为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2) 面向体育服务业办学的文体旅游产业高端业态为休体用品的开发与推广,休体活动、体育旅游的服务与运营管理;(3)面向旅游服务业办学的文体旅游产业高端业态为旅行社、景区、博物馆、研学旅行机构、酒店的服务与运营管理。
3.三大产业岗位群逻辑。现代文化服务业高端职业人才需掌握文创产品开发、推广的跨界新艺术;现代体育服务业高端职业人才需运用体育技能开展休体服务及运营管理;现代旅游服务业高端人才需逐步结合大数据、智慧手段从事复合型旅游服务及运营管理。基于上述三大产业的高端新型人才需求分析,文体旅游专业群需构建新型“智慧开发技能、竞技技能、数字化运营技能”+传统“文化积淀、服务技能、管理素养”的岗位群能力需求支撑知识与技能结构体系。岗位群逻辑反映了专业群面向的产业高端业态的工作岗位及这些岗位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技术技能[7],文体旅游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如下图:
图1 文体旅游专业群内面向的岗位群
文体旅游专业群基于文体旅游产业覆盖面广、人才需求量大、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职业上升通道等优势,充分利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休闲体育专业均面向服务大类、专业共通性较高、彼此能快速融通、易于搭建课程体系等特点,构筑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的特色专业群,面向高端文化服务业、体育服务业、旅游服务业,培养“明服务、精技能、通管理、擅运营”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双创思维”的高素质成长型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
文体旅游专业群内的专业构成逻辑属于“单核心型”。三个专业在共同对接文化服务业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核心对接现代旅游服务业,以“休闲体育专业”为特色对接现代体育服务业,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人才培养支撑及规模效应专业的群内专业逻辑关系。
人才培养模式是特色文体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路的总体体现,课程体系是特色文体旅游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是特色文体旅游专业群充满活力的保障。根据专业群特色,可从“赛培交互”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新专业等角度探索特色建设路径。
文体旅游岗位群具有实践性强、淡旺季明显、行业人才需求量与教学周无法均衡匹配的特点。在总结行业特点,分析学生实践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可将文体旅游专业群竞赛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相结合,通过建构培养框架、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考评结构,构建文体旅游专业群“赛培交互”人才培养模式。
1.建构培养框架。以突出多学科综合交叉、前沿知识快速转移、实践能力迅速提升为指引,从行业竞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创”比赛和世界技能大赛中梳理出文体旅游专业群高端人才能力标准,建构“以宽基础塑造学生综合理念素养,以重交叉拓宽学生眼界,以强实践增强学生职业信心”的人才培养框架体系。
2.重构课程体系。将比赛导向、竞赛体系、赛点、技能点引入教学改革,构建“赛中训实践,学中出成果”的赛学交替比赛常态化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基于比赛剖析的课程体系优化,将教学体系融入比赛实操,教学内容融入竞赛内容、教学方法融入竞赛形式,同时利用竞赛题库及成果展示丰富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在学生间形成“学、仿、超”的良好氛围,学用结合,突出实效性。
3.优化考评结构。以全过程考核理念为指导,以专业群竞赛为抓手,构建多课程、多形式、多频次的“X+1”课程考评体系,即将比赛内容拆分融入每学期X门相关专业课程,并在每学期开放一个比赛周进行综合项目比赛实操检验,建立单门课程考核和比赛综合考核的双向反馈通道,根据考核结果定制下一学期比赛周模块内容,同时培养比赛梯队。
基于文体旅游岗位群调研,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对标专业群比赛标准,融入4个X证书等级测评,以“专业群共建+专业自建”形式,创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岗课赛证融通三层课程体系。
1.底层共享。底层共享三类课程。第一类共享课为公共基础课,包括体育、经济学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职业指导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第二类共享课为专业群平台课,包括文体旅研学旅行、饮食文化与营养、服务业综合素质、创新创业等课程,主要面向专业群共同岗位群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面向各专业岗位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第三类共享课为专业群实训课,包括培养通用实践能力的研学旅行大赛主题周、专业群实践周、专业赛事周及培养岗位实践通用能力的岗位服务语言训练、岗位讲解技巧训练、岗位突发实践处理训练、岗位服务流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考核等课程。
2.中层分立。中层是专业方向课,为文体旅游专业群内三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各专业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区域经济优势、行业特点、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独立教学,培养各专业对应岗位的核心技能和应用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方向课包括中国旅游地理、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导游词创作与讲解、领队实务、游轮实务等;休闲体育专业方向课包括运动训练学、体育经纪人、体育舞蹈、户外运动与徒步、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等;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方向课包括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品调制与酒水服务、宴会策划与管理、酒店情景英语等。
3.顶层互选。顶层是各专业的拓展选修课,三个专业之间可以互选,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技能面,培养学生智慧迁移、适应社会变化、开拓创新等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保障提供支撑,为学生职业发展广度提供可能性。专业拓展选修课包括定制旅游、民俗文化、赛事组织编排、康乐活动、酒店房务服务与管理、茶艺基础等课程。
在三层课程体系中,文体旅游专业群4个X证书按照“1+1”形式融入其中,即学生必考1个专业群通用X证书----EEPM(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同时每个专业学生必考本专业的一个X证书,旅游管理专业对接旅游策划项目,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对接旅游大数据项目,休闲体育专业对接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项目。
专业群的建设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动态调整专业群内专业。根据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旅游大类最新专业目录,结合文体旅游专业群的组群逻辑、专业间的共通性,以就业为导向,可拓展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
1.研学旅行产业容量大,人才需求迫切。研学旅行是教育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随着政府多项文件逐年颁发,研学旅行市场热度持续高涨。2016年是研学旅行元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是研学旅行推广年,各地不断出台研学旅行政策;2018年是研学旅行实践年,各省市县逐步响应推进研学旅行,相关业态如研学旅行公司、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机构相继诞生;2019年是研学旅行专业化发展年,教育部决定增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以服务市场热度持续高涨的研学旅行产业。
2021年,四川省教育厅等14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加强整体规划”中指出,“中小学各学段研学旅行实践一般安排在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并规定中小学校“每学年组织安排1-2次研学旅行实践活动”[8]。由此可见,研学旅行实践已成为四川省中小学相关学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以此催生的研学旅行产业在四川省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人才缺口也急剧放大,相关岗位如研学旅行导师、课程开发师、文案策划师、安全管理人员、基地品牌营销专员等迫切需要引入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对文体旅游专业群的支撑。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面向旅游服务业、体育服务业,为中小学校、研学旅行机构、研学基地营地、旅游景区、博物馆等业态培养能够从事研学活动服务与管理、研学产品开发、基地运营与管理、研学项目开发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高端人才。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及休闲体育专业在岗位群、人才类型、职业领域及岗位知识与技能方面具有高度共通性。因此,四个专业能快速融通,易于搭建共享课程体系,构筑平台以开展师资团队、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信息化手段等内涵建设,支撑文体旅游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旅游服务产业契合度高、关联度强、影响力广,“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文体旅游产业是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趋势。面对新趋势,组建文体旅游专业群具有系统的逻辑性。在实践中,文体旅游专业群要以建出特色为指引,充分利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休闲体育三专业的共通性,结合产业发展拓展新专业,整合优势资源,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专业协同发展,为国家、区域培养新型文体旅游高端人才。